近期,由于工作变动的因素,时间变的比较充裕,借此机会,开设一个新的专栏,谈一谈我们广袤的中国大地和风土人情。

今天,作为开篇,来聊一聊我的家乡,河南。

河南是提到中华文明的时候无法忽略的一个地方,也是中国历史几千年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地方。

他的历史无比辉煌璀璨,但又很快的淹没在经济社会的大潮中;他是上下五千年的中原粮仓,却在现代沦为无名。拿一句土话说,那就是祖上曾经阔过。

文化之中

纵观历史文明的发祥,无一不是沿河而生。人类四大古老文明,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中国,分别发源于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

而追溯到最初,中国的发源地,很多考古学家认为,是发源于渭河流域。

渭河最终归入黄河,河南也由此逐渐走上了历史舞台。此后,作为主角在中华大地上灿烂了上千年之久。

河南不是中国文明的发源地,但却是中华民族从此走向繁荣的孵化地。

黄河在河南境内蜿蜒曲折达多公里,可以说最为精华的部分都留在了河南,极长的河道给河南带来了丰沃的土地和丰沛的雨水,而河南极为平整的地势,又缓和了黄河咆哮的声音,使得河南成为了无可争议的粮仓。

纵观历代中国疆域版图,河南总是处于心脏位置,基本处于疆域的中心位置。

便捷的地理环境、充沛的粮草使得大量的封建王朝建都于此。“中国八大古都”仅河南就占有四席,洛阳、开封、郑州、安阳。此外,濮阳、许昌、南阳、新郑等多地都曾做过都城。

可以说,中原大地上汇聚了最为密集的古都群。

由此也留存了太多太多的古迹供今人凭吊。

年,疫情爆发之前,我曾出差路过原阳,这是新乡的一个下辖县,特地去了一趟博浪沙,感受了一下千年前张良在此刺杀秦始皇的壮举。

后来,我又翻阅了许多史书,但对此的记载均较为简短。

良东见沧海君,得力士,以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

--史记

史记中短短的几句话就概况了此次惊天一击。如若不是误中副车,怕是中国历史都要被改写了吧。

在中华文明发展的波澜壮阔的历程中,所有的疆土都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然而,如果把王朝比作一栋房子,那河南必定是顶梁柱。

历朝历代的政治观念中,只要河南还稳定,那大局就还在。一旦灾难蔓延到河南,那必定是心腹大患。

譬如北宋、西晋等朝代,基本是伴随着河南的沦陷而灭亡。

政治之中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司马光的这句诗简明扼要的说明了河南洛阳在中华文明中的重要地位。

自夏始,自清终,先后有十三个王朝建都于此。其中唐朝武则天尤为钟爱洛阳。由此,冠盖满京华的胜景就此呈现了出来,洛阳也随之步入了巅峰。

而与西安不同的是,洛阳是佛教重地,而西安则是儒家思想的中心。

这与多个皇帝的作为是分不开的。

在武则天时期,长安也就是西安作为名义上的都城,他的土地承载力已经严重不足。

据史学家估算,巅峰时期的长安城人口在80万到万之间,在生产力低下的封建王朝,如此巨大的人口聚居地的粮食消耗是土地被严重消耗的关中所不能支撑的。

因此,洛阳的粮食就成了西安的极大补充,经常需要从洛阳调集粮食支援西安。

这直接导致了政治中心的东迁,河南也逐渐成为了王权的中心。

中原衰落

河南兴起于政治和经济中心的迁入,同样也衰落于政治和经济中心的迁出。

北宋灭亡后,金、元作为塞外民族建立的政权,更多的重心放在了沟通内外的北京,这是河南政治中心旁落的主要原因。

在南宋的光宗绍煦时期,黄河出现了一次极为猛烈的决口,河南原有的漕运系统全部摧毁,豫东平原成为了“黄泛区”。此后,京杭大运河也不走河南,改道山东。至此,河南的经济中心也随之消散。

历朝历代的更替,河南就一次次被打烂,巨大的破坏和灭绝性的灾难在中原大地上一次次上演。

据记载,西汉末年,中国人口将近六千万,王莽之乱十几年间,人口就死亡了三分之二,可以说的惨绝人寰。

近代以来,河南遭受的重创更是数不胜数。由于没有军阀敢于将河南据为己有,缺乏长期稳定的统治导致军阀混战屡次发生在河南大地,更是一片疮痍。

除开人为因素之外,黄河也是一个不得不提的原因。可以说,河南成也黄河,败也黄河。

开封城,城摞城,地下埋有几座城。

这个顺口溜说的正是被黄河一次次淹没成为地下城的开封。而这只是黄河在中原大地上肆虐的一个剪影。

由于河南地处华北平原,可以说是一望无际的平原,一旦黄河决口那就是肆意流淌,带来的灾害是今人难以想象的。

而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加大了对黄河流域的治理力度。在年,更是提出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将之与长三角战略提为同一高度,基本摆平了黄河的水患。

但是河南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里,依旧没有什么起色。

工业时代给沿海城市带来了莫大的发展机遇,深圳更是从无到有建立了世界上数得着的发展奇迹。

而河南始终作为中原粮仓,默默无闻。

每次上新闻,总是被黑的存在。和东北老大哥作为地域黑受害者的形象出现在大众视野。

河南,要何去何从

“京广线”和“陇海线”的开通,给郑州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火车拉来的城市也逐渐成为了国家级中心城市。

除了火车和高铁的四通八达,郑州也俨然成为了中国的航空基地,四通八达的航线串通了国内外,也给郑州带来了更充沛的资源。

但是有利也有弊,火车拉来的资源终究还是要拉走,留给郑州,或者说留给河南的只是毛毛雨。对于亟待发展的中原大地,是远远不足的。

所以,现在郑州开始实行强省会战略,吸纳了周边许多城市的人才和资源,目的就在于抢占中部城市崛起的战略先机,以期达到反哺整个河南的战略目的。

在中华上下五千年,河南在主舞台的中央起起伏伏。我相信,现在又到了河南再次崛起的时刻。

交通的便利抹平了沿海的优势,人口红利也给河南带来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随着科技、金融、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河南终究还是会成为天地之中。

但是天地之中这张牌如何打,还需要所有的河南人共同努力。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enanshengzx.com/hnxx/1583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