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投牌君按

12月的郑州,天气干冷,许多人会选择足不出户。但对于热爱跑步的人来说,这段时间河南跑步圈会有一件大事发生:郑开国际马拉松赛即将开始报名。

  

11月13日,嵩山少林国际马拉松赛刚刚落下帷幕;12月18日,周口马拉松即将开跑。

  

为什么近两年马拉松赛呈“爆发式”发展?背后有怎样的经济学逻辑?国内比赛存在哪些问题?

文/河南商报记者李笑凡王菁

到底有多“火”

报名靠抽签?不愁没人来

  

郑开国际马拉松发出官方消息,第十一届郑开国际马拉松将于年3月26日举行,赛事规模预计将达到4.9万人,报名采取抽签的方式,全程和半程只接受线上报名,取消团体报名,报名工作将于12月15日上午11点正式启动。

“我们抽签的比例接近4比1,也就是说,三四个报名者里只有一个人能参加比赛。”郑开国际马拉松执委会新闻中心首席顾问肖正超说。

  

而11月13日,嵩山少林国际马拉松赛刚刚落下帷幕。虽然才是第三届,但参赛人数已经接近1.5万人。

  

业内人士透露,现在办马拉松赛不发愁没人来,甚至“一号难求”,国内著名赛事曾经一个“黄牛号”炒到元。

  

“这两年,马拉松赛呈‘爆发式’发展。”吉康恒泰体育产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常彦凯,在体育产业圈里打拼多年,见证了马拉松赛事的发展。

  

中国田径协会官方网站上有一组数据:年在中国田径协会注册的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赛事为39场,参与人数达到75万。年,国内马拉松注册赛事直线上升到场,参与者达万人次。而到了年,截至10月底,中国田协的注册赛事共计场,预计到年底这一数字还会增加。

  

这可不是全部的赛事。“很多类似马拉松形式的比赛没有注册,但依旧办得非常红火。”常彦凯介绍。

  

怎么“火”起来的?

马拉松背后有“利”可图

  

现已投身地产行业的连兵,曾是第一届郑开国际马拉松赛事的运营总监。“当时全国大的马拉松赛只有几场,我们对比赛能不能办起来、会不会有人来,心里还没底。”连兵说。

  

10年过去,郑开国际马拉松赛的主办者再也不必担心这个问题。而挑战人体极限的马拉松赛,到底是怎么火起来的?

  

“归根结底,马拉松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肖正超分析,现在就是“经济发展到时候了。”

  

简单来说,跑马拉松的人要“有钱又有闲”,要买装备,要系统训练,要到处比赛。“同时它又是一种极限运动,符合人挑战自我的本能。”肖正超说。

  

而一项赛事的推广,除了便于参加,还要有商业价值。在许多体育产业从业者眼中,马拉松是全民健身与商业“最好的结合方式”。

  

其他如攀岩等极限运动,无法组织大规模的赛事,而足球、篮球俱乐部联赛,又不能由一个城市完全主导。“一个城市办不了一场足球联赛,但能办好一场马拉松。”连兵说。

  

政府是非常重要的“推动力”

  

此外,马拉松近两年的盛况,也和政府主导力度分不开。

  

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年,中国田协全面取消对马拉松赛事的审批。

  

地方政府对马拉松也有很大的热情。“马拉松赛是一个绝好的宣传机会,全国各地的跑友聚集过来,必定带动当地消费。如果电视台转播比赛,那无异于一部超长的旅游宣传片。”上述业内人士说。

  

对于国内赛事来说,政府的支持非常重要。“政府支持包括场地、医疗、安保等,这笔费用是无法估量的。”肖正超说。

  

这一点,嵩山少林国际马拉松组委会主任房瑞明也非常认同。“今年政府对我们的支持力度特别大,包括赛事周边的各种保障、配合,都做得非常到位。”他说。

  

马拉松还能火多久?

业内人士:谈竞争都太早

  

这么多马拉松赛,市场是否已经饱和?马拉松经济这块“蛋糕”,现在分完了吗?

  

对这个问题,河南商报投牌君采访的多名业内人士观点一致:市场距离饱和尚早,连竞争阶段还没到来。

  

在连兵眼中,国内马拉松无论从数量还是规模上,都刚刚起步,“日本一年有几百场比赛,欧洲一个小国也有很多场比赛,咱们国家这么大,经济水平一直在提高,现在的比赛还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房瑞明也表示,“现在河南地区的马拉松赛,不是比赛太多,而是比赛太少,还不够多。办更多的赛事,才能把全民马拉松的气氛真正烘托起来。”

  

在他看来,马拉松赛事的竞争可能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报名人群,“现在很多比赛,跑友都报不上名,说明还是卖方市场。”一个是赞助招商,“每个赛事的定位不同,吸引的商家也不同,目前还没有形成很明显的竞争。”

深挖马拉松经济

他做了一款“跑友特供酒”

  

商粮酒业总经理王庆展是郑州跑友里的元老级人物,很多人亲切地叫他“大展哥”。一直到现在,他都保持着每年参加20多场马拉松赛的习惯。

  

董事王莉姿也是一样。她几乎每天都要晨跑10~20公里,在张家口康保草原国际马拉松比赛中,还拿到了女子组冠军。

  

“我们一直在想,怎么把事业和爱好结合起来。”王庆展坦言,作为流通酒,他们的产品竞争优势不明显,要发展就要有好点子。

  

“跑友特供酒”的想法是今年年初萌生的。这个点子也是受到了一位专家的启发,“专家讲‘部落消费’,讲‘小众个性,小众即大众’,我们觉得这也许是条好路子。”王莉姿说。

  

很快,第一批“跑友特供酒”出厂了,“特供”对象包括有多人的跑团“西部跑吧”、郑跑e族、舞阳跑团,瓶身上打着跑团自己的LOGO。

  

“跑友特供酒”在众跑友圈一炮而红,这成了他俩在马拉松项目上的意外收获,蒸蒸日上的马拉松经济,竟然带来了如此令人意想不到的“跨界商机”。   

马拉松“养活了不少数据公司”

  

一场马拉松赛,少则几千人,多则几万人参赛,再加上观众、工作人员,到场人数十分庞大,对于数据公司来说,是一个极好的采集数据的机会。

  

“马拉松养活了不少数据公司。”一名业内人士透露,曾有数据公司在一场马拉松赛的赛道附近架设摄像机,不拍人,专拍脚,一场比赛下来,统计参赛者中有多少人穿耐克,多少人穿阿迪达斯等,从而分析跑鞋的品牌分布情况,“这样的分析非常精准,也是商家需要的。”

 

计时服务商也是马拉松经济的重要参与者。“现在技术非常先进,每个参赛者发一个计时芯片,安置在鞋带上,能准确记录成绩,这都属于马拉松衍生出的“装备业”。近年来,“装备业”也从原先的鞋服发展为各种“智能穿戴”。

  

马拉松都在打“旅游文化牌”

  

相较于这些,马拉松赛在旅游文化方面的商业价值更为突出。远的不说,咱们家门口的郑开国际马拉松和嵩山少林国际马拉松都打出了“旅游文化牌”。

  

拿郑开国际马拉松来说,它已被评为“中国体育旅游精品赛事”。“郑开国际马拉松的线路连接郑州开封两大古都,赛道经过官渡古战场、潘安故里,具有东方文化魅力。”郑开国际马拉松执委会新闻中心首席顾问肖正超说。

  

而嵩山少林国际马拉松,“从一开始定位,就弱化竞技色彩,比赛面向大众。”嵩山少林国际马拉松组委会主任房瑞明说,“与成绩相比,我们更在意参与性,更在意文化氛围。”

  

在跑友眼中,嵩山少林国际马拉松最大的特色就是文化。比如赛道途经许多景点,有山有水有红叶,连奖牌都是白玉做的,非常有文化味儿。

展望后马拉松市场

     

以后跑步圈儿里可能有哪些新“风口”

  

跑步的人越来越多,除了马拉松,还有哪些运动项目将来可能火起来,成为新的“商业宠儿”?郑开国际马拉松执委会副主任傅世学举了三个例子:铁人三项、越野跑、障碍赛。

  

▼铁人三项:专业性强

  

“‘铁三’有机会,但它会受很多限制。练‘铁三’,经济实力要有保障,因为装备比较贵。”傅世学介绍,现在有不少跑步的人在往“铁三”上转,这个项目将来会形成产业链,它的产业链要比跑步更“厚重”,但人数比不上跑步。

  

▼越野跑:增加乐趣

  

“越野跑也是一个方向。”傅世学说,越野跑对体能要求更高,但乐趣也更大。“我认为下一步往越野跑上转移的人可能要比‘铁三’多一些。越野跑的装备整套下来可能是路跑的三倍。”

  

▼障碍赛:是对马拉松的转化

  

“还有一个方向是障碍赛。”傅世学介绍,障碍赛是近期从国外引进的赛事。比如斯巴达勇士赛、泥泞跑等。虽然都是跑,但对跑马拉松的人来说这样的比赛其实难度是比较大的,更适合练健身的人。因为这项赛事对跑的要求不高,对力量要求比较高。

爱投牌,订河南商报!投牌有料!!

统筹/宋光华责编/戴晨曦校对/刘学恩

视觉/河南商报视觉产品部

本文未经许可禁止其他公号及媒体转载、引用,一经查实,“投牌”团队将举报到底。









































白癜风的治疗办法
小孩得白癜风怎么治疗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enanshengzx.com/hnsh/606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