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一般下来得多少钱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513569.html

栾川县委书记董炳麓(中)到城关镇满族风情村视察工作

栾川县委副书记、县长王明朗(左二)到城关镇视察城镇化建设

栾川县委副书记、县长王明朗(左二)到城关镇指导重点工程建设

栾川县城关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和带领全镇干群,坚持“商贸兴镇、旅游强镇、狠抓城建、保持稳定”发展战略不动摇,以建设“经济强镇、文化教育强镇、首善之镇”为目标,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合力攻坚,十年来,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镇党委、政府经过十年的艰苦创业,改变了城关镇过去经济萧条,城镇建设落后,财政收入滞后的面貌,一跃成为最美栾川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回首历程,勤劳智慧的城关人民谱写了一篇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隗于灵魂的壮丽华章,走进城关镇,置身如画的美景中,让记者感到万分的惬意和感动,把目光投向这片热土,去触摸她成长的年轮,去追寻她那负重前行又不失轻盈的步覆。

城关镇地处栾川县城中心,是栾川的政冶、经济、文化、商贸中心,辖区以县城为中心,东至东河,与栾川乡罗主村相接,西与栾川乡西河村相邻,南以老君山为界毗邻西峡县,北依赤土店镇竹园村,规划面积43平方公里,建成面积3.7平方公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7平方米。辖1个行攻村,7个社区居委会.63个居民组,常住居民1.4万人,外来常驻人口4.5万人,城区总人口达7.2万余人。

城关镇历届党委、政府领导都把强镇富民做为一项首要工作来抓,定思路,定措施,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外引内联,上项目,促发展。10年来,城关镇党委、政府把城关的事业当成了自己的事业,把城关当成了自己的家,为城关的发展倾注了大量的精力.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尤其是近年来,城关镇党委、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定了“商贸兴镇、旅游强镇、狠抓城建、保持稳定”的发展战略,团结带领全镇人民励精图治,真抓实干,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区位优势日益凸现,各项社会事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好势头。该镇先后荣获“全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教活动先进乡镇”、“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单位”、“中国最具发展优势乡镇”、“中国商业名镇”、“全国卫生乡镇”、“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单位”、“全国环境优美城镇”、“河南省百强乡镇”、“市级文明单位”,‘市级平安建设先进单位’等数十项殊荣。

镇域经济快速发展

翻看城关镇发展的日历,看看这一组组数字,也许你会明白些什么。数字也许是枯燥的,但往往是最有说服力的:年,全镇营业收入22.61亿元,总产值23.07亿元;增加值12.06亿元,入库税金4.4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万元,总量位居全县第三;固定资产投资19.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3.5亿元;限额以上服务业增加值1.32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元。

在这些跳跃的数字背后,是近年来镇党委政府领导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奋斗的结果,是广大城关人民不甘落后,抢抓机遇,大胆创新,苦干实干的精神在熠熠闪光。

回顾发展历史,总让人在欣喜中伴着沉重。

建镇初期,虽然城关地处县城中心,全镇人口人,常驻人口2万多人,仅有私营企业家,从业人员余入,占全镇总劳力的43.6%,到处是低矮破旧的民房和泥泞的巷道。

贫穷、落后不是耻辱,而是动力。

沐浴着祖国改革开放的春风,该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增规模,抓标准,提质量,促发展,增收入”的发展战略,因地制宜,确定宜商则商、宜农则农、宜牧则牧的发展思路,做大做强商贸业,强力推进旅游业,扩建道路,整治村容,美化庭园,规划绿地,不断改善城镇环境。城关镇发展的历程有了新的里程碑。年底,全镇已拥有私营企业千余家,大中小型商业网点多个,个体商户由10年前的多家增至干余家,一个初具活力的城关镇正在笑迎四方宾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该镇强力实施招商引资、投资拉动战略,依托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商贸业,经济支撑力注入了强劲活力,镇域经济的发展进入了“盛花期”。

该镇以培育特色支柱产业为根本,着力提升餐饮服务业规格和档次。近年来,该镇先后实施了以唐人街娱乐城、统领娱乐会所、温都水城为主的娱乐服务项目;以小吃城改造升级、哥伦布西餐厅、西发酒家等为主的餐饮项目;以纽约台北婚纱摄影、双虎家私生活会馆为主的消费项目;以滨河农贸市场为主的商贸服务项目。近几年,全镇新上各类冼浴娱乐项目百余家,特色支柱产业不断增加,带动了非公有制经济迅猛发展,实现了劳动就业、居民增收,促进了镇域经济实力大增。

截止目前,全镇拥有大型专业市场13个,发展批发零售、餐饮住宿商户1余家,从业人员14余人,年创产值5亿元以上;建筑建材企业36家,从业人员人,年创产值万元;加工、修理、装饰企业家;小杂果基地6个,已初步形成了以商贸、建筑建材业为主,旅游、加工、运输、特色种养为辅的经济发展格局。年底,全镇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万元,总量位居全县第三;企业完成总产值23.07亿元,入库税金4.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元。镇域经济显著增强,综合经济实力进入全省百强乡镇行列,位居全市个乡镇前列。全镇呈现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如果您第一次来到栾川县城,您一定会被她的靓丽所吸引,兴华路、君山路、步行街,条条街道宽阔平坦,车来人往,川流不息;东西农贸市场、滨河菜市场、东河建材市场商店依次,货物齐全,令人目不暇接;政府巷、贾家巷、康乐巷,条条巷道平净卫生;君山广场、龙泉山公园、伊尹公园雅致大气;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璀璨夺目,……如果您是一直居住在县城,您一定会为她目新月异的变化而感叹:昔日垃圾遍地,商场寥寥,房屋低矮破旧,河水污浊,眨眼间已是干净卫生、店铺成排、高楼耸立、碧波荡漾……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

县城框架的不断拉大,城市功能的日益完善,基础设施的改善提升,在城关镇的大街小巷、一楼一阁、一砖一瓦上都得到了有力的印证!温故而知新,让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看一看10年前城关镇的模样,破旧落后的城区面貌,困扰着城关党委、政府一班人,激发着全镇人民改天换地的斗志和激情!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城关镇党委、政府以“打造最佳人居环境城镇”为目的,借助栾川县创建卫生县城的东风,按照“完善设施,扩大空间,加强管理,提高品位”的指导思想,承担实施了对县城街景改造、公园建设、拆迁安置、方皮路上河南社区建设,凤凰广场,城区道路、巷道硬化、环境美化等多项重点工程,从6年至今的10年间,先后投入36亿元建成农贸市场、政府街、上河南滨河菜市场、小吃城等10大专业市场和4个专业特色商业街,使镇中心区形成了新的商业中心。同时,在沿街建起门面房余间,吸纳千余人人住就业,完成伊尹路、方皮路、耕莘路、君山路、幸福两路、人民路等城区多条道路的建设,并全面实施“组组通”工程,对全镇8个村居委、63个居民组的道路、巷道全部硬化,成为全具第一个实现组组通目标的乡镇。这些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改变了城关镇的面貌,也使城关人意气风发,倍感自豪!社会稳定其乐融融

常言说:贫穷思进取,落后生动力,发展有矛盾。近年来,随着栾川经济的迅猛发展,城乡一体化建设步子的加快,—批批较大的项目先后落户县城,大量的流动人口流人县城,在促进城镇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各方面的矛盾。城关镇党委、政府根据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确定了“商贸兴镇、旅游强镇、狠抓城建、保持稳定”的发展战略。始终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意识,努力构筑“大综冶”格局。把辖区的稳定与综合冶理、严打整治、党风廉政建设、经济环境治理和安全工作相结合,坚持“三级化解”、“疑难听证”等方法措施。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稳定的“两抓”方针,以发展保稳定,以稳定促发展,通过建立制度,强化责任,控源冶本,妥善化解了许多矛盾纠纷,有效解决了大量信访问题,为栾川的改革发展和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

近年来,城关镇先后投入资金多万元,建立了全县一流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心。投资50多万元建立了六个警务室,并为每个警务室配备了巡逻车、电脑等警用设备。对辖区20多个报警点安装了电子监控设备,实行全天24小时值班,不间断巡逻,全面消除了治安防范上的“盲”点,本辖区内基本实现“无缝覆盖”。

与此同时,城关镇以创建“学习型政府、服务型政府”及廉政文化“四进”活动为载体,在全镇组织开展了“百名干部下基层,进行矛盾大排查、大化解”和“构建文明和谐新城关”等多项活动,不断丰富和拓展平安建设内容。规范了党员干部行为,树立了新时期干部形象,展示了城关人“干就干最好,做就做个样”的良好精神风貌,为创建“平安社区”、“平安家庭”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促进了镇域经济又好又快强势发展。

日前,全镇90%村达到“平安村”标准,80%家庭达到“平安家庭”标准,多年来,没有发生重特大群体事件。先后被洛阳市委、市政府授予“社会综合治理工作先进乡‘镇”、“村民自治模范乡镇”,连续10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依法治县先进单位”、“平安家庭创建先进单位”。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enanshengzx.com/hnly/1393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