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6:48,曾任人民日报河南分社采访室主任,现任中央网信办移动传播局副局长曲昌荣同志,因病不幸去世,英年39岁。

原标题:永不进站的列车——追忆良师益友昌荣(人民网-河南频道)

年11月7日,兰考县郭庄村。中央媒体“走转改”,人民日报一行下基层,在郭庄聆听“焦桐”的声音。(图左三为曲昌荣,时任人民日报社河南分社采编部主任)

K,曾经一票难求,郑州开往北京的始发列车。绿色的车皮与旁边洁白的高铁的相比,显得有些土气。

我站在它的面前沉默着。虽然距离开车只有十分钟了,我依然不愿意踏上黑夜中显得犹为安静的列车。我想再呼吸下这里的空气,我们曾经一起同呼吸共命运的地方。

晚22时12分,列车还是拉着长音刺破绿城的黑夜。车速并不快,但我趴在窗口,依然看不清两车交汇时的影子。眼前的景象模糊起来,但我的良师益友昌荣的影像,却在心中一点点清晰起来。

那是年年初,在河南一家都市报做政法记者的我与师兄结缘,也许受困于记者转型,也许感染于他的个人魅力,我跳槽了。现在看来,这是一次不错的“转身”。

列车咕咚咕咚的缓慢前行,一如我刚到新单位的不平路。都市媒体人到党媒的转型很痛苦。

“不能写的太啰嗦,有故事还得有高度”、“天安门上看问题”、“改掉毛糙的弊病,不然退货”……他的声音仿佛还鞭策在耳边,但斯人正在渐渐远去。

不,他不会走,他也没有走。

“务实发展”的理念永留河南党代会的历史中;卢氏县委土胚房的办公楼内张贴着他的署名文章;孝顺女婿谢延信的事迹还在被世人传颂;中央网信办办公室的灯还在亮着……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青峰。生命的最终,他无私的捐献了所有的身体器官,他的生命将在不同的人身上得以延续,他的灵魂依旧星空闪烁。九泉莫叹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台……

卧铺车的好处是听不到报站的声音,但寂静的黑夜还是被“到站了”的声音唤醒。拉开窗帘,车外已是灯光点点。

这是北京吗?可能是吧。这是终点站吗?不,这只是列车经停的一站。

这不是终点站,亦如人生,北京只是过客。

讣告

国家网信办移动局副局长、原人民日报河南分社采编室主任、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级研究生曲昌荣,于年12月16日6时48分不幸辞世。

遗体告别仪式将于本周日上午十点,在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举行。

曲昌荣资料图

一早,打开   曲昌荣资料图

  文/长江小编

  一早,打开   关于曲昌荣的公开简历是:年10月出生,山东师范大学本科毕业,郑州大学新闻系硕士研究生毕业,曾任人民日报记者、人民日报社河南分社采编部主任,现任中央网信办移动网络管理局副局长。

  最先认识他,是源自他的   “曲解直说”   如今读来,似有所指。

  大曲也是曲昌荣   因为参加网信办举办的一个培训学习班,他也在学习班的







































治疗白癜风的方子
北京哪家白癜风治疗最专业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enanshengzx.com/hnzx/625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