戍边者 ⊙“支边青年”,一个颇具沧桑感的话题。 ⊙半个多世纪以来,兵团、团场、屯垦、戍边,这些远离许多内地人视线的陌生字眼,是支边人和他们后代子孙的生活。 ⊙支边,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河南、山东、湖南等地有志热血青年,奔赴新疆屯田、军垦,他们在边疆风餐露宿、艰苦奋斗的事迹,成为史册当中的亮点。 ⊙60年一甲子,风华正茂河南青年,一腔热血斗风沙! ⊙60年一瞬间,如今古稀耄耋老人,激情犹在仍抖擞! 从毫不声张中,告别亲人,踏上遥远的路程。到在新疆献青春,献终身,献子孙,这些当年的河南支边青年在新疆,用青春和血汗撒播丝路花语,在半个世纪的风雨中一起见证并亲历亘古荒漠变万顷良田。 恰逢河南支边青年进疆60周年之际,河南省委宣传部组织大型采访团,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进行实地采访,揭开60年来的光辉历史,展现河南人在边疆的风采故事! 11月26日上午,采访团一行来到位于石河子市的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参观,感受解放以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发展,了解年以来,无数内地青年在此奋斗的故事。 “白雪罩祁连,乌云盖山巅。草原狂风狂,凯哥进新疆!”历史的画卷从王震将军这首气概十足的诗中展开,在军垦博物馆一件件被展示出来的历史文物,无不宣示着从年到如今这段时间的辉煌与感动。 一张艳丽的彩色照片上,数十位白发老人聚在一起,面对镜头陈述着过去的“快乐”。两张对比,时代沧桑油然而生! 她指着照片中自己的爷爷,“第一排这位是我的奶奶,后面带帽子的老人是我爷爷,他们都是年来到新疆的。”博物馆讲解员张楠,指着彩色照片中的老人,自豪地说,她老家是河南柘城,从爷爷辈来到建设兵团,来到石河子,就在此扎根,自己可以说是军垦三代。 “献完青春献终身,献完终身献子孙!”这句在兵团支边人中流传的顺口溜,在张楠身上得到了完美印证,而在石河子,在新疆建设兵团,在万平方公里的边疆大地,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 参观完军垦博物馆后,河南采访团与当年来此支边,如今已是古稀的老人,一起举行了一场阔别十年的座谈会,上次座谈会是在年,支边青年50周年时。老人们珍惜这次难得的聚会,而至于下一个十年,他们已经不敢奢望。 “很难得的机会,这或许是我们最后一次举行这样的大活动了,从年来到这里,很多老伙计再也没有回过中原,一辈子都献在这里。”座谈会上,组织此次活动的支边老人马太生激动的说。 从年来到石河子,当时只有十几户的“无人极地”,到如今成为边疆的明珠;从当年5.6万河南支边青年拿起农具第一次开垦荒地,到现在老人们安享在车水马龙的城市之中……老人们在座谈会上回忆起当年都有些激动,而当想起在边疆开垦过程中牺牲的战友,更是落泪十分。 一段段真实的故事,在老人们口中叙述,就像眼前开演了一部真实的电影,将采访团拉回60年前那段峥嵘岁月。 在接下来的几天集中采访活动中,河南广电全媒体将深入挖掘报道老人们身后的故事,为大家展示一幕幕不容遗忘的光辉时刻! 白癜风医药面部白癜风怎么治疗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enanshengzx.com/hnzx/538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