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核心发祥地,华夏历史文化的中心,曾长达五千年居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更有洛阳、开封、安阳、郑州等举世闻名的中华古都。辉煌的历史不仅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物古迹,还给我们留下了诸多别有特色的小吃。 今天,小编带你走一趟河南18地市的“美食地图”,快来看看你家乡的美食上榜了没?看看哪些你还没吃过? “中国十大面条”之一,有着年的历史。是一种荤、素、汤、饭聚而有之的传统风味小吃,以味道鲜美,经济实惠,享誉中原,遍及全国。 郑州烩面以优质高筋面粉为原料,辅以高汤及多种配菜。汤好面筋,营养高。烩面按汤分类:羊肉烩面,牛肉烩面,三鲜烩面,五鲜烩面。最出名的当数合记烩面和萧记烩面。 老蔡记蒸饺创始人是河南长坦县蔡士俊先生。他家的蒸饺如新月一般造型美观,皮薄软筋、馅嫩鲜香、色泽油亮、灌汤流油。猪肉要选三成肥、七成瘦的花肉,佐料是姜汁、料酒、小磨油、精盐等,剁成馅,加水搅拌成汤馅。蒸饺皮是用烫面、死面混合,反复揉搓后再擀皮。包蒸饺更有讲究,每个蒸饺须捏出12到13褶。而之所以被叫做“草饺子”则是因为它在烹制过程中最关键的一个步骤:要用松枝垫底,上笼蒸制。 蒸饺皮薄微黄、色泽光亮、馅饱透明、造型美观、灌汤流油。绝对可以称得上是郑州小吃的代表。 伊府面简称“伊面”,是一种油炸的鸡蛋面,为中国汉族著名面食之一,以鸡蛋面条先煮熟再油炸,可贮存起来,饥饿时下水一煮即可吃,面色泽金黄,面条爽滑,汤浓味鲜,可加不同配料,炒制成不同风味的伊府面,被人称赞为世界最早的速食面,是泡面、方便面,是速煮面的“老祖宗”。 开封小笼包子的名声可谓如雷贯耳,到开封不吃小笼包,等于白来,河南人都知道! 小笼包外形美观,小巧玲珑,皮薄馅多,灌汤流油,味道鲜美,清香利口,小笼包子随吃随蒸,就笼上桌。其形:“提起一绺丝,放下一薄团,皮像菊花心,馅似玫瑰瓣。” 炒凉粉是古城开封的典型小吃,也是开封广大市民喜爱的一种风味小吃。使用白薯欠凉粉,佐以西瓜豆豉,陪上蒜酱以及料水翻炒。香葱点缀,辣椒提味。焦而不糊、热香鲜嫩、口感爽利、酱香绵长。加在热烧饼里吃,绝对超级美味! 炒凉粉这道风味独具的大众小吃,已被开封人带入北京,据说还有人将它带到了俄罗斯和罗马尼亚等国,真可谓名扬四海了。 桶子鸡是开封历史上独具一格的回族食品,久负盛名。 蒸熟的桶子鸡,不迸口、不破皮、体形完美、色泽诱人、犹如原始生态。其味荷香扑鼻,食之咸香质脆,肥而不腻,愈嚼愈香、回味绵长,就一个词儿“好吃!” 自古以来,游龙门、赏牡丹、品水席就被称为洛阳三绝,在民间更有“不进真不同,未到洛阳城”之说。 贵为水席的头道大菜,牡丹燕菜的主料却是最最平常的白萝卜,而且完全没有萝卜味儿! 水席可大可小、丰俭随己。在传统名店,可以选择花费数百元甚至几千元上全24道菜的全席,也可以选择专门为人数较少的游客推出的小型经典组合,再随意些,街头巷尾的小型水席店,点上几道代表菜色,人均不过几十元就能吃得很好。 洛阳不翻汤,已有多年的历史,创始人刘振生,因其长期在“九府门”经营,人们称为“九府门不翻汤”。 制作时,将锦珍、木耳、海带、胡椒、虾皮和九种香料装入特制的大铁锅里(在锅当中有一全身是孔的园柱型箍,高出锅面,菜及调料围在锅的四周),然后加满用鸡和鸡骨熬制成的高汤并浸透配料,锅底下置温火不断加温,并用勺不停地盛圆箍内的汤煨于配料上,使菜和佐料味逐渐渗出,而汤味丰满。 食用时在碗内放粉条、虾皮、韭菜、胡椒粉、味精、醋等,用锅中圆箍内的滚汤冲沏,再放一个不翻汤饼即成。 洛阳浆面条是洛阳民间的传统面食,也叫“浆饭”。因酸味独特而受到洛阳人甚至是外国人的喜爱。 浆面条的主料是面条,但配料是关键。因为煮浆面条的水不是常用的清水,而是一种特制的面浆,所以做浆尤其重要。浆水做得如何,决定浆面条质量的好坏,也说明主妇烹调手艺的高低。 河南濮阳周边的小吃,味道鲜美油而不腻。壮馍分素和荤两种,素的一般馅由粉皮和葱加上一些当地的特色原料制成。荤的是由肉和其他调料制成。 壮馍形如圆月,直径约30公分左右,皮分4层,面皮肉馅、馅以鲜羊肉为主,以葱、姜、菜蔬、香油等多种祖传佐料搅拌而成。色泽金黄,外焦内嫩,食之鲜而不膻,香而不腻。濮阳有很多地方可以吃到壮馍,不过最正宗的要数濮阳县城关镇小集王五辈壮馍。 “濮阳糟鱼”是豫菜的经典名肴。先说鱼。一提到吃鱼,恐怕不少人都有过鱼刺卡喉的体验,可是当你品尝到“濮阳糟鱼”后,却是另一番感受:鱼肉鲜嫩,鱼刺酥香,鱼肉鱼刺都是入口美味。 “濮阳糟鱼”的美味美自何来?主要归功于店主卤鸡的老汤,久熬形成很浓的卤汁,鱼在其中卤制了一天一夜,因是小火煨,所以鱼的外形完好,但内中骨刺早已酥烂,各种味道均吃透其中。 “三熏”是安阳人极为喜欢的一种食品。做法呢,很有技术含量,但是,吃的时候也是非常享受的。看起来红红的,油润闪亮,肥而不腻,吃到嘴里,松香浓郁脆烂,回味绵长,真是风味独特的佳肴!做好放起来,六天七天还能色味不变,远行旅游的千万不能错过啊,这可是曾获“优秀食品”的美食呢! 灌肠是最有内黄特色小吃,在内黄无论早、中、晚,无论春夏秋冬,大街小巷到处都是摆小摊卖灌肠的。看那些灌肠摊前,一个个吃灌肠的人的吃相,就是不饿也会忍不住前去来一碗!“老板,来一碗肥点类。”一口地道的内黄话加一碗热腾腾的灌肠就是一个内黄人典型的形象! 街头卖的另一种是将灌肠切成片煎着吃,叫煎灌肠。灌肠煎成金黄色,让人看上去就很有食欲,吃起来更是外焦里嫩,香味扑鼻。 道口烧鸡是河南省安阳市滑县道口镇“义兴张”世家烧鸡店所制,历史悠久,名扬海外。 道口烧鸡香味浓郁、酥香软烂、咸淡适口、肥而不腻。像这样名声在外的传统美食,必须有一大神奇特点,道口烧鸡吃的时候不需要用刀,只要用手一抖,骨肉自行分离,可想有多么好吃了!无论冷热,余香满口,回味起来,犹垂涎三尺。 在浚县,但凡婚丧嫁娶,多以八大碗宴客。八仙桌上,十个盘、八个碗、两个汤,好吃又好看。 传统的八大碗经济实惠,制作简单,在悠久的岁月里,经过一代又一代厨师的精心改良,到民国年间,八大碗的品种基本固定下来,形成了小有名气的风味宴席。据说清朝乾隆年间,饮食业空前繁荣,其中以“满汉全席”称雄饮食业,满汉全席分为“上八珍”、“中八珍”、“下八珍”,八大碗属于满汉全席之一的“下八珍”。《满族旗人祭礼考》记载:年、节、庆典、迎、送、嫁娶,富家多以八大碗宴请。八大碗在当时集中了扒、焖、酱、烧、炖、炒、蒸、熘等烹饪技法。浚县流传许久的八大碗是沿袭满族口味,并结合汉人饮食习惯传承下来。 传统意义上的八大碗主要包括四荤四素。四荤以猪肉为主,精选肘子肉,后臀肉,分为腐乳肉、小酥肉、扣肉、方肉;四素以皮渣、海带、粉条、豆腐为主,经过独特的工艺制作而成。在浚县,家里的红白喜事或是招待尊贵客人时,八大碗都是不可缺少的菜肴。 鹤壁徐家沟村,位于淇河岸边。该村养的鸭子,产蛋奇特,双黄比例较大,蛋黄外又套一层蛋黄,纹理清晰,呈缠丝状,故名缠丝鸭蛋,历史上曾为贡品。 从外地来的鸭子,在该村饲养一段时间后,产的蛋也变成了双黄。这种特点,在周围其他村是没有的。据有关部门鉴定,该村的鸭子之所以有这种特点,是因为喝了村附近一大泉的水,此泉涌水量每秒1.43立方米,冬季水温19摄氏度,泉水甘冽,含有多种稀有元素。 封丘地方常见菜,一般家庭都有自己做,饭店也有,以县城北街李家卷尖最为地道。味香而清爽利口,肉肥却油而不腻,一般常做下酒菜。 封丘卷尖吃的时候,将晾凉的卷尖切成片,盛在盘中,可摆成多种花样,上面放些香菜、香油就可以了。鲜红的肉芯,镶上薄薄的黄色金边,好同一幅精致的图画。吃上一口,浓郁的香味,沁人胃脾,即便不饿,也会令你津液顿生。 红焖羊肉,以肉嫩、味鲜、汤醇、价廉深受各路食客的好评,很快便风靡牧野。一些食客也抓住这一商机,变成了老板。红焖羊肉很快便红遍中原,闯进京都,各式红焖羊肉成了一道豫菜新品。在 最鼎盛的年,新乡、郑州等地出现了“红焖炊烟浩荡处,今日早市没有羊”的奇特景观,并在全省首届豫菜大赛中荣获特别金奖。 武陟油茶,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特产。据历史记载,公元前年,楚汉相争时刘邦受伤于武德县,住在姓吕的家里。吕以膏汤积壳茶食之,三个月后刘邦伤愈。刘邦有诗云:“佳膳出武德兮,膏汤胜宫筵。”刘邦即位后,在长安思食膏汤不得,即召吕某入宫,封为五品油茶大师,封油茶为御膳。 武陟油茶是河南的著名风味小吃。它名为茶,实际确实是粥哦!别记错了! 俗话说,天上龙肉,地下驴肉。驴肉乃是焦作一绝。吃时如果没人告诉你,你不一定猜得出是驴肉,反而认为是风味独特的牛肉。 铁棍山药上有像铁锈一样的痕迹,故得名铁棍山药。铁棍山药是一味珍贵的中药材,被历代医家所推崇,称赞为长寿因子,药食兼用的良药佳肴。作为中药它可以制成多种丸药,如六味地黄丸等供人们食用。作为食物蔬菜,它细腻滑爽,别具风味,如拔丝山药、枣泥山药等。 石子馍又称石子烧饼,因用豆石垫在鏊上烙熟而得名,是灵宝市、卢氏县的一种风味食品。其外形焦黄鲜亮,中凹边突,表面布满被石子烫黄的圆点,活象一个椭圆形的小金盆,咬开后层次分明,外酥内软,咸香可口,经久耐放。成为人们出远门、长途旅行所带的食品,与现今的方便面有异曲同工之妙。石子馍历史悠久,它具有我国烹饪史上石烹时代的明显特征。 灵宝羊肉汤秉承“大锅熬汤,单碗烩作,肉汤菜饼结合,荤素营养全面”的制作方式,讲究“浓而不臊,香而不膻,辣而不辛,鲜活清爽,味和绵长”的口感,形成了“肉烂汤白辣子红,味鲜香浓烧饼脆”的特色风味,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 海三水煎包,始于六十年代,采用民间独特技艺,精制而成。色、香、味、形俱佳,八十年代在奎楼街风靡许昌,是许昌市民品尝民族小吃的最佳去处。现有海家第二代传人海三主理经营,海师傅在继承前辈传统特色的基础上,不断挖掘创新,赋予海家水煎包新的生命力。 尤其在制作工艺方面取百家之长,先用的馅肉全都是优质新新鲜的小肥羊小肥牛,合理搭配,再加入各种天然调味料,面皮采用人工发面,制成的水煎包,色泽鲜艳、外焦里嫩、味美、营养丰富、老少皆宜、物美价廉,二十年前就以成为许昌地方名吃,年10月被评为“河南名吃”迎八方宾朋品尝指导! 热豆腐是鄢陵县的传统特色小吃。热豆腐的制作方法和市场上的豆腐相同,所不同的是卖主用50公分见方的木斗子,将点好的豆腐脑用布单稍微一揽,使豆腐成块,软硬度以手托起不烂为准。 售时将烙馍皮儿展开,用割豆腐刀将豆腐划成一口吞得下的菱形块儿放在豆腐皮上,浇上麻油、辣椒酱,豆腐皮包起放在盘子里。食客们看着美观,吃起来鲜嫩可口,而且还有扑鼻的麻酱香味儿。热豆腐入口即化,豆腐皮儿筋劲耐嚼,别有一番风味。 禹州十三碗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汉族名肴,属于豫菜系。完全属于许昌(禹州所在地区)本土、地地道道的农家菜肴,主料为大肉、豆腐,辅料为焖子、粉条,取材仅限于家养的经年肥猪、自家磨制的豆腐、自家加工的粉条等,已有数百年历史,经历代乡厨不断改进,终于成就了如今的特色十三碗。 正所谓:头碗“鸡”二碗“鱼”三碗上的“大肉皮”四碗蒜菜五碗甜米六碗小酥肉七碗金边豆腐八碗合笼春卷九碗豆腐条十碗条子肉十一山楂汤十二丸子汤十三鸡蛋汤 十三碗美食已有数百年历史,具有深厚的乡土文化底蕴,折射出乡村亲朋邻里间浓郁质朴的亲情和独特的礼仪。很早以前,十三碗就成为禹州西部乡民取亲、嫁女、吃面条等重大庆典宴席必备之“佳肴”。当地人无论贫富,喜庆宴席上十三碗的花色是不可缺少的。家底不丰者,所上十三碗往往以焖子打底,汤水较多,被戏称为“稀汤寡水”,家境殷实者则顶格走满十三碗,以彰显“大手、豪华”。 郏县饸饹面是一道用料考究、独具特色,已有千年历史的风味小吃,简称郏县饸饹。郏县饸饹是一种圆形条状面制食品,初以荞麦面为面料,其加入用纯羊油熬制的辣椒和百年老锅汤及新鲜味美的羊肉,辅以八角、茴香、辣椒、胡椒、肉桂、葱花、枸杞等十余种佐料,吃起来不仅味道鲜美,香而不腻,而且有暖胃去寒,滋阴壮阳,保健防病的功能。清末,始以小麦面替代荞麦面,口感营养更胜一筹。 鲁山揽锅菜是鲁山古老与现代精湛烹调技术相结合、精工细做的“杂烩菜”,系河南省地方名吃之一。据传,起源于明朝洪武年间,后经杨氏几代人的潜心研究,结合当地人酷爱咸鲜、滑嫩、香软的特点制作而成。 鲁山揽锅菜集中国八大菜系之精华与鲁山风味于一体,是享誉省内外的美味快餐。来鲁山游人既饱览石人胜景,又品尝揽锅菜美味,乘兴而来,尽兴而去,并把揽锅菜美名传到四面八方。 侯集肘子位于舞阳侯集镇,又称“樊哙肘子”,是舞阳人久负盛名的风味小吃,它以猪前腿精心卤制而成。口感筋道,食之齿颊生香,风味独特,具有生肌益肤、美容养颜之功效。 北舞渡胡辣汤也算是中原老字号了。它起源于清道光5年(公元年),当时山西、陕西省的商贾在此创建了一座山陕会馆,会馆落成后,大宴宾客,此间太原府的一名大厨做一道深受名流绅士称赞的汤,这道汤就是胡辣汤。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在北舞渡的胡辣汤又分为闪家、丁家、吕家和宛家四个专业大户,其中又以北舞渡隆源斋闪记胡辣汤最为有名,他们门店外扩,生意红火,在胡辣汤市场独树一帜。 正宗的逍遥镇胡辣汤产自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逍遥镇,是“中华名小吃”“河南十大名吃”。逍遥镇胡辣汤的汤料有十多种名贵中药材配制而成。正宗的逍遥镇胡辣汤据传其始创于明朝中期,因胡辣汤由多种名贵中药和主料熬制而成,一度被封为宫廷饮品。可谓香辣可口,人见人爱,还很有滋补功效。 方布袋烧鸡和方布袋豆腐皮是淮阳一带最有名的风味小吃,具传已有多年的历史。 相传,元末明初,朱元璋与元军作战,败退到陈州(今淮阳),在伏羲庙躲过元军的追杀,人困马乏,昏倒在地,被一老农救起。老农姓方,懂相术,看朱元璋虽兵败受困,但气宇轩昂,有帝王之相,便把家中仅有的一只老母鸡做成烧鸡,呈到朱元璋面前。朱元璋吃后精神大振,赞叹不已,称此烧鸡“色、香、味”天下少有。朱元璋称帝后,曾把老农召入宫中,专司烧鸡的御膳制作。后来,老农告老还乡,在陈州城开了家烧鸡店。 岁月沧桑,斗转星移,方家烧鸡制作工艺不断改进,世代相传,到方布袋这一代才正式命名为“方布袋烧鸡”,并增加了“方布袋豆腐皮”,名扬天下。方布袋烧鸡精工制作,配料合理,经过十二道工序,选用三十六味名贵佐料,辅之以循环使用的陈年老汤,色泽诱人,鸡味鲜美,咸淡适中,可口不腻,其熟烂程度尤为惊人,不愧为“中原名吃”。在鸡汤中煮出的方布袋豆腐皮更是让人一吃忘不了,享誉中原。 邓城叶氏猪蹄是商水县邓城的特色食品。始于三国时期,后经历朝历代。经久不衰。尤其是清朝中后期,叶氏猪蹄称为贡品,进入皇室,叶氏祖先几代在清宫王府为厨,借鉴其他菜系使猪蹄成品锦上添花。其外观色泽鲜润,新鲜带筋,味道肉香醇厚,筋皮脆,爽口不腻。 拓城县安平镇特产“鸡爪麻花”,具有落地即碎、香而不腻,清香纯正,入口酥脆,久放色香味不变之特点,因其形似鸡爪,故而得名,是豫东名产,被评为年度风味小吃。有俗语形容鸡爪麻花:小儿吃它可代乳,老婆吃它不硌牙。 啥汤以肥嫩羊肉、牛肉、鸡丝为主要原料,配以大麦仁及多种作料。制作方法:头天晚上将白条鸡、牛羊肉洗净放入甑(将木桶套在锅上)内,改文火煮熟,次日早上将煮好的汤浇开勾芡,食用时放入小磨香油、胡椒,撒上韭黄或蒜苗花,喝起来不腥不膻、原汁原味。 芒山卤羊肉以本地产山羊为原料,山羊一般体格健壮,瘦肉与膘肉在体内自然分离比较好。可谓是卤羊肉中的“天生丽质”型的,再配以葱姜及八大味等特制秘方,经慢火精心卤制而成。 芒山卤羊头,具有不膻不腻,骨肉分离,香软可口,四季皆宜,为来永城旅游就餐首选佳品。 薛湖牛肉水煎包为永城传统小吃,历史悠久。以皮薄、馅足、味美为上味。薛湖牛肉煎包在郑州、商丘、徐州等城市开有分店,风靡当地。 永城薛湖的牛肉水煎包可以追溯一千多年的历史,兴于唐,盛于北宋。据当地民间传说,北宋年间,薛湖有一个人在汴京皇宫里当御厨,专门做面点之类。有一次皇帝大宴群臣,他就把自己拿手的看家本领使了出来,做成了家乡风味的牛肉水煎包,作为酒后的主食献上。可能是平时山珍海味吃腻了,群臣咋一吃到这种美食,便风卷残云般一扫而空。宋王大喜,特御赐薛湖牛肉水煎包为“二品包子”。连包子都有官衔,这一下薛湖牛肉水煎包的名声大振,从此在全国各州、府、县盛行,一直延续至今。 新野板面又称张飞板面,是南阳市传统的汉族面食小吃。以爽口、耐嚼、香中泛辣、辣中透香而享誉周边。白面条、绿菜叶、红臊子,入口酥辣清香,沁人心脾,令人回味无穷。 臊子和板面相得益彰,缺一不可,所以有这样的评价:有其面而无其臊子,味不可口;有其臊子而无其面,便不成特色。 内乡灌涨油旋,“筛筛,隔隔,大舅来了吃啥饭?打鸡蛋,烙油旋,不吃不吃两大碗”。旧时农村平日无馍,有客人到,发面蒸馍来不及,就形成了烙油旋待客的习俗。特点:其夹层薄如蝉翼,焦黄酥香,味美可口。 焦馍为西平小吃之一,主料为面粉、芝麻、食盐。将面粉、芝麻、食盐兑入适量水揉和成面团,再均匀的分成若干小面团,用小擀面杖擀成直径10-25厘米、厚薄均匀的圆形面片,放在烧热的鏊(烙饼的铁制器具)面上烘炕至熟,金黄焦脆,香酥可口。 烙得好的焦馍通常是比较薄、芝麻被烤得黄黄的,吃起来又脆又酥,轻轻好咬上一口,整个焦馍就会碎了,得连忙用手捧着碎掉的焦馍,生怕掉在地上。嚼在嘴里满口都是香的。 芝麻焦馍还可以治疗消化不良,估计西平大多数人的童年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消化不好怎么办,老妈就弄点鸡屎皮,嘿嘿,文明点叫鸡内金,晒干了压碎参到焦馍里,烤出来后小孩都喜欢吃。真是纯天然无毒害的治疗消化不良的好东西呀。 驿都沫糊是驻马店驿城的特色小吃。沫糊喝起来比油茶、糊辣汤爽口,且余香悠长。 选用优质黄豆、花生米炒香磨碎拌入小米、芝麻、粉条、芝麻叶、胡萝卜用微火煲至粥状即成。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氨基酸,粥香味浓、口味浓香、回味悠长。已被认定为河南名吃之一。 涮牛肚是汝南传统名小吃,以其独特风味,深受人们的欢迎。自两百年前创制以来,几经精心改良,至今更是香飘万里。涮牛肚主要用料有牛肚、竹签、肉片、大料、鸡汤等,另有干豆角等几十个配料,或浸、或煨、或煮,将牛肚切片制成半成品。然后用竹签串起肚片,放进已配制好的火锅内涮煮,再蘸上用芝麻、花生调制的佐料,即可食用。涮牛肚喷香可口,肥而不腻,老少皆宜,多食不厌。这一传统风味小吃已发展到周边省市和沿海地区,不过正宗涮牛肚还是“汝南涮牛肚”。 信阳炖菜的新派豫菜的代表之一,也是豫南地区饮食的代表,以炖菜、焖菜闻名,口味浓郁醇厚,强调原汁原味,很少添加味精、鸡精等作料,所用原料多为信阳特产的天然原生态食品。特别是信阳炖菜,选择绿色原料,汤菜各半、酥烂鲜香。 信阳炖菜以咸、香、微辣、醇厚为主味,菜色微重,很适合搭配米饭,天下珍馐炖于一锅,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 固始风鸡是河南固始县民间的传统美味食品,已有悠久历史。每当进入寒冬腊月,在固始县许多家庭的屋檐下,常常可以看到吊着的肥硕公鸡或母鸡,其样子栩栩如生,这便是风鸡。风鸡在屋檐下存放一两个月也不变味。 隆冬之季,将鸡宰杀,但不煺毛,保持羽毛完好;在鸡翅下开一个能伸进两个指头的口子,取出内脏,装进适量的花椒、八角、精盐,将鸡头塞进开口内,或用线把开口缝平实,然后将鸡吊在屋檐下,任凭自然风干;鸡自然风干15天后,取下褪净羽毛,清炖、蒸煮、烹炒均可。 潢川贡面,历史上称"光州贡面"。有近千年的历史,生产精制的筒装贡面已有七百年左右,因此制作场坊遍及城乡,所产之面,畅销省内外。据《光州志》载:唐代、潢川已生产挂面,当时"风销华夏,夺魁九州",被人们称为"光州魁面"。 传说,到宋朝时,光州州官令工人将这种面去其头尾,取其中间,匀截成20公分左右的长度,用红绿纸卷成园筒形,每筒半斤,作为礼品进献给宫廷,宋仁宗食后,大赞:"美哉,光州贡面"!从此光州精制的筒装挂面,以"贡面"之称闻名于世。 八宝布袋鸭是商城县着名厨师盛世林根据孔府名菜创新而成商城传统名菜,也是信阳菜中最为着名的菜品之一。特点是鸭肉浓烂、汤鲜味美。 信阳罗山的一种特产,多有药方配制而成,主要由猪大肠、豆腐、猪血及各种卤药制作而成。配制比例一般不对外公布,大肠汤包括一碗米饭、一碗大肠汤,是在罗山是很出名很好吃的小吃。 在罗山,大街小巷都有大肠汤馆,而且几乎全是顾客盈门。附近几县甚至信阳市还有不少人开车专程来罗山吃这大肠汤,足见其吸引力。 小编:吃是一种生活状态,甚至能代表一个人的腔调和个性。常言道,天下唯美食而不可辜负,当你选择成为一名吃货时,就要为美食而负责,因为它将为你的味蕾带来前所未有的体验,咱们河南的美食,必有一道是你心中永恒不灭的招牌菜。 白癜风有什么办法治疗西宁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enanshengzx.com/hnzx/279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