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是第27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今年的主题是“生命至上全力投入终结结核”。 作为最古老的传染病之一,人类至今仍饱受结核病困扰。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年全球结核病报告》,年全球新发结核病患者万,万人死于结核病。我国新发肺结核人数为84.2万,仅次于印度居全球第二位。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终止结核病战略》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到年,结核病死亡病例和新发病例人数应在年的基础上分别下降90%和80%,结核患者家庭发生灾难性支出的比例降至0%。 在杜克大学医学院人口健康科学系MaryJamesSemans医学与全球健康讲席教授汤胜蓝看来,在这三个目标的进展都非常不尽人意。“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患者发现率下降、治疗被迫中断等问题又给终止结核的目标蒙上更深的阴影。”汤胜蓝说到。 耐药结核病患者经济负担高 结核病作为全球疾病十大死因之一,是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其中耐药结核病是结核病控制面临的重大挑战。耐药就意味着治疗时间更长、治疗花费更高、治愈疾病更困难。 《年全球结核病报告》显示,年全球一共有15万人开始了耐多药/利福平耐药结核病的治疗,相比年下降了15%,年开始接受治疗(到年完成治疗)的人里面只有不到六成的人治疗成功。 与此同时,结核病患者面临沉重的经济负担。结核病诊疗过程自负费用超过家庭总收入的20%,便达到世卫组织定义的因结核病导致的灾难性支出水平。报告显示,47%的结核病患者因为结核病诊疗出现了自负费用超过家庭总收入20%的灾难性支出情况,而这一情况在耐药/耐多药患者中达到了87%的水平。 “截至年,全球仍有49%的结核病患者面临着灾难性费用支出,虽与之前相比有所进步,但距离我们设置的0%的目标仍差距巨大。”汤胜蓝日前在北京大学社会化媒体中心举办的结核病线上研讨会上谈到。 据世界卫生组织在年的估算,我国新发利福平耐药结核病患者6.6万,排名全球第二。结核病导致的医疗卫生家庭灾难性支出方面,中国仍是负担较高的国家,灾难性支出者占总患病人口的19.72%。 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武汉大学全球健康研究中心主任毛宗福认为,从宏观上讲,造成我国结核病高负担有多种原因,包括分级财税制度导致的经费投入不平衡不充分突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三级网相互割裂甚至相互竞争、缺乏有效疫苗以及创新研发动力不足等。 此外,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不足、大病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政策向结核病倾斜不对等也加重了患者的疾病负担。患者自身年龄、用药情况、职业和家庭经济状况、是否能及时就诊、依从性、是否患有并发症等也是因素之一。 我国多地探索结核病防治 作为结核病高负担国家,我国在防控结核病方面做出了大量的努力和投入。 毛宗福介绍,目前国家对中西部结核病重点地区进行重点转移支付、扩大医保目录范围、通过药品谈判和集中带量采购等政策都进一步减轻了患者负担。 “目前中国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非常高,可能超过96%,医保基本覆盖到了结核病患者。此外,医保还对结核病有倾斜政策,省市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将结核病纳入门诊慢特病,报销比例达到了60%-70%,将耐多药/广泛耐药纳入门诊重病,报销比例与住院持平。”汤胜蓝介绍。 国家层面外,不少地方也探索出了各具特色的结核病防治路径。 例如,宁夏要求要求各市县按照人均不低于1.5元的标准,将结核病防治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此外,部分地区民政部门还会提供交通和误餐费补助,弥补患者因就医产生的费用缺口。 与宁夏不同,浙江则是由省财政出资,将结核病纳入城乡居民门诊规定病种范围,这也是浙江省年省政府“十件民生实事”之一。在江苏省,年投入耐多药结核防治专项经费万元,其中万是补贴药品,财政先后采购利奈唑胺、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环丝氨酸、氯法齐明、丙硫异烟胺及贝达喹啉等二线药物,免费提供患者;将部分高值特药纳入“双通道”管理,单行支付,提高患者院外用药可及性。 还有河南省安阳市是中部地区,出台了《关于规范完善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障门诊特定药品使用的通知》,将贝达喹啉、德拉马尼确定为特定药品,提高了报销标准。 结核病“零负担”仍面临挑战 减负担不等于零负担,专家表示,针对结核病患者尤其是耐药结核病患者经济负担重的问题,我国医保政策、社会保障政策仍有尚需完善之处,结核病防控仍面临不小的挑战。 汤胜蓝认为,虽然我国基本医疗覆盖非常高,但目前相关政策对结核病患者诊疗保障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包括医保与医疗政策不协调、结核病社会保障仍不健全等。 南京医科大学卫生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家应认为,目前我国实施的“三位一体”结核病防治模式(医院为主体实行结核病“防、治、管”一体)。医院负责结核病的诊断、治疗和管理,而当前医院经济补偿模式,在客观上会影响到他们主动预防疾病的积极性。因此,我们需要在结核病的治疗与防控中,发挥多方面的作用,医院主动开展预防工作的积极性方面发挥作用。 面对结核病患者经济负担高难题,汤胜蓝建议要进一步推动多渠道筹资,以患者实际需求为中心,提升对患者的社会保障水平。精准扶贫项目中,对于丧失劳动力,因病致贫患者,利用财政及慈善资金予以及时救助;对于耐多药/广泛耐药患者,在了解患者实际困难的基础上,制定个体化的补助方案。 “影响结核病负担的关键环节一是如何降低贫困人口的经济负担,使其能够治得起病;二是实施规范有质量的治疗,从而改变目前我国结核病“三低一高”的现状,这是减负增效的关键环节。”毛宗福谈到。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enanshengzx.com/hnzx/1609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