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开发求职招聘QQ群 http://www.cgia.cn/news/chuangyi/1647591.html

中部六省(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承东启西、连南接北。这里既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年,中部地区便以占全国10.7%的国土面积承载了全国25.8%的人口、贡献了全国22%的地区生产总值,却也是被网民操碎了心的“高教洼地”。

根据年发布的全国高等学校名单和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中部六省本科层次高校大约占了全国本科高校的1/4。大学很多,好大学却很少,加上新晋“双一流”序列的两所高校,六省不过20所“双一流”。

年7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发布,指出: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支持国内一流科研机构在中部地区设立分支机构,鼓励国外著名高校在中部地区开展合作办学。吹响了中部高教崛起的号角。

近来,位居山西的山西大学、地处湖南的湘潭大学新晋“双一流”序列,河南省再获国家层面支持设立高校、湖南省迎国家超算长沙中心“天河”新一代超算系统启动运行、中国科学院大学落户山西等动作,频频将中部六省在高教赛道上大步跨越的身影重新拉进大众的视线之内,反复证明着中部六省高校的无穷潜力。毫无疑问,一场高教巨变正在这片沃土上熊熊燃起。

中部六省高教,要彻底翻身了?

目标“双一流”,争创“尖子生”

中部六省高校翻身第一仗——高峰带高原,力挺“尖子生”。

政策连发,矢志一流

中部六省在“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中,为冲击“双一流”规划了清晰的路线图。此后更是政策密集发布,多方面形成合力,培育“双一流”后备军。

今年7月,江西省连发《江西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江西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江西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围绕打造一流学科,进一步缩小范围,重点培育若干“种子选手”,力争新增1-2所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1-2个学科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行列。

8月24日,庆祝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建校周年暨推进全省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太原召开。会议提到:支持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跻身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高水平大学行列,支持中北大学、山西医科大学等6所高校建设全国一流的研究应用型大学。

9月28日,安徽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听取了省人民政府关于安徽省统筹保障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报告指出,重点支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双一流”建设,与教育部签订共建协议,推动部分学科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支持安徽师范大学化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安徽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药学等优势学科冲击“双一流”……目标到年,安徽省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跻身全国第一方阵,力争进入全国前列。

经费支持,力度不减

不仅政策密集发布,“双一流”高校得到的经费支持也在不断走高。

如新晋“双一流”高校、部省合建大学山西大学得到力挺。年预算经费为10.33亿元,年为24.19亿元,增长经费高达13.86亿元,为除国防科技大学以外的中部19所“双一流”高校中增长经费第二。此外,对比两年“双一流”高校决算经费,山西大学年度决算总经费49.19亿元,年度为26.3亿元,两年经费增长22.89亿元,较上年增长87.03%。

据悉,“十四五”期间,河南省财政分别安排郑州大学50亿元、河南大学25亿元的“双一流”建设引导资金。支持河南理工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7所高校的安全科学与工程等11个学科开展“双一流”创建,安排55亿元创建资金,全力打造“双一流”后备军,力争2-3所高校、若干学科进入国家第三轮“双一流”建设行列。

今年1月,安徽省发布了《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支持高校学科建设若干政策的通知》,提出,—年,安徽省级财政将在现有高校发展专项经费中将统筹30亿元以上资金,用于支持省属高校高峰学科建设。

6月14日,江西省财政厅下达年“双一流”建设资金9亿元,统筹用于“双一流”建设,推动相关高校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学校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提升江西省高等教育服务江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能力和水平。随即在7月,江西省规划投入不少于60亿元加强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争取“十四五”期间江西高校“双一流”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深耕优势,挺起科创“脊梁”

中部六省高校翻身第二仗——深挖优势,补足“短板”。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部六省聚焦工程机械、智能语音、光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领域,加快培育形成一批国内领先水平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湖北有“中国光谷”冉冉升起,安徽有“中国声谷”“科大硅谷”响彻四方,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均成为相关产业集群的重要标识,以雄厚的科研条件和基础,不断突破相关领域的基础性科学和技术问题。其他省份同样依托地方优势潜力领域,提升高校基础研究和自主创新能力,为地方特色产业集聚能量。

如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正值“双碳”战略全面铺展,力争在量子光学、新型储能、煤基能源、碳基新材料等关键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山西大学激光光谱研究所研究成果“基于里德堡原子的微波电场精密测量”入选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此外,在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山西大学“基于超冷费米气体的量子调控”项目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煤矸石煤泥清洁高效利用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举斩获两项奖励。年,依托太原理工大学建成省部共建煤基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中北大学建成省部共建动态测试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相继揭牌,促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年9月,中国科学院大学太原能源材料学院揭牌,中北大学专项培养研究生成为学院运行初期的学生主体之一。

图源:山西大学官微

江西省围绕陶瓷、中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优势产业发展,奋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力争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中取得重大成果。今年6月,Nature刊出江西农业大学猪遗传改良与养殖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黄路生院士团队的重大研究成果,是迄今为止江西省和中国畜牧学领域首篇Nature发表的研究长文、国际猪基因组与遗传育种领域近20年来第3篇在Nature上发表的研究论文,对我国种业自主创新工作具有重要意义;8月,由江西理工大学牵头的国内首条永磁磁浮轨道交通工程试验线——“红轨”顺利竣工,为我国“交通强国”战略再添精彩一笔,而江西理工低碳矿冶创新基地依托于江西理工大学拥有稀土、铜、钨、锂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四大特色和优势入选首批“科创中国”创新基地。

补足科创“短板”,亦是河南高等教育“弯道超车”的机会。河南省频频发文,建设新大学以布局产业前沿,让高校科研与产业创新在政策支持下“双向奔赴”。

年11月25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实施意见》正式发布,其中,明确提出“吸引行业创新龙头企业和高端研究院所共同组建电子科技大学、航空航天大学等新型研究型工科大学”等具体计划,并提出,年,全省高校布局有力支撑产业发展和国家创新高地建设,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创新驱动器、人才孵化器。

今年9月,河南省紧跟科技前沿,发力竞逐元宇宙赛道,定下千亿目标,成为继上海之后,全国第二个从省级层面印发元宇宙专项行动计划的地区,并将依托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大学、郑州轻工业大学等高校及各类科研平台,开展相关理论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10月,河南省又布局卫星及应用产业,并指出,联合河南省科学院、河南省地质研究院、嵩山实验室、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大学、中电科二十七所、航天宏图等科研力量,争创国家级卫星技术创新中心,支持省内高校开设卫星及应用产业相关专业。

孔雀“向中”飞,引育并举

中部六省高校翻身第三仗——培优人才,引育并举。

科技创新创造,离不开人才引擎驱动。基于各省政府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中部六省高校近一年来在聚才引智方面使狠劲、下猛功。

江西力争本土培育。南昌大学继本土培育的江风益教授、谢明勇教授分别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后,于今年4月27日又举行了江西籍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晔光教授南昌大学常务副校长聘任仪式。根据《江西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江西省实施人才集聚行动,提出完善优秀青年人才全链条培养制度,力争自主培养2-3名两院院士,将高校打造成为名副其实的人才中心、创新高地。

截图自江西省“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山西引进强师劲旅。继年引进曾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的黄桂田担任山西大学校长之后,年又引进曾担任北京大学副校长、总务长等职的王仰麟担任山西大学党委书记,从浙江大学引进郑强担任太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年12月,山西省又从“双一流”高校密集引进4位副校长:山西财经大学引进了来自于中央财经大学的张苏教授,晋中学院引进了来自于北京科技大学的宁焕生教授,山西传媒学院引进了来自于中国传媒大学的庞亮教授,吕梁学院引进了来自于西安交通大学的李宏荣教授。

山西高校不仅加大领导干部的引进力度,更以实力吸引青年生力军。在太原理工大学《年拟聘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博士毕业生名单公示》上,确定拟聘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共35人,均为教学科研岗。

河南注重引育并举。今年6月5日,河南两所“双一流”高校——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同日迎来院士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李蓬受聘担任郑州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锁江受聘担任河南大学校长。值得注意的是,河南大学为张锁江的本科母校。7月23日,加拿大工程院Subhash.Rakheja(苏比哈什如凯迦)院士和欧洲科学及艺术学院刘建德(KINTAKLAU)院士全职入职郑州轻工业大学。9月22日,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巴里·马歇尔与郑州大学签订全职引进协议。9月24日,河南工业大学聘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谢明勇担任粮食科学与加工技术方向“首席科学家”,这是一年内加盟河南工业大学的第5位院士,其力争在“双一流”创建中晋位升级的决心与魄力可见一斑。

此外,7月27日,河南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召开,《河南省科学院发展促进条例(草案)》提请二次审议,支持河南省科学院筹建研究生院,逐步建设成为研究生独立招生单位。在外部输血的同时更注重内部造血,彰显了河南省聚人才、创高地的雄雄野心。

风帆劲满,蓄力腾飞

“中部地区既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强劲的发展动力,又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完全能够肩负起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重任。”

自年中部崛起战略提出,到年正式发文实施,再到年中央发文高质量推进,中部六省已步入发展快车道,实现从“塌陷”到“高地”的转身,地方与高教资源的相互支撑也定能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大程度的人才与智力支持。如今中部六省高校力争一流,以果决的魄力打通科研、人才的“任督二脉”,中部六省的崛起之路,或许才刚刚开始。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enanshengzx.com/hnzx/1586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