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聚糖肽说明书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矛盾”今昔

在汉语中,“矛盾”这个词是并非“矛”与“盾”的集合,而是一个副词,形容事物对立两面不可调和的一种状态,然而在古城开封,年纪三十岁以上的,大都知道“矛盾”,还是一个名词,是开封日化厂的意后来改名为河南矛盾日化股份有限公司,该厂生产的产品,主要是日用洗涤用品,是以“矛盾”作为商标,当然,六七十年代,还生产过“泡泡多”牙膏。当年龙亭后的日化厂,不论规模还是名气,纳税额,开封前10名是没有问题的。效益也不在话下。由于污染问题,又靠近龙亭铁塔,厂区面积狭小,该厂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搬迁到市区西南。

论质量,古城生产的工业产品,论化肥,自行车,收割机,小四轮,缝纫机,拖拉机电机,乃至啤酒,电冰箱,阀门,毛料,轴承仪表,那是相当的好,开封人最爱自己城市的产品,矛盾洗涤用品也不例外。

时过境迁,年轻人已经不知道开封曾经有过“矛盾”,年纪大的人,也很难记起最后一次使用矛盾洗衣粉或者肥皂的日期了,矛盾牌日化产品,近些年,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一个偶然的机会------取快递,让记者来到这个位于金明大道90号的河南矛盾公司,感慨之余,拍摄了大量的照片,并查阅了一些资料,来告诉关心它的市民,矛盾公司的今昔。

大门,完整名称是河南矛盾日化股份有限公司位于金明大道陇海铁路立交桥北侧路东,交通位置极为优越,请注意交通提示牌。金明大道90号

大门随便进。尽管有门卫。但从后面的采访中,记者得知,这个院子还有一个通向北边的门,院子里面多个厂房车间租了出去,租户几十家,门卫,自然不会管了。

办公大楼,前面停了一辆校车,有“求实国际”字样。估计办公大楼有一部分租出去了。旗杆上面,有矛盾的旗帜。残破的宣传栏宣传栏里面,看的出是以洗衣粉为主,洗涤剂也生产。办公区和厂区之间还有门,上面有无烟工厂标志。注意楼顶的LOGO并非下图这个。

大楼看不出有人办公的迹象。可能是双休日的缘故。回顾着自己50年的品牌。第一个车间,像是经历一场战争

年久失修

院子里,取沙土的

办公大楼前花园。

几家物流公司租用了厂房

没人租的车间

中通快递,我就是来这里拿快递,一条流水线,一头是大货车,将所有快件扔在传送带上,传送带向前移动,路过一个个位置,就是街区位置。相应快递员,就拿下。我们今天不研究这个。车来车往

车间租出去,成了仓库难道矛盾就这样死气沉沉,将厂房都租了出去吗?下面就让您看看矛盾的现状!

一个大车间,很繁忙的在运转是洗涤东西对,就是矛盾,这个商标。工作牌,上面写着增加了两家用户,其中一家就是花好月圆。原来,矛盾依然在生产,干的也算老本行,洗涤!用大型洗衣机,为饭店等单位服务。车间里面只有两三个人,可见机器效率很高。车间,收拾的非常干净整洁,像是个新厂房。

这就是矛盾的现在。厂房出租,算是一笔收入,洗涤也是。

我们来看看矛盾的历史。

以下来自公开报道

开封日用化工厂成立于年,适逢举国学习毛泽东《矛盾论》的热潮,就用了“矛盾”的品牌,开始生产洗衣粉,并一举打响。在此后的多年里,“矛盾”迅速地成长着。在鼎盛时期的年,仅洗衣粉年产量就达7.5万吨,在全国同行业中排名前5位,年产值为2.87亿元,产品覆盖除台湾、西藏和海南外的全国所有的省份。

 矛盾集团占地多亩的旧厂址如今成就了一条阔气的“天下大街”与一个名为“天下城”的小区。“天下城”与它的名字一样大气。小区内,亭台楼榭,小桥流水,池鱼历历,修竹葳蕤,大门庄重典雅,古朴大方,小区尾部售价上万、专为贵人预留的别墅,雕梁画栋、钩心斗角,造型十分考究。   “天下城”大门斜对面,有一家小店面,专门经营矛盾日化用品,多是肥皂、洗涤剂、洗衣粉之类。店主人是一位把青春完全献给“矛盾”的老员工,经营这个小店很难说是为盈利,多半是为了一个念想。

原日化厂厂区,现在是天下城小区。

矛盾集团最红火的时候,天南海北到处都能见到“矛盾”的人,进厂拉货的大卡车排成队,产品还没出锅,还热乎着呢,人家就把单子下了,两千多正式职工三班倒还满足不了需求……

转折出现在年。这年,矛盾集团由巅峰状态开始下跌。洗衣粉年产量年和年分别下降到6万吨、3万吨,河南市场的占有率由原来的近50%降为20%,直到年8月20日全线停产。

  “矛盾集团虽然在年实行了股份制改革,但在实际经营中,并没有按照现代企业的思路,而是依旧走着国有企业惯有的路子,在市场经济的深水中,不死掉才怪!”开封市国资委的一位负责人分析说。-------年《企业观察家》杂志

我们查到了年的一篇报道,上面是这样写的

开封矛盾集团,曾是开封企业的佼佼者。如今,该厂惨淡经营。其负责人贾林深有感触地说,改革是早改早受益,晚改要被动。开化的情况,当时包括我本人在内的很多人都认为已经走到了尽头,但在寻找到了一个好的战略伙伴以后,又奇迹般起死回生。开化的模式给我们以很大的启发,如今,我们也在积极寻找出路,和上海一家大型企业经过了多次磋商,已经达成了合作意向,目前正在搞具体策划,力争重振矛盾这个老名牌。

这家大企业是谁呢,请看当时的报道

“开封矛盾”国有股权转让

  本报开封讯曾经享誉全国日化品行业的开封老国有企业矛盾集团,实现了国有股权的全部转让。近日,开封市国资委、矛盾集团和上海豫棉实业有限公司三方代表签订了转让协议。未来3年内,“上海豫棉”将为“开封矛盾”注入万元资金,用于启动生产。

  矛盾集团前身是开封日用化工厂,其品牌在省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被认定为河南省著名商标。年,该厂改制为国有控股公司河南矛盾集团。近年来,企业日渐陷入困境。

年洗衣粉年销量为7.4万吨,年和年分别下降到6万吨、3万吨。河南市场的占有率由原来的近50%降为20%。

  上海豫棉实业有限公司主要经营棉花、棉纱及纺织机械的购销、储存、加工等。今年年初,双方开始接触并达成合作意向,希望能利用上海豫棉实业有限公司的资金、管理,矛盾集团的品牌、技术优势,让“开封矛盾”这一老名牌重现辉煌。

  三方协议除约定提供生产启动资金外,对矛盾集团原有的退休和在职职工的安置也做出了具体规定,其中特别规定在3年内不得进行经济性裁员。

以下是东方今报对此事的另一篇报道

“矛盾”的出路

  11月11日下午2时30分,开封人的上班时间。但除记者外,矛盾集团的大门口并没有人通过。“现在停产了,没有人上班。”一名保安看到记者,有点吃惊地说。

  透过大门向厂区望去,里面静悄悄的,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但是,对矛盾集团来说,其实变化已经开始。一名保安说,“矛盾”已经不是原来的“矛盾”了。现在的“矛盾”已经和一个叫上海豫棉实业有限公司(简称上海豫棉)的命运联系在了一起:9月29日,开封市国资委、矛盾集团和上海豫棉三方负责人签订协议,将矛盾集团的国有产权正式以“零价转让”的形式转让给上海豫棉。

上海豫棉接管后呢

我们找到了年的一篇报道

矛盾日化改制五年:为何越改越“矛盾”?

年11月15日11:51大河报—大河财富

 导语:

年,矛盾日化由国资转为民营之时被上海豫棉收购,这燃起了开封对矛盾浴火重生的希望。然而五年过去了,矛盾日化仅生产近4万吨洗衣粉,尚不足收购前的1/3。亏损状况可见一斑。

上海豫棉收购矛盾到底是为了什么、又做了什么!这不禁让人浮想联翩,难道真的印证了当年坊间的猜测:买厂——安顿——卖地——走人?对此,上海豫棉又有何辩解?

□本报记者杨霄实习生宋卫宾文

你见过矛盾牌的洗衣粉吗?如果你曾使用过,还能记起最后一次与它相遇的时间吗?

  两个问题同时抛向消费市场,前者适用于咨询80后,后者则贴近“40、50”一代。

  而上述问题的答案,其实已在这里:以年10月被上海豫棉实业有限公司(简称上海豫棉)接盘为分界点,河南矛盾日化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矛盾日化)5年来的产量合计,近4万吨。而在被接盘前,该公司一年的产量则为2.4万吨。

  由此,这个当年号称“万元投资来拯救‘开封人箱底宝贝’”的上海豫棉,收购矛盾到底是为了什么、又做了什么!

  日前,记者就其中相关话题进行了采访,对话了上海豫棉关键当事人。

  无处寻踪的矛盾

  “5年了,矛盾日化仅生产近4万吨洗衣粉”。知情人的这一爆料,在11月5日得到了上海豫棉方的确认。

  年均生产吨,在消费市场上意味着什么?

  据有关资料显示,年,中国人均年消费洗衣粉量在3公斤左右。而开封市公开数据人口总量为万左右。简单地说,矛盾日化的一年产品即便全部消化在开封市场,尚不足以被一半人使用。

  能够予以佐证的是,时下在开封市主流商超渠道,不仅再看不到矛盾牌任何产品,批发市场、街头小店,同样难觅踪迹。对于记者随机   但还可以算一笔账。洗衣粉产品在矛盾日化的产销总量中,占比在90%以上。而国内洗衣粉产品的平均利润,为每吨~元。

  于是,上海豫棉方坦言:5年不足万元的收益,矛盾日化的状况只有亏损。

  年10月,该公司就曾向本报证实过“严重亏损”。而在当年,该公司年产量为余吨。而年、年至9月份,该公司的产量则不足0吨。

  这就是开封人以前熟悉的矛盾,也是曾被河南人引以为豪,“50年霸占大江南北洗衣盆”的矛盾。

  现如今,矛盾日化作为一家民营企业,由于经营不善,在市场经济游戏规则中被出局,似乎也无可非议。

  但却是因7月~10月数月的停产,招致不少诘问,更有声音特别是小股东要求上海豫棉披露5年来实际用于矛盾日化生产经营的投资数据,并于11月6日之前,向开封市工信局提交所有相关票据为证。

  这些诘问的重要依据,就是年矛盾日化由国资转为民营之时,由开封市国资委、上海豫棉及河南矛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签署了“河南矛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有产(股)权转让及相关事宜协议书”。

  不得不说,这份“三方协议”,捆绑了开封对矛盾浴火重生的希望。

  协议中的虚设条款,是上海豫棉接盘后必须将矛盾品牌做大做强。但时间、标准,均不详细。实设条款,是上海豫棉需在两年内,向矛盾日化分批注入资金万元,用于新企业启动生产、增加生产能力及开拓市场和技术改造。项目、时间、标的,一切清晰。同时,也包括了违约承担责任的条款。

  另需说明的是,上海豫棉在当年以“零价格”,拿到了25%的国有股份,并以每股0.45元的价格,收购75%的职工股。但是,数十个小股东因收购价格原因,并没有完全出让。他们在总体股份结构之中,虽占比寥寥,却也是5年来对矛盾发展比较关切的力量。

  上海豫棉旗下的矛盾日化,这几年也出现不少“怪事”,也面临诸多追问。比如为何曾出现长期断货,导致销售网瘫痪,上海豫棉承诺的投资是否到位?再比如矛盾日化有河南省最先进的设备,但为何变卖厂区设备,有些产品转而由其他洗化厂家代工生产,等等。

  上海豫棉辩解

  11月5日上午,河南矛盾副董事长、上海豫棉总裁李俊峰,接受本报采访并自愿公开上海豫棉接手矛盾日化之后的核心投资数据。

据其透露,年10月至今,上海豫棉向矛盾日化投资总额约1.18亿元。其中,营销费用为1万元左右,广宣费用为万元左右。最让小股东们   李俊峰称,向本报提供的上述数据,与开封市工信局信息同步、一致,并有票据支撑。他认为,上海豫棉已做到了万元以上的投资。而董事会制定了“在稳定中发展的原则”,资金主要使用方向是用于矛盾改制的各种遗留问题。

  本报问,偿还债务与生产项目投入,前者是义务、后者是责任。以其所披露的几项生产类别合计,投入额不足当年万元的承诺。譬如,3万吨液洗和2万吨三聚磷酸钠项目建设,至今未能履行。

  “生产上的投入少,市场拓展没有摸出来,我们股东都认账。”李俊峰做出了这番表态。

  他同时称,有些投资项目未严格执行三方协议,是因市场情况、行业发展都在变化。就如三聚磷酸钠(洗衣粉生产原料)项目,是国家环保局已不再鼓励投建项目。再如,市场销售难以商量,与原矛盾厂设备产能过剩、能耗太高,形成了矛盾。只能在每个月集中生产一段时间,存货、销售、再生产。

  “放着一厂设备玩不转,你觉得可笑吗?我都感觉可笑。”李俊峰说,同样是加工一吨洗衣粉,用自家厂里的设备生产,成本在元左右。而在其他企业代工,一吨才元。洗化行业利润薄得可怜。更何况,矛盾不是市场名牌,于是利润率就更可怜。

  “开封银河”何来?

  上海豫棉的1.18亿元投资及生产方面的投资数据,有待于开封市工信局在本周一一核验。

  而与此同时,另一则广为传播的信息,却是尤为引人   记者在开封市工商局查阅了相关信息,开封银河注册资本为万元。董事会成员,几乎与矛盾日化如出一辙。董事长都是韩红伟,副董事长为李峻峰。

  上海豫棉,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公司年接盘矛盾,即为它的未来走向留下了无限遐想。而今突然消失,似乎正在印证着当年坊间对其即有的猜测:“买厂——安顿——卖地——走人。”

  李俊峰称,公司董事会曾一致决议,公司从流通领域向实业转变,总部由上海迁往北京,所有原上海豫棉下属企业,正逐步变更到北京银河名下。但注册开封银河,完全是因在年接手后,经历了太多协议之外或无法预知的问题。

  什么是协议之外或无法预知的问题?

  11月6日,矛盾日化寄送来一份材料。材料上陈述的主要内容和观点是其承担了很多三方协议以外内容。比如,当年出具的“矛盾集团资产评估报告”,以年5月30日为评估基准日。但上海豫棉接盘时间,为年9月29日。其间有4个月的真空期,发生了很多“意料之外”的事;再比如,与矛盾集团关联的公司,如原矛盾销售公司及部分曾承包出去的车间,可以购买原料或设备,自己有一套账目,产生的权益与负债无法在资产评估报告中体现;还比如,立达服务公司资产(原矛盾劳动服务公司)是独立法人企业,资产和债务均未列入资产评估和转让内容。

  仅上述“意外”,李俊峰称,上海豫棉为此付出了万元以上的代价。5年接到的法院起诉或登门讨债,有上百起之多。

  但更棘手的是,上海豫棉由年之后逐渐发现,“突然蹦出来1.2亿元银行或有负债,你敢相信吗”?李俊峰说。

  在上世纪90年代,国有企业之间在政府主导意识下,相互之间在银行信贷表上提供担保,是司空见惯的现象。但贷款主体未出现麻烦时,是相安无事的。而随之贷款主体方破产,担保方即会被列入追查对象。矛盾担保的对象有:开封油脂化工厂、开封缝纫机厂、开封化工三厂等。

  “开封市政府相关部门是清楚情况的,也做了大量协调。但债主与银行都知道,矛盾日化是得到投资的。他们自然不乐意与政府去纠结。而这些年用于生产的投资,其实也全部在由其他公司账户完成走账结算。”李俊峰说,为了保护股东在日化行业的新的投资,公司在开封日化项目新的投资,均会以银河日化作为投资主体。

  记者就矛盾日化阐述的协议外问题,向开封市主管工业的政府机构进行采访,得到的答复是:截至目前,没有接到该公司任何反馈材料,因而无法考证。

  “矛盾”做大、矛盾化小

  据记者所知,上海豫棉方在开封市投资,不但渗透到了基础建设领域。同时,也在向房地产领域渗透。

  李俊峰没有否认此说法。他有句话显得颇有意味:“开封的投资项目很多,让我们跑我们也不跑。矛盾项目做不好,我们很纠结,这很可能成为政府印象中的‘减分项’。”

  那么,开封市政府作为对上海豫棉5年的经营现状,又是怎么看。

  一位主管工业的官员称,三方协议,始终是考量上海豫棉的“尺子”。政府需要看到,上海豫棉拿出的是解决矛盾日化发展的实际行动,“到底做了没有”。这与“没做好”,完全是两个概念。

  记者问,如果依照三方协议,上海豫棉没有履行投资承诺,是否该被判罚出局。

  该官员称,协议中明示,首先要协商。协商不成的结果,即是走入法律程序。但政府方面也会   李俊峰表示,近两年,上海豫棉向矛盾注入的资金量万元,足以印证当年的投资动机与态度,是认定了矛盾品牌的市场价值。股东方已拟在矛盾原址上,投资2亿左右新建液洗设备。同时,公司亦在努力改善原有销售渠道与模式窘迫的现状。截至目前,矛盾牌多项产品,已成为河南省“万村千乡”工程唯一指定洗化用品,进入消费渠道。另在同某大型企业洽谈进入河南省几千家便利店销售事宜。

  而一位长期   “当然,矛盾能否做大,还有赖政府、小股东、职工等共同化解矛盾,携手共进。显而易见的是,只有‘矛盾’中的矛盾越来越少,矛盾品牌才能越做越大,而这,才是矛盾博得重生的真实底线。”这位人士表示。

时间又过去了几年,年已经成了刚才那个样子,去年开封提出了文化+战略,其中就有文化+工业,我们在新闻中看到,与此呼应,目前河南矛盾正在谋划一个“大宋驿站”项目。但从记者采访中,并没有看到相应的东西。

事实上,不论是龙亭后,还是金明大道,记者都是第一次来到矛盾,但使用矛盾,信赖矛盾却是几十年了,与广大开封市民一样,对这个公司是有很深的感情的,这些天采访和查阅资料,勾起了多年的回忆,岁月的感慨!经济大潮中,不进则退,开封市区内,日化厂历代的员工,怎么也有几千人,与之相关的亲友,一定有数万,开封人,河南人,大都用过矛盾产品,不比雕牌奥妙差!矛盾衰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说起来,振兴矛盾,好的条件也不少,比如临铁路和大路这样绝佳的位置。

但愿矛盾能够像一个多病缠身的病人,逐渐在这春天里,抽丝般,一点点好起来!强壮起来!

祝福你,矛盾!

觉得不错,底部随手点赞哟↓↓

开封市文广新局官方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enanshengzx.com/hnzx/1360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