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好教育常识

——河南教师读书会第80期分享记录

书名:《学记》

作者:潜苗金编译

出版社:浙江古籍出版社

1关于这本古代经典著作

张国庆:《学记》只有个字,是一本微型“著作”。但其所反映的内容,却涉及到了教育的方方面面。在我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学记》一直被我国古代的教育人奉为圣经,它是我国古人对儿童进行教育的理论依据。

《学记》博大精深,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必须对其中的关键字词进行反复琢磨,细加体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理解出《学记》所反映出的深刻义理。很多时候,短短的一句话,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很可能一句话就带过了,但它所反映出的内容,还需要从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中进行寻找。

当期海报

在准备这次分享材料的过程中,我参考了《十三经注疏.礼记正义》《论语》,钟茂森先生的《细读论语》,倪敏达先生的《礼记、学记的教育智慧》,江正杰先生的《学记的教育理想国》等等,我对《学记》的理解,主要来自于这些书中。

2读懂古人教育的终极目标

王翠萍:文章第一段提到,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第二段提及,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两句话直接点名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教化人民,在社会之上形成良好的风气。

何孟娟:我从中读出的教育的终极目的是让一个人悦纳自己,正视自己的各种不完美的事实,不逃避,不掩饰,不恐惧,欣然地走过长满缺点和缺憾、过失和失败的崎岖,在内心充满这种接受自己阴影的慈悲,迎来心灵的春色满园。

李琳:我读出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化民成俗”,即感化民风、改变风俗,是为了建设和谐社会,而不是为了选拔精英。

年第一季度共读次序表

杜彦阳:怀特海认为,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我觉得《学记》对于学习的目的,有它的历史局限性。它继承了先秦儒家的一贯思想,把教育作为实施政治,进行社会管理的最有效手段。

李爱红: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终极目的应该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我觉得《学记》中谈到的“化民成俗”,只能当每个个体的完满之后自然而呈安定祥和之态。

张国庆:《学记》为我们指出了三种生命境界,第一个境界,做一个善良的人;第二个境界,做一个善于向德行贤良的人虚心学习、求教的人;第三个境界,君子。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让人做君子。

3告诉我们必须守护的教育常识

张国庆:教育常识告诉我们的是培养人材而不是人才。人材是知书达理,人才是具备某些本来优势。做为教育者,最重要的是守护好教育的常识。从《学记》中,你读出了古人告诉给我们的哪些教育常识?

何孟娟:从《学记》中,我明白了教和学是一件有序生长的事,教者不可拔苗助长,学习者亦不可只在有阳光的时候生长,要能够在暗室主动努力生长。

李爱红:不到夏祭以后不去考查学生的成绩,为的是使学生得以按照自己的志趣从容学习,老师对学生的学习常检查但不唠叨灌输,为的是培养学生自己用心思考的习惯。我觉得这一点值得借鉴,学生的学得从容,学得自由,更有利于他们的成长。

杜彦阳: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学习才有可能发生。所谓“呻其占毕”,就是教师只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而不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一切教学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积极参与才能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精神财富。

张国庆:我们可以看出,古人的教育不但有明确的指向,而且有正确的方法。从指向上讲,先让学生小成,而后再让学生大成。每一个目标的达成,都有学问和做人两条线在并行发展。每一个学问的形成,都必须反映在学生的做人上。在学问与做人两个方面,任何一条线的断裂,都会造成教育的不圆满,生命的不圆满,这就是教育的常识。

4书中哪些教学形式值得我们借鉴

张国庆:关于古代的课堂,我从《学记》中梳理出了三个方面。其一,古代课堂教学的学习内容与呈现形式;其二,古代课堂教学活动的原理;其三,成功与不成功的课堂表现形式。你觉得哪些教学形式值得我们借鉴?

李琳:“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善问者“相悦以解”,善待问者“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也就是说良好的教学效果绝不是老师单方面努力的结果。可是,在我们的很多课堂教学中,老师总是较多的







































北京白癜风医院
北京白癜风医院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enanshengzx.com/hnxx/746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