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智残人员贫困家庭的脱贫,是精准扶贫工作中最难啃的“硬骨头”。上蔡县通过探索贫困家庭重度智残人员集中托养模式,使这类家庭实现了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脱贫的转变,探索出了一条精准扶贫的新路子。

上蔡县大路李乡肖里侯村的骆荣焕说:“儿子患有脑瘫,二十多年来,为了治病和照顾儿子,家里一贫如洗,天天日子我都没法提,他姐上学上到初中都不上了,没有钱。”

和骆荣焕一样,孟尧村的黄翠英,四年前丈夫遭遇车祸,成了植物人。几年来,她一边照顾丈夫的饮食起居,一边抚养儿子上学,日子举步维艰。

上蔡县大路李乡孟尧村村民黄翠英说:“都是借人家的钱,我在家里也不管出去挣一分钱。”

因残致贫,脱贫无路。目前,上蔡县名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中,仅因残致贫的就有人,占比达9.32%。为了啃下这块脱贫攻坚中的“硬骨头”,年5月,上蔡县在重度智残人员较多的大路李、邵店、五龙,以及所属的栗庄村、刘岳村、老李村分别建设了乡镇托养中心和村级托养院,开展贫困家庭重度智残人员集中托养试点。凡是乡镇中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具有二级以上智力、肢体残疾人员,日常饮食起居不能自理,家庭无力照料或照料困难的贫困户,都可以申请入住。

上蔡县扶贫办主任袁卫兵说:“建设和后期运营维护的费用,我们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筹备,第一个是我们政府拿出一部分,部门整合一部分,社会捐助一部分,然后我们乡村集体经济拿出一部分。”

现在,骆荣焕的儿子和黄翠英的丈夫都住进了村里的托养院,这里不仅配套设施齐全,还依托当地的乡卫生院和村卫生所,配备有医护人员。

上蔡县大路李乡党委书记孙伟说:“在看病方面,我们采取的是政府兜底,也就是新农合报一部分,民政报一部分,剩余一小部分政府兜底,也就是说他们看病不需要花一分钱。”

上蔡县大路李乡民政所所长胡高飞说:“每个人一天按三十块钱标准,一个人照顾两个病号,配备有护理人员。”

所有的护工,都是从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公开招聘。一些智残人员的家属当了护工后,不仅能照顾家人,还能照顾其他智残人员,脱贫不成问题。

黄翠英说:“啥都不发愁了,国家这个政策真好,我做梦也没有想到,过到这一天。”

目前,上蔡县已经建成乡镇托养中心、村级托养院16个,可集中托养智残人员人。

上蔡县县委书记胡建辉说:“下一步,有效整合资金,提高使用效率,在以往试点的基础上,准备在人员比较多,群众期盼比较迫切的地方,再建立一批托养中心。”

据统计,年,河南省累计发放农村特困人员供养资金16.1亿元,让48.2万名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有了保障。根据规划,未来河南省将继续在智残人员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方面积极探索,做到应救尽救、应养尽养,确保在扶贫的路上,不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不丢下一个贫困群众。(河南电视台新闻中心刘雪锋供稿)

监制/董爱国责编/肖喜锋

制作/彭帅校对/李泽寰

联系-

邮箱:shangcaifabu

.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enanshengzx.com/hnxx/1364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