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筋膜室:有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构成的闭合空间。骨筋膜室综合征:骨筋膜室在内在因素的影响下出现压力的不断升高,引起室内的缺血、缺氧,导致肌肉、神经、血管功能的紊乱,而出现的系列症状和体征。

2.好发部位:前臂:掌侧浅室、掌侧深室、背侧;小腿:前侧、外侧、后侧浅室、后侧深室;其他:手部、足部。

3.病因:

①.内容物体积增加:缺血后水肿、损伤(挫伤、挤压伤、烧伤)、小腿激烈运动、出血

②.骨筋膜室容量减少:包扎固定过紧、严重长时间压迫。

4、症状及体征

症状:疼痛、功能障碍(早期:进行性持续加重,不因肢体固定和一般处理而改善;晚期:神经坏死,疼痛消失。)

体征:肿胀(最早):张力高,皮肤水泡;压痛:肌腹;被动牵拉痛(重要);神经:感觉减退、主动活动无力、感觉丧失;血管:早期脉搏存在、肢端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正常;晚期(5P征):无痛、苍白、感觉异常、肌肉瘫痪、无脉搏

5.治疗:

⑴手术疗法:骨筋膜室综合征一经确诊,应立即切开筋膜减压,早期切开可防止肌肉和神经发生缺血坏死。

⑵术后康复功能训练:可保持和恢复关节功能,预防肌肉萎缩,避免和减轻后遗症。

术后第1天:患者进行除患肢以外的全关节活动度范围内的运动。主动运动为主,被动运动为辅。

术后1周:前臂骨折:肘关节屈曲90°;胫腓骨骨折:患肢抬高过膝;趾关节屈趾50-°;胫骨平台骨折:膝关节屈曲50°;踝关节骨折:屈趾50-°

术后1月-3月:患肢股四头肌等张收缩,每次50下,每日3次;牵引训练:从5Kg开始逐渐增加至25kg,每周3次;负重训练:开始从5kg开始,以后根据骨折的愈合情况,逐渐增加至20kg;前臂的旋转练习:旋转是前臂的主要功能,每次50下,每日3次。

患者出院:嘱咐患者应继续坚持患肢功能锻炼8周以上,并随诊观察1-2年。

声明:本平台有前缀注明文章来源的均为转载,转载仅为分享专业知识!如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谢谢!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enanshengzx.com/hnxx/1192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