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微闻睢阳
专家组站在南城门眺望商丘古城。
专家组来到壮悔堂参观。 时值立夏,百花吐蕊,万木葱茏。5月5日,出席第33届“河南新闻奖”评选会(定评)的河南省新闻界专家学者应邀考察商丘古城修复性建设进展情况和示范区日月湖景区的新容新貌。 古城保护性建设日新月异,日月湖景区碧波荡漾,各位专家学者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评说,兴致盎然。本报记者跟踪采访,专家学者们纷纷表示,商丘城市品位提升很快,越来越展现出其独有的魅力,他们相信商丘不远的将来定会成为一座诗意栖息之城,真正的高品质宜业宜居宜游之城。 ★古城的修复和保护值得点赞 ★何新年(省记协副主席原省新闻出版局巡视员): 离开商丘已经十几年了,这次回来,再次走进古城,心中依然激动。尤其是看到古城得到有效保护,一些古迹如城墙和城楼、古民居、旧街道等得到精心修复,并且做到了修旧如旧,很高兴。说实话,全国像商丘古城这样城摞城且融城郭、城湖、内城“三位一体”保存得如此久远、如此完整的,可谓是屈指可数。 我觉得,商丘古城一定要保护好、宣传好。古城是宝贵的历史财富,是不可再生的人文资源。毁掉了就没有了。曾经在很多地方出现的城市化进程中“现代文明”对文化古迹摧枯拉朽般的破坏,至今想起来还是让人痛心疾首。在保护的问题上,过去存在一些误区,比如有些地方就把对古城的保护错误理解为恢复历史遗迹、重建传统特色街道,热衷于“改造”而忽视了“保护”,很多历史街区被推为平地,很多传统古建筑本来可以继续使用而成为城市珍贵的记忆,却被无情地写上了大大的“拆”字;有些地方只是出于发展旅游的动机而保护古城,一味追求经济回报,搞了很多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今天,我们不能再重复这种低级错误了。 王继兴(大河报原总编辑): 我对商丘很有感情,来过商丘很多次,今天看到古城的保护如此之好,内心很高兴。在古城的开发建设中,一定要把有限的历史传统原汁原味地保存下来,在这个过程中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因为一旦失败了就失去了原有的历史文化记忆。没有文化的支撑,一座城市的发展将失去灵魂,一座城市的文化品牌是让世人记住这座城市的主要标志,所以对历史遗存的保护,就是对城市精神内核和品质的护佑,在这方面,绝对要做到万无一失,千千万万不能为造景点失去了城市记忆符号。 商丘古城有很多文化符号,譬如壮悔堂,如果没有侯方域这个历史文化人物,这处院落仅仅是一处古院落,因为有了侯方域这个“符号”的影响,到了这里就会让人想到明末清初那些才子佳人的故事,就会让人结合历史感受到那个时代的背景与人物的风骨、情怀,这样一来,整个景点就活了起来。 赵光华(河南日报原工商处处长): 我和古城很早就有“交集”,记不清到过古城多少次,但记得清古城的旧貌,更记得清穆氏四合院的过往。最早,在赵世信当商丘县委书记时,我就在穆氏四合院内部吃过饭,当时里面有几十把黄花梨椅子,但现在没有了。后来有一段时间,四合院前厅里摆放了一圈沙发,我就建议立即撤掉,因为沙发坐着虽然舒服,但摆放在这里就显得不伦不类,后来就很快撤掉了。还好,如今的老房子里摆设的还是老椅子,原汁原味,后院还设有盆景,这些点缀很符合这些老院的特征。对古院落的保护千万要做到修旧如旧,那种斑驳的感觉,保留的那种历史沧桑感,就是古城的味道。如今,商丘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值得点赞。 李学洲(省广电协会副主席、省电视台原副总编辑) 文化的传承,是保护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不多的历史文化古迹,让我们的子孙后代知道“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留住历史文化古迹,是在建设现代化文明城市的进程中,留住我们民族的活化石。曾经采访过一位民俗专家,我向他请教什么是民族文化,他的回答是“一句话,民族文化就是一个民族的DNA”,我觉得他讲的太棒了。这些年,商丘在推进现代化城市进程当中,有这种保护民族文化的意识,像咱们看到的明清时代的建筑、文物,能够保护的这么好。古建筑和古诗词都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的东西、文化精髓,在这里,你可以听到凝固的音乐,可以聆听到藏在深处的历史回声,这就是一部活的历史教科书。 专家们观看古城楼上安装的大炮。 专家组参观历经沧桑的文庙皂角树。 ★商丘与西安开封古城应互相借鉴 ★刘雅鸣(新华社河南分社副社长): 实话说,商丘以前在我印象中经济相对落后,资源有限,但今天再次到商丘走一走,看一看,让我的认识有了很大转变,商丘狠抓古城的保护性建设,这是有战略性眼光的,这也是有前途的、造福子孙后代的宏伟事业。古城如今保护性建设力度如此之大,几乎全部改变了我上一次到商丘时古城留给我的印象,这让我对商丘有了更加清晰而美好的记忆。 我是西安人,看到商丘古城墙,让我想起了西安古城墙。西安城墙是明代初年在唐长安城的皇城基础上建筑起来的,由于唐朝末年战乱频繁,遭受了很大的破坏。以后历经五代的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到宋、元两代,城的名称和建制虽屡有变换,但城垣规模却无改变。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西安开始对古城墙进行保护性修复,如今的西安城墙入列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是国家4A级旅游景点,提升了西安的城市品位和影响力。商丘如今也在走这条道路,西安的经验很值得借鉴,当然,商丘的一些好做法、好经验也值得西安学习。 刘会敏(开封日报总编辑): 商丘与开封都是古城,两座城市同属豫东地区,各有所长,相得益彰。因工作关系我多次来过商丘,这次来商距离上次大概隔了两年时间,到商丘后,发现这座城市变化很大,发展也很迅速。 这是我第一次系统地参观商丘古城,让我没想到的是,商丘古城的一些建筑保存的如此完好,历史文化底蕴如此丰厚。可以想象,政府在这方面肯定做了不少工作。商丘和开封同属于豫东地区,两座城市的地理位置比较接近,又都是古城,两座古城可以说各有所长、相得益彰,在发展中的经验值得互相借鉴,希望商丘和开封能够携手发展,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专家组参观商丘古城侯府博物馆。 专家组在穆氏四合院聆听讲解员介绍。 ★古城保护管理宣传应该并重 ★董广安(郑州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原院长): 几年前我来过这里,特别是文化资源的调研来过几次。这次来我看到古城内的文物古迹保护得很好,还是挺振奋的。在这个文化进程中,特别是城镇化进程中,一些地方把历史古迹给破坏了,不能再生,非常可惜。商丘在发展中,商丘政府既注重现代化元素的发展,又注重保护历史古迹的意识,非常难能可贵。 在保护的同时,还要加强管理,在管理好的同时,才能更好地发挥古城历史文物的作用。还有就是宣传和传播,要利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好好宣传和传播。保存不是留在那里,而是通过保护历史文物,让我们的后代和人民更好地了解历史、了解我们的中华文明。要传播,不仅仅要靠旅游来带动,旅游只是一个方面,还有就是通过我们的新媒体、传统媒体,进行更好地宣传,也可以策划一个系列,打造商都遗址,选一个节点,进行系列报道、系列宣传,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和影响,这就更加促使了当地政府保护好、管理好我们的历史文化,要它发挥它的作用。其实,这些各地也都在做,但是好多都做反了,他们往往先是破坏后再来恢复,那样做没有意义。以前我们没有这个经济实力,现在是如何更好地保护、开发、利用,商丘政府做得就很好,挺难得的! 李增生(河南日报考评办原主任): 商丘古城有这么多保护完好的古建筑,这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先前我只知道商丘古城,没想到古城内还有这么多保护完好的古建筑和文物。谈起古城保护和建设,感觉我们河南很多的古城、文物保护和建设都不够精细,细节之处有点儿欠缺,不像南方那些建筑和景点那么精细,另外配套设施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比如景点内可以为游客准备好游览地图,古诗词和事关景点的历史古代书籍也可以在景点内陈列和销售。再是也要为游客提供一个清清爽爽的景点周边环境。 一般地说,没有文化积淀的城市没有底气,没有特色魅力的城市没有人气,失去保留至今的文化遗产,便失去了自己的文化记忆和发展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的生命之根、文脉之本、风貌之基、无价之宝、不朽之魂。因此,古城保护、城市发展要放到历史的长河中去认知、去定位、去发现。商丘古城古建筑和历史文化遗产既是商丘昨天的辉煌,也是商丘今天的财富,更是商丘明天的希望。 专家组观看文庙改建平面图。专家组在日月湖边听取商务中心区相关负责人汇报概况。 ★商丘大发展的时代很快到来 ★古城是商丘的历史遗存和文化符号,随着保护性修复的加快,发展前景可期;日月湖周边景区去年开始建设,今春成功蓄水,碧波荡漾,两岸郁郁葱葱,高品质的城市新貌让人赞叹不已。 从古城到日月湖,一路走来,很多专家学者都对商丘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都认为商丘大发展的时代很快就会到来。 杨力勇(省专业报委员会主任、医药卫生报社社长): 这座古城有着那么好的历史文化底蕴,只要好好规划开发,商丘古城将会迎来大发展。今天,从古城一路走过来、看过来,感觉城市建设非常好,道路很洁净宽广,特别是到了日月湖,看到这美景,更加感到这是一座发展中的城市,有前景、大有希望的城市。 目前来看,政府对一些古建筑保护的不错,使人印象深刻。从规模、文化遗存等方面来说,商丘古城非常具有特色,值得好好开发研究。中国大运河也在这里经过,留下了很多故事与传说,甚至一些实物。商丘古城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商丘应该从古城出发,对整个城市进行好好规划建设,古城现在的有些布局还有些零散,需要长期的规划,再增加一些整体建设,可喜的是,商丘的城市建设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相信,商丘很快就会迎来大的发展。 李俊勇(省专业报委员会主任、中原铁道报总编辑): 我来过商丘好多次,这次来商丘,发现这座城市的发展更快了,没想到商丘能在市区造出那么大一个湖,湖的生态之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次的考察,让人印象深刻,我对商丘的发展,特别是城市面貌的巨变感到由衷惊喜。当然,作为一个长期北京治白癜风的地公益中国爱心救助定点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