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河南省地震局发布了焦作等9城市完成了Ⅰ类避险避难场所的建设,这些灾难发生时的“避风港”可安置近19万人次。那么,焦作一共有多少应急避难场所?应急避难场所有啥功能? 焦作唯一的Ⅰ类避险避难场所! 投资万元,可安置1.2万人几个月应急避险 焦作大学新校区北大门,看到一处“应急避难场所”的绿色指示牌,箭头指向了焦作大学新校区校园内。按箭头指示,在校园篮球场的东侧矗立着一栋二层楼,这便是焦作应急避险避难场所的应急指挥中心。楼房的西侧张贴着一张应急避险避难场所平面布置图,清晰地标注着应急棚宿区、应急医疗点、应急物资储备点等。在应急指挥中心东侧,还有应急厕所、沐浴间等建筑设施。 焦作市地震局震害防御科科长赵孝华介绍说,这就是焦作地区唯一一个Ⅰ类避险避难场所。年7月16日,《国家发改委关于下达年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通知》下发,批复了河南省建设9个Ⅰ类避险避难场所项目,总投资万元。“同年,焦作市地震局与省发改委、省地震局沟通协商,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万元,市政府配套万元,共计万元在焦作大学新校区建设了一个Ⅰ类应急避险避难场所。”赵孝华说,场所具备救灾帐篷、简易生活房屋、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设施、应急供水设施、应急停车场、停机坪等18项基础设施。 焦作大学新校区有效使用面积6万平方米,按人均5平方米计算,可安置1.2万人几个月内的应急避险。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是应对地震等突发事件,具有应急避难生活服务设施,可供居民紧急疏散、临时生活的安全场所。除了焦作大学新校区的应急避险避难场所,还有其他应急避险避难场所吗? 投资25万元,可安置7万人临时应急避难 赵孝华介绍,早在年,焦作市政府就下发了《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焦政[]5号),将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纳入城市总体建设规划。 年,焦作市政府投资25万元,在人民公园建设了第一个公园绿地型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由于当时没有可供参考的东西,所以设计起点较低,仅设置了指挥中心、应急水源、应急厕所、应急棚宿区、应急医疗区等五大功能区,按人均2平方米计算,可利用面积约15万平方米的人民公园,可安置7万多人临时应急避难,可解决人民公园周围米范围的居民临时避险。 投资余万元,可安置15万人几个月应急避难 据了解,年,焦作市政府投资多万元在龙源湖公园建设一处标准更高,功能更完备的第二个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并把龙源湖公园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项目列为年度焦作市政府为民办十件实事之一。 龙源湖公园占地面积90多万平方米,可利用面积约60万平方米,按人均4平方米计算,可安置近15万人几个月内的应急避难,此场所辐射半径较大,下设应急减灾指挥中心、应急太阳能光伏电站等八大功能区。 据了解,人民公园、龙源湖公园和焦作大学新校区为永久性应急避险场所,基础设施条件满足国家Ⅰ、Ⅱ、Ⅲ类避险避难场所建设要求;此外,月季公园和缝山针公园为临时性应急避险场所,仅满足居民临时紧急疏散避险需求。 可用面积万平方米,疏散人口近34万 而焦作县区已建成可利用面积达万平方米、疏散人口近34万的9个应急避险场所。其中孟州滨河公园、武陟覃怀公园为永久性应急避险场所,基础设置条件满足国家Ⅱ类避险避难场所建设要求。 修武文化艺术中心、七贤公园、宁城公园,沁阳怀府广场、温县子夏公园、博爱公园、中站许衡广场公园等地震应急避难场所为临时性应急避险场所,仅满足居民临时紧急疏散避险需求。 “目前,投资万元的焦作冶金建材高级技术学校Ⅱ类应急避难场所正在建设中。”赵孝华说。 小编有话说普及: Ⅰ类地震避难避险场所: 具备综合设施配置,可安置受助人员30天以上; Ⅱ类地震避难避险场所: 具备一般设施配置,可安置受助人员10~30天; Ⅲ类地震避难避险场所: 具备基本设施配置,可安置受助人员10天以内。 免责声明①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医院专业最好白癜风治疗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