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的县名由来久远,自春秋战国至今各代都有产生和演变。市名多由县名而来,是封建帝制灭亡后的近几十年间才兴起的。县市名称的命名与变更,常常受到各个时代人为因素的影响和控制。河南现有个县市,从名称产生的先后顺序看:春秋战国4个、秦汉38个、三国至南北朝5个、隋唐五代25个、宋金元12个、明清11个、民国16个、新中国16个。 可以看出,河南县市名称的形成有3个高峰时期,一是封建社会初期的秦汉时期,二是隋唐盛世,三是封建社会消亡后的近现代。从名称的来历、含义和演变看,都是名之有因。或记其物,或志其位,或描其形,或寄其意,或由生产,或因生活,或用方言等。无不与河南的地理、历史、政治、军事、经济、交通等密切相关。本文仅就河南县市名称的命名及其由来、含义作以下探讨。 五、与人名有关的命名1、用姓氏人名命名: (1)来自人名的有: 尉氏县,秦置,因此地春秋为郑大夫“尉氏”封邑,故以名县; 太康县,隋代以夏启之子太康在此筑城,城东有太康墓,改阳夏县为太康县; 清丰县,据《旧唐书·地理志》载:“以县界有孝子张清丰门阙,魏州田承嗣请为县名; 襄城县,秦置,以春秋时周襄王避乱投郑国居于矱(音“泛”),后楚灵王在矱西1公里处筑城,取名襄城,县以此为名。 (2)来自姓氏的有: 西华县,西汉置县,因昔为春秋宋华氏之地,此居西,称西华,据此得县名; 焦作市,年置,因明代有9户焦姓在此经营煤炭作坊得名 2、因避皇帝讳改名: 开封县,原为秦置启封县,汉司马迁著《史记》时,因避景帝刘启之讳,改启封为开封。 南乐县,五代唐晋王李存勖,因避其祖李国昌之讳,以县治在旧治之南,改昌乐县为南乐县。 内乡县,隋代避文帝杨忠讳(“忠”与“中”同音),改中乡县为内乡县。 信阳市,因宋代避太宗赵匡义之讳,改义阳县为信阳县,后改市。 商水县和商城县,皆因宋代避宣祖赵弘殷讳(殷、商相通),改矲水县为商水县,改殷城县为商城县。 正阳县,因清雍正元年(年)避世宗胤祯之讳(“祯”与“真”同音),更名真阳县为正阳县。 母羊妊娠期的饲养管理走进北网大学开学你get到带饭哥的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enanshengzx.com/hnsh/283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