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洋 http://m.39.net/baidianfeng/a_9216460.html 启航百年新征程,展现住建新担当 10月22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优秀党员代表参加中央宣传部组织的中外记者见面会。10月21日,优秀党员代表接受了本社记者萧素芳的专访。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有这样一个行业,他们有着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一头撑着全体人民群众住有所居的梦想,另一头牵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从建国初期的百废待兴到如今日新月异的城乡面貌,无不凝聚着他们的心血,这就是住房和城乡建设行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住房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住房保障体系;城市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创造了世界城市发展史上的奇迹;乡村面貌发生巨变,历史性解决了农村贫困群众的住房安全问题;建筑业支柱产业作用不断增强,从建筑大国迈向建筑强国。 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 ——薛荣同志专访 薛荣简介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郑州圆方集团党委书记。 薛荣曾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中宣部“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改革开放40年“全国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等荣誉称号,是党的十九大代表。 萧素芳: 您作为一名物业人,从“下岗女工”到“网红书记”,能否给我们分享您的奋斗故事。 薛荣 下岗创业 我出生在雪域高原,成长在火热的军营,当过知青,上过大学,做过工程师。偶然的机会认识了河南的小伙子,为追寻爱情从重庆来到河南,和丈夫一起为了新生活而努力打拼。没想到这过程是那么艰难。八十年代末,我所在的星级酒店破了产,我成了下岗女工,但我没像其他姐妹一样哭天抹泪,反而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自信满满,当不了酒店高管,咱就自己创业当老板。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历经了九次创业和失败,最终我们找到了党组织,通过抓党建促发展,才把保洁“小活儿”干成了“大事业”、把小公司做成了大集团。 从年到年,我历经了九次创业,养鱼、养狗、开饮料厂,我努力了拼命了,但带给我的却是一次次失败。屋漏偏遭连阴雨,正当我创业失败债台高筑时,婆婆病危了,为救婆婆能借的能卖的都做了,我甚至去卖血。医院时,看到厕所特别脏,我发现了商机。借了块钱,成立了小家政公司,带了16个小姐妹去创业。我用这双做手模的手刷了无数个厕所,清理了无数个马桶,最累的最脏的活我都干。记得我擦的第一个抽油烟机4块钱,翻来覆去擦了2个小时,结果给人家擦得不转圈了,还得掏5块钱给人家修。洗外墙我当蜘蛛人,站在一百多米的高空浑身发抖,害怕的要死。长时间使用没有减震的磨地机翻新地面,导致我双手颤抖,至今也无法治愈。但这些,都为我后来的创业提供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就这样,我带着下岗姐妹拼命干,没人愿意接的活我们都抢着做。然而,创业并不会一帆风顺。随着物业行业的不断规范,如何搞好人员培训,如何留住管理人员,这一系列难题也在不断考验着我这个小公司。公司从家政、保洁到物业快速发展,那个时候,活好接,职工好招,却招不来也留不住有能力的管理人员。项目部培训管理不到位,被客户呼来呵去拍桌子的骂,当时的委屈只有自己往肚子里咽,心里再苦再难都得坚持,有时我急的满嘴都是泡。老党员说:“薛经理咱们成立一个党组织吧,留住了党员不就留住了管理人员”。不是党员的我,满世界贴广告招支部书记。结果支部书记没招来,把街道党工委的领导招来了,还把我批评了。领导听了我的想法后,很支持。在各级领导的指导和帮助上,我们公司终于要成立党组织了。年的4月,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我收到了批准公司成立党组织的红头文件,激动的我热泪盈眶,公司有了党组织,就有了靠山。 录制党课 年,河南省委办公楼物业对外招标,我做梦都想拿下这个标,竞争非常激烈。我突然想,我们有党组织啊,我坚信党组织就是最大靠山,党员就是金字招牌,员工就是最大的底气。我投标时自信满满的告诉评委:如果我们公司能中标,我把最优秀的党员、职工派过来。三天以后我们真的中了标,我逢人都讲:“党建也是生产力”。 萧素芳: 您什么时候开始戴的胸前这枚党牌?是受什么触动而戴的? 薛荣 党牌 我无论走到哪里,胸前都会佩戴着这枚“平时看出来,困难站出来,危急豁出来”的鲜红党牌。我对党组织在企业经营遇到危难时所起到的关键作用感触至深。 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对国家和社会经济是一场严峻的考验,对物业公司更是雪上加霜。很多物业公司撤了,医院的陪护跑了。我们公司五千多名医院,员工可以不怕苦不怕累甚至不怕受委屈,但面临生与死的考验的时候有谁不怕呢?如果员工跑了我什么都没有了!我紧张的像热锅上的蚂蚁。危难之际,是党组织、是党员站了出来。我们公司的保洁员孟德琴在请战书上写道:“医院扫厕所做保洁,但我是凭着良心在行使着我的职责,当我听说疫情病房需要保洁员的时候,我第一个报名,我知道我的选择有多大的风险,如果不幸被感染献出了生命,请大家记得,在全人类抗击疫情的战场上,不仅有白衣天使、医学专家,还有我们这些最平凡的下岗工人,最平凡的共产党员!”我也写了请战书,在面临生与死的考验中,我和公司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近人走进了疫情病房。我们不但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更是用他们的生命去诠释了什么是共产党员。这件事情让我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共产党员,那就是“平常看出来、关键站出来、危难豁出来”,从那个时候开始,就有了我身上这枚党牌,我们扛着党旗打天下,成为了听党话、跟党走、有信仰的企业。 萧素芳: 武汉疫情期间,您带领党员突击队医院,负责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的保洁工作。从湖北回河南后,为什么会想到给总书记写一封信? 薛荣 习总书记回信 圆方成为网红打卡地 去年新冠疫情袭来,圆方集团6万名员工坚守岗位,1.6万名员工战斗在医院,面临生与死的考验,在这危机的时候唯有党组织才是企业的定海神针,我们建了一个“我是共产党员我上”的群,仅仅两个小时,人的党员突击队就建好了,不到一个星期,多封请战书,1万多个红手印像雪花般飘了过来,看都看不及,在疫情最严重的二月份,集团党委派出去了11支党员突击队,出征时我们都会面对党旗庄严宣誓:“不为生死、不计报酬、为圆方争光,为党旗添彩”,义无反顾的驰援武汉、十堰等家医院,党员突击队在一线,奋不顾身抗疫,集团工会妇联组建爱心帮帮团,关爱他们的家人,家属们在感动之余,给前线党员突击队写出了一封又一封感人肺腑的百字家书,当我从湖北十堰完成阶段性抗疫任务回到郑州,在医学隔离点,看到了在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领导下,疫情得到了迅速控制,我们的党员突击队,也一支支平安回家,就想给习近平总书记写封家书报个平安,没有想到习近平总书记那么忙,竟然给我们全体职工回信了。去年4月30日,当我们收到回信时,整个公司都沸腾了,大家泪流满面,“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这是对我们千千万万物业人、基层劳动者最大的褒奖,这更是我们全体物业人的骄傲。如今我们信心更足了,干劲更大了。 党员突击队出征 于平凡岗位上实现梦想 在辛勤劳动中绽放光彩 ——李影同志专访 李影简介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上海静安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静环环卫分公司作业三部公厕班组监理、上海“李影创新工作室”负责人。 李影曾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用户满意服务明星”“全国优秀农民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上海市五一巾帼奖等荣誉。 萧素芳: 看您今天带着一个便民服务箱,这是您工作中的常用到的物品吗? 李影: 被上海历史博物馆收藏的便民药箱 是的,在我刚成为公厕管理员时,自费为公厕准备了一个便民药箱,里边有风油精、救心丸、肠胃药等一些应急药品,那个药箱已经被上海历史博物馆收藏了。今天带的这个也陪伴了我十多年,是我们上海公厕普遍使用的,现在叫做便民服务箱,里边的物品比之前更丰富了,增加针线包、一次性内裤、女性用品等。这个小小的便民服务箱,曾是我工作的见证,也成为对我工作的一份督促,随时提醒我坚守初心,始终做好本职工作。回首我的奋斗历程,这些年我走过的路不仅仅是一条与国家改革开放发展史紧密相依的路,更是一条劳动工人在党的哺育下成就梦想、奋斗出彩的路。 萧素芳: 您什么时候开始步入这个行业?坚守了多少年? 李影: 十七岁那年,我只身一人来到上海。临走时,爷爷卖了家里的粮食,筹了元钱给我当路费。望着年迈的老人,我暗自下决心,一定要找到工作,坚持下去,为家人、为自己谋一条出路。 我到上海后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纺织厂工人。工作特别辛苦,两个和我一同进厂打工的同学,没干多久就坚持不下去了,选择了回家,剩我一个人。后来,纺织厂停产关闭了,我又找了一份餐厅服务员的工作。餐厅服务员的收入微薄,因为没钱去外面租房,只能在餐厅打烊以后,将板凳收拢起来搭成床铺睡觉,每天吃、住都在店里,那段时间的艰苦经历磨炼了我的意志和毅力。 李影工作照 也许是冥冥之中的安排,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听说灵石环卫公司有一个公厕招管理员,公厕楼上还有住的地方。能有个像样的住所是我梦寐以求的事情,所以我立刻决定去应聘。5年10月,我当上了沪太路弄龙潭小区29号公厕管理员,成为上海环卫行业的一份子,那一年我24岁。我很幸运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进入了环卫这一行业,一做就是16年。 萧素芳: 公厕管理员不就是把卫生打扫干净就可以了吗?您还做了哪些具体工作? 李影: 在公厕管理员队伍里,我是最年轻的一个,相比较也是工资最少的一个。起初,每月工资虽然不到元,但我始终认为,尽管公厕管理员岗位不起眼,工资少,但工作热情不能减,劳动本份不能丢。公厕也应该是一个文明窗口,越是脏、臭,我越要把它变得干净、温馨、舒适、便捷。 李影在公厕门口打造的小花园 正式上岗后,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自掏腰包买了钢丝球和药水,把公厕的铁门、水龙头擦得锃亮。又买来好看的盆景和花草,摆放在厕所的角落里、水池边、过道旁,让路过的市民感觉到干净、清爽。公厕门口有一块空地,我把它收拾得像个小花园一样,种上金橘、茶花、桂花、桃树、梨树等,花团锦簇、四季飘香,为周边环境增色不少。在我对公厕如家一般的长期呵护之下,沪太路弄龙潭小区29号公厕也从一座普普通通的公厕逐渐成为一座被居民群众交口称赞的环卫行业样板公厕。 我工作的公厕附近有个便民输液点,不少老人经常举着吊瓶来上厕所。起初我每次都主动迎上去,把他们扶进厕所,帮忙举吊瓶。时间长了,我发现还不如在公厕隔板上安装一个简易挂钩,既能挂吊瓶,还能挂衣物或袋子,公厕的便民挂钩从此就诞生了。 还有一次,有个市民因为上厕所而丢了自行车,我就自费买来沙子和水泥,用废砖头在门前建了一块停车点,方便人们停车锁车,还义务帮忙看管。遇到下雨天,我就顺手帮他们把车座椅擦干。 李影搀扶老人进入公厕 发现常有老人体力不支,却没有地方歇息,我就拣来废旧长椅,修补成干净舒适的座椅,让老人们歇歇脚。发现残疾居民朱祖康从门前经过,轮椅经常陷在泥里动弹不得,我就利用工作之余,修了一条宽约1米、长约20米的方砖小道直通他家门口,现在那条小道仍然是他出入家门的主要通道。 正是这些不起眼的改变,不仅提升了我所管辖的公厕的服务质量,更向社会展示了上海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和环卫行业的主人翁责任感,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精神,因此也让我获得了社会和市民的一致认可。 萧素芳: “全国劳模”“全国优秀农民工”“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这些殊荣都是对一个劳动者的最大肯定和最高褒奖,说说这些殊荣在您心里是什么分量? 李影: 说实话,起初我对劳模的概念是非常模糊的,觉得劳模离我很遥远、很“高大上”,是我们应该去仰望的。后来,作为环卫职工代表,在多次参加上海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和上海环卫系统的劳模事迹报告会、劳模精神宣传弘扬活动之后,我逐渐感悟到,劳模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他们同样都来自于我们身边各个平凡的劳动岗位。从跟我同一时代的包起帆、徐虎等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劳模的身上,我找到了我和劳模的差距在哪里,差距就在于“一点点”的积累,业余时间多学习一点,工作之中多琢磨一点,遇到困难多坚持一点,为服务对象多投入一点……有了这“一点点”的累积,我发挥的光和热也能多一点,社会价值就能多体现一点。 从这些榜样的身上,我得到了莫大的激励和鼓舞。像他们一样,把平凡的工作做到极致,把平常的岗位做成典范,成为一个行业的劳模,成为我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而做我们这一行,最重要的就是要始终葆有一颗为民服务的赤忱之心。 年,我被评为“全国优秀农民工”,我至今都清楚地记得在人民大会堂,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在表彰会上肯定了我们对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做出的贡献,这使我由衷地感受到“劳动者是最光荣的”这句话的意义。尤其是当时在事先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得知,国家会帮我们这批优秀农民工的获奖者解决落户的问题。那一刻我真的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喜悦的泪水不自主地就夺眶而出。这是一份肯定,是一份尊重,更是一份回报,让我觉得付出再多都是值得的。在此之后,上级党政领导给予了我们环卫工人诸多关心和厚爱。在外人看来也许这些是我个人的收获,但从我的内心出发,我觉得这是环卫行业的光荣,我代表的是环卫行业的基层员工,代表的是最朴实的农民工。 将青春书写在 脱贫攻坚第一线 ——娄煜同志专访 娄煜简介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城市设计与名城处三级主任科员。 娄煜曾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萧素芳: 年轻人都向往大城市,您作为90后,为什么却主动请缨到脱贫攻坚一线? 娄煜: 年7月,我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后,进入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工作。那时,“脱贫攻坚”四个字总会不经意间出现在一些重要文件和新闻报道里,让我印象深刻。恰巧,我的未婚妻也被厅机关下派到大理州祥云县下庄镇担任驻村队员,从她的口中,我了解到很多感人的扶贫故事,内心生出了几分敬佩。我不禁在想:如果我去了脱贫攻坚一线,我能做些什么......能不能用所学到的知识,为父老乡亲做点事儿...... 我在新闻上看到,从年起,连续六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都要到中国最贫困的地区考察,到贫困户家中探望,有“苦瘠甲天下”的甘肃定西、零下30多度的内蒙古兴安盟林场、革命圣地延安、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白雪皑皑的张北草原,以及“隔山走一天”的四川大凉山等。尤其是总书记在老乡家里,用瓢舀起缸里的水,尝了一口的画面,不禁让我想起我的老家。那里曾经是一个贫穷的农村,严重缺水,为了能喝上一口干净的水,奶奶只能带我去隔壁村的山泉打水,一副并不宽阔的肩膀挑着两个沉沉的水桶,沿着狭窄的山路,从黄昏到日落,一走就是10多公里。因为常年劳作,奶奶瘦弱的身体已有些许驼背。但就在两年前,村里通了自来水,我问奶奶这水管是谁接通的,她高兴地告诉我这是村干部和县里来的工作队帮着接上的,现在要是想喝水,拧开水龙头就能放出来,再也不用去10多公里外挑水了。看着奶奶脸上孩子般的笑容,我的眼眶湿润了。 总书记强调,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这一刻,我真真切切感受到脱贫攻坚的伟大,国家在飞速发展,但总书记依然牵挂着贫困地区的群众。“常见病、慢性病有地方看、看得起,得了大病、重病后生活过得去”“让贫困人口不住危房”“让农村人口喝上放心水”,总书记的这些话语朴实却振聋发聩。作为年轻干部,生逢这样伟大的时代,响应国家号召投身脱贫一线我们责无旁贷,就像那些虽然我并不认识,却热心无私地帮助了我家乡的驻村干部一样,我也想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于是,我向家人和未婚妻诉说了自己的想法,一开始他们还是放心不下,特别是未婚妻担心我们以后会更加地聚少离多,但看着我坚定的样子,他们最终还是选择了理解和支持。年7月,我主动向组织申请,作为驻村工作队员来到了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扶贫点——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下庄镇的金旦村,全力以赴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 萧素芳: 驻村后是不是很快能够进入角色,开展工作顺利吗? 娄煜: 刚开始驻村的时候,因为不熟悉扶贫工作的内容和方式,我进入角色并不顺利。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既要熟悉政策,又要掌握具体情况,更需要和老百姓面对面交流,常常是上一句刚介绍完扶贫政策,下一句就聊到今年种了几亩地,养了几头猪。 驻村一个月后,我发现驻村工作虽然纷繁而具体,但也是有迹可循的:在面对一个贫困家庭时,我们先要了解这个家庭主要的收入来源是什么?如果是务农为主,则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