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白癜风医院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content_884623.html

11月19日,河南省委宣传部主办的《河南新闻阅评》第期刊发阅评员文章,对河南卫视《脱贫大决战》进行述评,对《脱贫大决战》第三季给予肯定。

原文如下:

河南卫视《脱贫大决战》节目第三季于今年10月19日开播,截至目前已播出七期。从已播出节目的形态和内容来看,在前两季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变化和升华,节目内容更实在、更鲜活、更接地气。在纪录下一个个“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扶贫故事之外,以积极的姿态成为扶贫过程中的参与者,为公益节目帮扶落地提供了积极的示范和借鉴意义。

更实在:

不仅做脱贫攻坚记录者,更是参与者

《脱贫大决战》第三季不同于前两季,既不再邀请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做主持或嘉宾,也没用靓丽的演播室场景;而是像“蹲点日记”一般,让记者、主持人深入脱贫一线,与贫困村的干部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感受他们生活的艰辛、聆听他们的心声,和他们一起探讨、寻找脱贫的良策。同时,将节目时长压缩到50分钟,更符合观众对此类型节目的收视习惯。节目内容带有浓郁的泥土芳香和清新的乡村气息,情节抓取真实有味道。

例如,在首期《三门峡市陕州区柳林村:种下李子树收获“致富果”》中,记者深入到黄土塬上李子林里,和乡亲们一起采摘李子、销售李子。正是在与乡亲们日夜相伴的时光里,得知作为村里主导产业的李子,每年有万斤的次果被白白扔掉,影响了乡亲们脱贫增收的步伐。记者同乡亲们商量,怎样加强管理、提高果子的良品率,注册商标打自己的品牌;并找到一家果醋厂,帮助村里延伸李子深加工产业链。

在第四期《“教育扶贫拔穷根”南阳镇平县黑虎庙小学》里,记者和校长一起,挽起袖子为孩子做营养餐,同老师一道去家访,夜晚巡视寝室为孩子盖被子。其中,为帮助失去双亲的付思蒙同学,记者多次和她面对面交心,为她请了助学金,拂去了她心头的阴影,让希望和阳光走进了的心田。

在第五期《信阳商城县南冲村一芽一叶采出脱贫路》中,记者和老区茶农一起上山采茶。得知他们为茶叶销路不好而苦恼,记者请来信阳农林学院的专家为村里开茶叶品鉴会,联系蓝天公司与他们签下万元的茶叶预售合同。

可以说,《脱贫大决战》第三季每期节目,都是一场小型的精准脱贫攻坚战,融进了老百姓的喜怒哀乐,想他们所想、帮他们所难。这种真诚和真心,使节目平易近人接地气,情节生动有温度。

更鲜活:

内容新鲜灵动、吸引力强

节目组在拍摄时,紧紧抓住最生动的细节,力争讲出感人的脱贫放事。如林州大垴村位于四面绝壁之地,过去靠一条石板羊肠小道与外界相连。村支书当年曾与人约定:让汽车在山下先等着,和村里十几个人将4头肥猪,花了大半天时间运到山下;天黑了,汽车开走了,肥猪再也无法抬回来。为此,村支书下决心打开一条上山路。他们花费10年时间,历尽艰辛,终于开通了一条3米宽、15公里长的山区公路,这正是新时代的愚公故事。节目中,记者乘车行走在云雾盘旋中的山区,和村支书一起体验走在陡崖路上的艰难与辛苦,更被山里人的顽强、坚毅精神所感动。

镇平县黑虎庙小学位于大山深处,校长张玉滚扎根学校17年,培养出了多名学生。如今的学校也变成了窗明几净、可以进行多媒体教学的农村寄宿制学校。为了山里的孩子,他曾经跑了几十里山路挑来课本;遇到灾害天气时,坚持护送孩子回家;还动员在深圳打工的侄子回乡教学。为山区教育奉献了全身心的张玉滚老师今年不到40岁,鬓角就有了白发。看到这位辛勤育人的山村教师,观众很难不被其精神所打动。

更助力:

聚集媒体力量和社会各界的

资源助力脱贫攻坚

河南广电旗下的电商平台如大象TV市集和喜买网积极联动,每期为贫困村策划一场农产品推销或帮扶推介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助力农产品走向市场,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对接,向现代农业转化。如,在三门峡市柳林村的李子推介会上,为当地推销了万斤李子,并设计了“吉”字的品牌商标。在汝阳县红里村的红薯推介会上,现场请来名厨用红里村的红薯做出各种食品请大家品尝,同时在喜买网上推介销售;现场当即就有客商认购了14.5万斤的红里村红薯。在南阳镇平黑虎庙小学,前来帮扶的热心人士为孩子们捐赠了书包、运动衣、运动鞋;建立了一间梦想课堂,用网络和视频,将山里的课堂与山外的世界联系起来。在商城县南冲村,蓝天公司不仅签了预售合同,还打算投资建一座茶叶加工厂。

总之,媒体有针对性的助力,动员并显示了全社会对脱贫攻坚的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enanshengzx.com/hnsh/1532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