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新增确诊病例0例

00年3月9日0-4时,河南省无新增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

截至3月9日4时,全省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17例,现有重症病例1例,无危重病例,累计死亡病例例,累计出院病例例。其中:确诊病例中,信阳市74例(含固始县31例)、郑州市例(含巩义市9例)、南阳市例(含邓州市17例)、驻马店市例(含新蔡县10例)、商丘市91例(含永城市14例)、周口市76例(含鹿邑县7例)、平顶山市58例(含汝州市1例)、新乡市57例(含长垣市13例)、安阳市53例(含滑县例)、许昌市39例、漯河市35例、焦作市3例、洛阳市31例、开封市6例(含兰考县5例)、鹤壁市19例、濮阳市17例、三门峡市7例、济源示范区5例。

目前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人,3月9日已解除观察83人,共有19人正在接受医学观察。

全国新增确诊病例19例、

新增治愈出院例

3月9日0—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9例,新增死亡病例17例(湖北17例),新增疑似病例36例。   

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人,重症病例减少例。   

截至3月9日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例(其中重症病例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例,累计死亡病例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例,现有疑似病例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人。   

湖北新增确诊病例17例(武汉17例),新增治愈出院病例例(武汉例),新增死亡病例17例(武汉16例),现有确诊病例例(武汉3例),其中重症病例例(武汉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例(武汉例),累计死亡病例例(武汉例),累计确诊病例例(武汉例)。新增疑似病例13例(武汉1例),现有疑似病例46例(武汉30例)。   

3月9日0—4时,新增报告境外输入确诊病例例(北京1例,广东1例)。截至3月9日4时,累计报告境外输入确诊病例69例。   

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例:香港特别行政区例(出院60例,死亡3例),澳门特别行政区10例(出院10例),台湾地区45例(出院15例,死亡1例)。

河南省教育厅最新通知!

关于学校开学事宜

关于印发河南省疫情防控期间学校

开学后出入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省直管县(市)教育局,各高等学校、省属中等职业学校,厅直属各单位(学校):

现将《河南省疫情防控期间学校开学后出入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各地、各学校要结合本地、本校实际,进一步细化疫情防控期间学校开学后出入管理规定,严格校园出入管理,确保打赢全省教育系统疫情防控阻击战。

河南省教育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河南省教育厅代章)

00年3月3日

河南省疫情防控期间学校开学后出入管理办法一、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期间学校开学后出入管理,严守阵地,确保校外疫情不进校园、校内疫情不扩散,依据国家和我省疫情防控工作的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坚持依法依规、严格管控、精准施策的原则,切实强化学校出入管理。第三条以“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障师生安全”为目标,按照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要求,健全并严格落实出入登记、体温检测、消毒等相关管理规定,保障广大教职员工、学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第四条本办法所指的学校包括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含幼儿园),校园包括教育教学区域和家属院区域。第五条本办法所指的教职员工包含本校教师、工勤人员、临时聘用人员和家属。第六条学校须严格控制出入口数量,原则上一个校园只开启一个校门出入口。结合工作实际,在学生集中返校和上、下学时,视情况增加校门开放数量,避免高峰时段人员聚集。除保留必要的校门出入口外,暂不使用的出入口,须及时关闭上锁,严禁人员出入。第七条在校园居住、在其他单位(学校)工作或学习的人员,凭工作或学习单位出具的相关证明,由学校办理出入手续,方可出入校园。二、进入校园管理第八条疫情防控期间,学校一律实行封闭管理,无关人员和车辆一律不得进入校园。第九条学校通知开学后,教职员工和学生按学校规定的时间返校。未经学校批准,一律不得提前返校。第十条凡进入校园的教职员工和学生,一律核验身份,进行体温检测,并登记相关信息,确认符合相关规定后,方可进入校园。首次返校的教职员工和学生须提交健康证明等相关材料,不符合健康要求的人员,一律不得返校、返岗。第十一条发现发热、干咳、乏力等异常症状的教职员工和学生,一律不得进入校园,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向有关部门进行报告,配合做好后续处置工作。第十二条实行分批、错峰开学、上学,避免校门口人员聚集。引导学生快速进入校园、家长尽快离开校门口,减少逗留时间。第十三条因疫情防控等工作需要,须临时进入校园的疾控、医疗机构和水、电、气、暖及社区等单位工作人员,由对口部门办理相关手续,经批准后方可进入校园。第十四条对需临时进入校园的人员,在测量体温的同时,须登记姓名、身份证号、联系方式、单位或居住地址、身体健康状况、是否到过疫区、是否接触过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等详细信息。发现情况异常的,一律禁止进入校园。对临时进入校园的人员进行严格管控。第十五条凡经学校同意进入校园的车辆,须进行检查、登记。有条件的学校,在校门口附近设置车辆消毒区域,配置消毒设备和物品,对进入校园的车辆进行消毒。第十六条疫情期间,严禁物流配送和快递等车辆进入校园。确需进入校园的,经学校同意后,到校园指定区域临时停放,不得到其他区域;完成任务后,不得在校园停留。三、离开校园管理第十七条教职员工和学生离开校园,须按学校的规定执行或经学校批准同意。未按学校规定执行或非经学校批准同意,教职员工和学生一律不得离开校园。第十八条教职员工和学生及临时进入校园的人员离开校园时,须进行登记、身份核实和相关材料核查等,并测量体温。发现异常的,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报告相关部门,妥善予以处置。第十九条实行分批、错峰放学,避免校门口人员聚集。引导学生快速离开校园、学生及其家长尽快离开校门口,减少逗留时间。第二十条正常在校期间,经学校批准同意离校的教职员工和学生,返校后须详细报告个人去向和接触人员。四、保障措施第二十一条学校在校园出入口配备必要的体温检测和相应办公设备等,满足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有条件的学校,在校门出入口设置红外热成像仪。第二十二条加强校园出入口管理队伍建设,配备专职安全员和卫生员等,严格校门出入口管理。为管理人员配备符合疫情防控要求的口罩、手套、防护服等防护用具,强化自我保护,确保自身安全。第二十三条学校须根据要求,创造条件,开发或推广使用学校出入信息管理系统,规范出入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五、责任追究第二十四条对不服从管理的教职员工和学生,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疫情防控的规定,一律严肃处理。第二十五条对不服从学校管理的社会人员,由学校联系当地有关部门进行处理。第二十六条因工作职责落实不到位,对出入校园人员失察漏管的,根据情节轻重,严肃进行追责。六、附则第二十七条各地、各学校可以根据本办法,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第二十八条学校附属单位由学校参照上述规定,负责做好出入管理工作。第二十九条本办法由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负责解释。第三十条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一人乘公交致13人感染!

研究称新冠病毒在密闭

空调车厢可传4.5米

眼下,随着复工复产陆续推进,公共交通疫情防控也愈发重要。

近日,有研究以一起乘坐公共交通引发13人感染的聚集性疫情为案例,探讨密闭环境下气溶胶传播的可能性。

研究发现,新型冠状病毒传播能力较强,在密闭空调车厢内传播距离最远达4.5m,病毒至少在30分钟内可漂浮在空气中并导致感染发病。因此,建议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时做好个人防护,同时保证公共交通工具内的换气和新风量,做好车厢内的清洁消毒。

1人乘大巴,致同车8人感染

该研究题目为《一起在公共交通工具内气溶胶传播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调查》,由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的《实用预防医学》3月5日首发。作者包括罗垲炜、海政等人。

研究介绍了一起发生在湖南省某地、由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引发的聚集性疫情:1月8日,乙地报告1例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病例A)。

该患者1月日发病,1月9日确诊,发病前第5天和第3天曾与其甲地同事李某某(确诊病例,1月16日发病)有共同聚餐和办公的经历。

1月日1点,病例A(未戴口罩)乘坐甲地大巴,14点到达乙地,导致同车7人发病(病例B-病例H),此外还有一名无症状感染者(病例I)。

1月日15:40,病例A(未戴口罩)乘坐班车,车程约1小时,导致同车人发病(病例K和病例L)。

本起聚集性疫情传播链图图片来自相关论文

当日病例A乘坐的大巴抵达乙地后,停留30分钟(停留期间车辆未做消毒处理),又载客返回甲地。1名乘客(病例J)搭乘该车后(座位与病例A之前乘坐过的座位临近),1月4日发病。据调查,病例J无其他特殊旅居史和接触史。

该起疫情还引发了三代续发病例:和病例A同车的病例B、病例K之后分别有1名亲属发病,即病例M和病例N。

视觉中国这起导致13人感染的聚集性疫情是在怎样的环境下发生的?研究显示,病例A1月日中午乘坐49座全封闭空调客运大巴。该大巴一层为行李舱,二层为客座舱,车长11.3m,车宽.5m。司机座位在最靠前的次高层,除司机外共有48个客座,车辆出站时搭乘46人,在路旁接客人。病例A与车上最近的一例被感染者(病例E)之间距离不足0.5m,与最远的一例被感染者(病例G)之间距离约为4.5m。据调查,病例G和病例A分别从大巴车的前后门上下车,途中也没有近距离接触行为。调取当时车上的视频发现,车上大部分人都未戴口罩,车上被感染的病例均未戴口罩。病例A中午从甲地到乙地乘坐的大巴车及被感染者(病例)座位情况图片来自相关论文1月日下午,病例A乘坐18座空调小巴,车窗均未开。车长5.5m,车宽.5m。除司机外共有17个客座。车上共1人,仅1人佩戴了口罩,车上被感染的人均未戴口罩。病例A与最远的一例被感染者(病例K)之间距离约为4.5m。病例A从乙地到丙地乘坐的小巴车及被感染者(病例)座位情况图片来自相关论文新冠病毒在密闭环境有气溶胶传播的可能研究指出,该起聚集性疫情共发现密切接触者43人,其中10名确诊病例和1名无症状感染者。二代病例B的密切接触者M、二代病例K的密切接触者N之后也发病。并且,10例二代病例和1例无症状感染者除与确诊病例A共同暴露于大巴车外,调查发现均无其他明确的流行病学(暴露)史。例三代病例除分别与本案例中的1名确诊病例有明确接触史外,调查未发现其他流行病学(暴露)史。研究认为,本次聚集性疫情对于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方式有两点重要提示。一是在密闭的空调车厢内,病毒传播距离有可能超越目前认为的飞沫传播距离(通常为1m)。本次调查中,病例A乘坐的是一台全封闭空调大巴,与最远的1例被感染者(病例G)之间距离约为4.5m。“可能原因是在全封闭空间内,空气的流动动力主要来自于空调产生的热风推动,热空气上升可以将带有病毒的飞沫颗粒运送至较远的距离,远超过通常认识的1m距离。”研究称,本起疫情中出现的远距离传播也提示新型冠状病毒在密闭环境内有气溶胶传播的可能性。并且,在有空调风影响的密闭环境内,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距离会超过通常认识的1~m距离。二是病毒在车厢内有效存活的时长不低于30分钟,且病毒存量能够达到足以致人发病的水平。如病例A搭乘的大巴在乙地停留30分钟后,一乘客(病例J)搭乘该车返回甲地,在此过程中感染发病。研究表示,本次聚集性疫情对公众、特别是搭乘公共交通工具的乘客个人防护方面有一些提示。疫情流行期间,出行人员要做好防护物品准备,按照停留时间、出行地卫生设施状况等,准备一定数量的医用口罩、免洗手消毒剂等。搭乘较为密闭的公共交通工具如地铁、汽车、飞机时,应全程佩戴好口罩,同时尽量减少手与公共区域的接触,避免手在清洁前接触面部。应当尽量保持空气流通,适量打开车窗,包括司机舱的窗户。如属密闭式/空调式车厢等,应将新风送风量调至最大,增加换气的次数。一般情况下车厢内每天清洁消毒1-次,特别注意在抵达终点站下客后对车辆内部空间进行清洁消毒1次。国家卫健委办公厅月1日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五版)》指出,新型冠状病毒主要传播途径为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其他传播途径尚待明确。3月3日,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也明确提到,新型冠状病毒“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同时,由于在粪便及尿中可分离到新型冠状病毒,应该注意粪便及尿对环境污染造成气溶胶或接触传播。对于病毒存活时间,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医院感染二科主任医师蒋荣猛曾介绍,研究发现,病毒在光滑的物体表面可存活数小时。如果温度、湿度合适,有可能存活数天,甚至可能存活达到5天。

针对全球疫情,

钟南山有一个最新研判

近日,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升级,韩国、意大利、伊朗等国确诊人数持续增加。全球疫情将如何发展?钟南山有一个最新判断。

钟南山院士:全球疫情至少延续至6月防输入应加强边境检测

日前,钟南山院士在参加广东省疫情防控专家座谈会时表示,全球疫情的发展估计将至少延续至6月份。

据国家卫健委最新数据显示,截至3月8日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境外输入确诊病例67例。

钟南山表示,新冠病毒防控的重点将从输出转为输入。以广东为例,广东国际交往较多,所以要加强边境检测的措施,而且要制定从国外疫区来华的措施,对相关人员做必要的隔离。

钟南山院士团队联合研发

咽拭子采样智能机器人取得阶段性进展

近日,由钟南山院士团队与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联合发起的新型智能化咽拭子采样机器人系统研发完成,并在首期临床试验中实现对受试者的有效采样且采样力度均匀,取得阶段性进展。

采用智能机器人采样,避免交叉感染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新冠肺炎确诊需要次核酸阳性检测结果,患者康复出院则需要3次核酸阴性检测结果。咽拭子是目前诊断新冠病毒感染最主要的采样方法。

咽拭子操作过程中医务人员须与患者近距离接触,具有较高交叉感染的风险。且采集咽拭子过程,因医务人员水平差异、心理状态变化、操作规范不规范等导致拭子质量容易出现假阴性,影响对病情的判断。

为了解决新冠病毒患者生物样本采集交叉感染的问题、保证采样质量,钟南山院士团队与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联合提出了智能化机器人咽拭子采样的解决方案。自除夕后开始,由李时悦教授牵头,广州医院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联合沈阳自动化所刘浩教授团队、沈阳术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紧急研发咽拭子采样机器人。

△钟南山院士团队与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团队在病区进行机器人试验

新型智能化咽拭子采样机器人系统由蛇形机械臂、双目内窥镜、无线传输设备和人机交互终端构成。机器人以远程人机协作的方式,可以轻柔、快速地完成咽部组织采样任务。

机器人已应用检测,成功率大于95%

该机器人系统于月8日在广州医院正式应用于受试者的检测,至今已开展首期0例受试者的临床试验,采集样本80份。细胞学检测结果显示,机器人咽拭子采样可以达到较高的质量,一次成功率大于95%,能够实现有效采样且采样力度均匀,受试者咽部均无红肿、出血等不良反应。

该项研究聚焦于与人体组织直接接触的操作型机器人,有利于避免医务人员感染、提升生物样本采集的规范性、保证标本质量。

3月8日,团队首次为确诊阳性病人进行机器人咽拭子采样试验。

“总怀疑自己得病怎么办?”

总控制不住怀疑自己得了新冠肺炎;面对疫情,陷入悲伤、愤怒、恐慌......特殊时期,遇到这些情况怎么办?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副所长陈雪峰给出建议:

①稳定情绪,不过度恐慌和焦虑。

②仔细观察自身症状与新冠肺炎症状是否符合,身体不适正常就诊,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③控制行为,转移注意力,若有“疑病状态”建议认真对待,去心理科、精神科进行诊治。

④主动寻求心理援助。

河南省教育网已开通心理咨询通道,

有不少朋友在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

顺利走出心理阴霾,恢复乐观积极的心态。

▲上下滑动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enanshengzx.com/hnsh/1224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