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上午,年河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在郑州召开。会上,郑州市教育局、河南省商务学校等七个单位做了交流发言,与会领导为首批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管理强校和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建设单位授牌。省教育厅副厅长尹洪斌出席会议并讲话。尹洪斌对年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对我省职成教工作的新形势进行了分析,并对年工作进行了部署安排。尹洪斌讲话全文如下: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全国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座谈会、全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推进会和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年全省职成教工作,分析形势,交流经验,部署安排年全省职成教工作。刚才,驻马店市教育局、河南省工业设计学校等7家单位做了交流发言,这些经验都是在重点领域推进工作的好做法,大家要认真学习借鉴。下面,我就做好年全省职成教工作,讲几点意见。 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实施职教攻坚二期工程的重要一年。一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职成教战线的同志们紧紧围绕五大国家战略规划的实施和“四个河南”建设的要求,深入推进职教攻坚二期工程,聚焦重点,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各项工作实现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增效,工作的力度、成果的显现度进一步提升,实现了开局之年开门红。 (一)聚焦品牌示范院校和特色院校建设,着力打造一批高水平的骨干职业院校。一是扎实推进项目建设。按照“省市共建、地方为主、统筹规划、分步推进”的原则,省教育厅等四部门先后遴选了所职业院校开展项目建设。目前,已有所项目院校通过了省级验收,初步形成了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骨干职业院校,成长为我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骨干力量。二是建立健全动态调整机制。完善了项目建设的省市共建、立项审批、检查指导、考核验收、动态调整等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对品牌示范院校、特色院校建设的指导和管理,对达不到项目建设要求的院校取消其资格,并增补立项了12所项目学校。三是着力加强内涵建设。重点实施了“四项计划”:实施品牌示范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计划,遴选并重点建设了75个专业点,努力将其培育和打造成为我省职教知名品牌;实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制定了遴选条件和建设标准,指导职业院校统筹利用各项资金加强基地建设;实施“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计划,评审认定了20个基于校企合作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20个技能名师工作室、25名中职学校“名校长”、83名教学名师和多名“双师型”教师,教师队伍结构不断优化,整体素质明显提升;实施信息化建设计划,在48所中职学校开展了标准化数字校园建设试点,建成了一批中职信息化建设示范学校,全省中职学校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 (二)聚焦整合职业教育资源,着力推进中职学校优化布局。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和省直有关部门严格按照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中等职业学校布局提升办学水平的意见》的要求,依据各地人口数量、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产业布局、中职教育发展水平等因素,制定了中职学校布局调整方案,启动实施了布局调整工作。二是强化工作指导。省教育厅科学测算、及时提出了全省中职学校设置建议数,积极指导各地、各部门紧密结合当地产业集聚区、职教园区建设,统筹规划中职学校布局,将“小、弱、散、差”的中职学校“关、停、并、转”,进一步集聚品牌示范校和特色校的办学优势。根据上报方案的情况来看,全省中职学校设置总数将调整到所左右,能够完成省政府要求的到年将全省中职学校调减至所的目标任务。 (三)聚焦深化改革,着力增强职业教育办学活力。一是改革封闭式办学模式。坚持以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为导向,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形成了政府推动、行业协会指导、企业和职业院校共同参与的校企合作新机制。在原有15个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行业指导委员会的基础上,又成立10个行指委,基本覆盖了我省骨干产业,有效指导职业院校在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技能大赛等方面开展校企共建,初步形成了依靠行业推动校企合作的局面。二是改革单一的政府投资模式。支持、引导行业、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职业教育办学,在全省积极开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公办民助”、“民办公助”等办学体制改革试验,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全省民办职业院校达所、在校生达23.6万人,分别占职业院校总数的27.6%、在校生总数的10.3%。三是改革省级职教奖补资金分配办法。省教育厅、财政厅主要根据学校的在校生数、主要办学条件、办学质量等因素,进行了职教奖补资金因素法分配改革,奖补资金用于支持“四项计划”建设,有效调动了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的积极性,增强了职业院校办学活力。 (四)聚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着力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水平。一是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成绩取得历史性突破。年,我省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学校组比赛中,共获得10个一等奖、39个二等奖、53个三等奖,竞赛成绩取得了历史性突破,跃居全国第一方阵。二是中职教学合格评估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教育部在推进中职教学合格评估改革中,将我省选为3个全国试点省份之一,试点工作得到了教育部的充分肯定。三是深化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制定了32个专业的教学标准,研发了中职18个专业本校企合作精品教材,促进了教学标准化建设,提高了课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四是加强了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开展了德国“双元制”模式河南本土化试验,在32所中职学校开办了个“中德班”;与德国驻华大使馆、德国工商总会签署了《豫德职业教育合作备忘录》,积极推进国际合作与交流。 (五)聚焦脱贫攻坚和终身学习,着力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一是积极担当脱贫攻坚责任。在全省53个贫困县中职学校举办了86个“精准脱贫技能培训班”,培训“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人,为当地贫困家庭脱贫致富做出了应有贡献。二是大力开展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工作。年,全省中职学校招生47.79万人,在中职主体生源减少、招生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全省中职学校毕业生48.8万人,培养了一批高素质劳动者。充分发挥中职学校的主阵地作用,协助省人社厅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开展各类职业技术技能培训万人次,我省技能人才的总量明显增加、质量明显提升、人力资源优势逐渐显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评选认定了20个“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基地”,积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有效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三是积极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组织开展了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创建了3个省级社区教育示范区、7个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积极开展老年教育、社区教育等活动,努力形成“人人学习、处处学习、时时学习”的社会氛围。 (六)聚焦党建工作,着力转变工作作风。全省职业教育系统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坚持狠抓党建工作,扎实开展“两学一做”专题教育活动,切实提高职业教育工作者的政治思想水平。同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职业学校坚持狠抓党风廉政建设,转变工作作风,强化“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将党风廉政建设与业务工作“同布置、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为开展各项工作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 总体来说,年是全省广大职成教工作者团结奋进、开拓进取的一年,是职成教工作亮点纷呈、成效显著的一年。成绩来之不易,既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更凝聚着全省广大职成教工作者的辛勤汗水和聪明智慧。在此,我代表省教育厅向长期以来奋斗在职成教工作第一线和支持职成教改革发展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年重点工作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我省正处于五大国家战略规划实施和“四个河南”建设深入推进的关键时期,这些都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必须冷静分析、科学研判、准确把握。 一是要深刻领会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职业教育工作的新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工作,把职业教育摆在了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年,国务院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年,国家又召开了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座谈会和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推进会,李克强总理对现代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明确提出“要切实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些新精神、新要求,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们推动职教改革发展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方向,全省职成教系统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二是要准确把握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工作的新要求。省十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强调建设经济强省、打造“三个高地”、实现“三大提升”,打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创新驱动发展、基础能力建设、新型城镇化“四张牌”,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思路新方向。这种新要求,迫切需要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产出更多创新成果。这就迫切需要我们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促进职业教育的规模、结构、层次、布局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协调互动,把“人口红利”变为“人才红利”,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三是要科学研判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情况。尽管近年来我省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面对新的发展形势,我省职业教育的规模、结构和质量还不能很好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职业教育的需求,仍是教育领域的一块“短板”。比如,一些地方和部门没有把职业教育摆在应有地位,地方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品牌示范校、特色校的实力还不强,内涵建设薄弱,办学特色不够突出,服务能力不强;校企合作存在“一头热一头冷”现象,行业企业参与的内生动力不足;对职业教育投入不足,一些地方教育费附加的30%用于职业教育的规定没有完全落实,生均教育经费较低。这些情况表明,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任重道远,必须继续不懈努力。现在距完成职业教育攻坚二期工程的目标不到2年时间,距年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的目标只有4年时间,任务紧迫、时不我待。我们必须以只争朝夕、攻坚克难的精神,把职业教育工作抓紧抓好。 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贯彻落实我省十次党代会决策部署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职教攻坚二期工程任务的关键一年,“关键之年”当有“关键之为”。年全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全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推进会和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的部署、安排,按照“深化改革、优化结构、完善体系、提高质量”的工作思路,坚持任务导向、问题导向、改革导向,深入实施职教攻坚二期工程,稳中求进、突出重点、补齐短板,持续保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发展的良好势头,加快推动我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上质量、上水平、上台阶。 关于年的职成教工作,职成教处、职业教研室、成人教研室分别拟定了工作要点,将会印发给大家,我就不再全面讲了,主要强调以下几点: (一)优化结构,加快推进中职学校布局调整工作。中职学校布局调整工作涉及面广、时间紧、任务重,是当前职业教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各地要下大力气抓紧抓好。一是确保完成年度中职学校布局调整任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学校要主动协调当地党委政府和省直有关部门,尽快修改、完善优化布局工作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如期推进,确保完成年度中职学校布局调整任务。省教育厅将实行布局调整工作进度季报制度,开展中职学校优化布局专项督导活动,督促、指导各地布局调整工作。二是加快优化中职学校专业结构。各地、各学校要结合布局调整工作,建立面向市场、优胜劣汰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优化布局后的中职学校,要集中力量建设3-5个品牌专业或特色专业,重点建设1个以上与本地支柱产业相适应的主干专业群。 (二)狠抓内涵,着力打造高水平骨干职业院校。骨干职业院校建设是职教攻坚二期工程的核心任务,也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抓手,必须狠抓不懈。一是加强品牌示范校和特色校建设。持续加强省级品牌示范校和特色校建设,推动其强化内涵、培育特色、塑造品牌,打造省级品牌示范校和特色校升级版。省教育厅等部门将组织开展对第三批80所左右项目学校的验收工作,对达不到项目建设要求的院校取消其资格并增补项目学校。二是深入实施“四项计划”。实施品牌示范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计划,重点建设个左右省级品牌示范专业点和特色专业点,重点支持具有河南产业特色的职教知名品牌建设;实施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计划,在食品、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现代农业等专业领域,重点建设个左右具备教学、生产、培训和鉴定等多种功能的综合实训基地,其中重点建设25个左右生产性实训基地;实施中职学校信息化建设计划,在省品牌示范校、特色校中全面开展“标准化数字校园”建设,重点打造一批“示范性数字校园”,启动河南省职业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施“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计划,遴选认定10个左右省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20个左右“技能名师工作室”、名左右“教学名师”和名左右“双师型”教师,组织开展中职学校管理干部、班主任、教研员、教师等各级各类培训活动,不断提升中职教师和管理人员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 (三)深化改革,努力实现关键领域的新突破。职业教育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要敢于啃硬骨头,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增强职业教育活力。一是深化办学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推动产权制度改革,遴选一批省级职教集团和中等职业学校,开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托管办学等改革试验,探索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职业教育,加快推动资本来源多元化、治理结构法人化、治理模式市场化,加快构建多元化办学的格局。二是深化财政供给模式改革。全面深化以绩效为导向的财政经费核拨机制改革,推动各地建立中等职业学校生均拨款制度,逐步实现所有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实行按办学成本、办学质量等因素核定财政拨款的办法。三是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度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组织、动员一批骨干职业院校对接产业集聚区,支持中职学校引企入校、办校进厂,开展集团化办学、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等工作。切实加强省级职教集团建设,进一步发挥职教集团在校企合作、合作办学等方面的作用。四是深化公办中职学校管理机制改革。建立健全依法治校、自主办学、民主管理的运行机制,加快推进中职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学校健全现代职业学校制度,完善治理结构,继续评审认定25所左右“中等职业教育管理强校”、25名左右“中等职业学校名校长”。严格规范中职学校办学行为,研究制定严格规范中职学校办学行为的意见和加强中职学生学籍管理的办法,切实加强中职学校管理,坚决杜绝违规办学、违规招生的现象发生。 (四)提升质量,切实提高职业教育育人水平。质量是职业教育工作的生命线,要切实把提升质量放在重要位置。一是切实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德育工作。继续开展中职文明风采竞赛活动,继续评审认定25所左右“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组织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师德师风主题教育月”活动。二是大力开展中等职业教育各类竞赛活动。积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师信息化教学大赛等活动,力争实现中职大赛成绩的新突破。组织举办好年省中等职业教育技能大赛、教师信息化教学大赛、班主任素质能力展示等活动,做到“校校有比赛,层层有选拔,师生全参与”。三是积极做好各类职业教育教学活动。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研究工作,做好优质课、优秀教学论文、优秀教学课件等评选工作。强化中职学生公共基础课水平测试和专业技能考核工作,不断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组织开展中职学校教学诊断改进工作,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构建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完善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充分展示发展成果,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影响力。 (五)夯实基础,下大力气做好招生就业工作。招生和就业工作是职业教育的基础,如果“进口”不顺,“出口”不畅,职业教育的各项工作也难以开展。一是切实做好中职招生工作。各地要统筹做好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工作,严格落实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要求,落实中职招生最低分数线制度,确保初中生合理分流。要采取目标责任制、强化目标管理、加强奖惩措施、加大宣传动员等多种措施,确保完成年中职招生任务。省教育厅将实行中职招生工作目标责任制和定期通报制度,并将中职招生完成情况作为中央和省财政职业教育专项资金分配的重要因素,对招生工作完成情况比较好的省辖市、县和职业院校给予重点支持。二是切实加强中职毕业生就业工作。各地各校要认真落实和完善就业创业政策,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加强就业信息服务和就业指导,加大优秀毕业生的宣传力度,为中职毕业生就业创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努力提高中职毕业生对口就业率、有效就业率和就业稳定率。 (六)开放带动,切实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一是加强省内外交流与合作。省教育厅将与一批知名企业、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在学生培养、教师培训、校企合作、教学研究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扩大引进优质职业教育资源。二是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推动落实《豫德职业教育合作备忘录》,遴选若干所中等职业学校与德国职业学校开展合作办学。选派一批职业教育管理干部、专业骨干教师到德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进行研修培训。各地各校也要多想办法、出实招,搭建合作交流平台,不断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和国际化水平。 (七)从严治党,坚定职教改革发展的政治方向。全省职成教系统一定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继续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切实用全会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要深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强化“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要持之以恒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构建作风建设长效机制,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省政府二十条意见,坚持不懈纠正“四风”;要切实加强政风行风学风建设,构建职成教系统政风行风学风的绿水青山。 工作要求 当前,中央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部署新要求,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鍖椾含鐧界櫆椋庤緝濂?鏃╂湡鐧界櫆椋庤兘娌诲ソ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