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2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对原审被告人聂树斌故意杀人、强奸妇女再审案公开宣判,宣告撤销原审判决,改判聂树斌无罪。至此,蒙冤被杀二十一年的聂树斌得以昭雪,社会各界对此案热评如潮。宣判那天,我正好在安徽绩溪参加一个纪念胡适先生的活动,急忙在手机上读了最高法院的判决书,不禁五味杂陈,百感交集,心中不断地回响着胡适生前特别愿意引用的吕坤的话:为人辨冤白谤是第一天理。在拖延了漫长的十一年之后,聂树斌终告无罪,虽然延宕太久,但毕竟这结果还是来到了。一些人愤愤不平地引用英国法谚表示:迟到的正义就是不正义,认为这结果谈不上是正义。不过,那句法谚是在督促法律职业者在司法程序中的努力而言的;一旦错案铸成,情况就变成:能够纠正错误——哪怕是迟到的纠正——总比沉冤未雪的状态更加正义。 当然,我们现在只能把这份判决书视为一个阶段性结论,诸如判决书里说“对申诉人及其代理人提出办案机关故意销毁、隐匿讯问笔录、制造假案的意见,因无证据证实,本院不予采纳”,我认为在这个阶段里,最高法院这样说也可以理解为暂时没有证据证实,待今后对于案件责任追究时,将对有证据证明的相关责任人加以惩罚,甚至追加刑事处罚。目前的判决书不过是先宣布聂树斌无罪而已。 我对于最高法院最大的不满不在本次判决,而在于此前的长期不作为。如果该院积极作为,本案不可能如此长久拖延。当年王书金招供自己为真凶的消息传出,最高法院就应该及时出马,提审此案。这是完全符合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相反,一味地依赖河北高院,甚至当聂母张焕枝女士还有著名律师张思之先生多次向最高法院提起申诉,最高法院仍然以“分级处理申诉案件”的借口推至河北高院,这是严重失职的。须知河北高院本身是疑似冤案的制造者,没有人可以担任关乎自己利益案件的法官,它如何可能积极纠正错案?我个人早在年就呼吁最高法院出手,年在《南方周末》发表文章,题目就是“聂树斌案:最高法院不可再推诿”,奈何也许是碍于体制因素,众里唤他千百度,最高法院硬是不出头。此中教训也是最高法院必须汲取的。 这场惨胜真正是来之不易。《河南商报》记者马云龙先生敏锐的新闻人直觉和行动力,《南方周末》记者赵凌女士等锲而不舍的努力和该报巨大的影响力,公安局副局长郑成月先生不要乌沙要真相的勇气,李树亭、陈光武、杨金柱、李金星、周泽还有年逾八十的张思之先生等杰出律师无私而坚忍不拔的努力,还有徐昕、何兵等学者未曾消歇的呐喊,另外,不要忘记网络时代那难以计数也很难列名的网友们所发挥的巨大作用,这些都是推动聂案平反的中坚力量。当然,一个需要特别致敬的人是聂母张焕枝,这位忍受了十年屈辱的母亲接下来又是十一年的不断上访,她为自家孩子伸冤的奔走呼号可谓惊天地,泣鬼神,不过,那不仅仅是为一己之冤屈,她带来的符号化效应足以激励司法冤屈的受害者们为推动辨冤白谤而全力抗争,引发举国上下对冤狱和如何建构更为公正的司法体制更深切的白癜风怎样治疗好北京国际白癜风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