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订阅哦!1李明彻生平事迹   李明彻,清朝道士,字大纲,一字飞云,号青来,广东番禺人。生于乾隆十六年(年)。幼天姿聪敏,过目成诵,人以大器期之。不事举业,好从方外游。年十二,于罗浮山冲虚观入道。善绘西洋画。三十多岁时,逢某大官欲以洋画进贡,求善画者,众人推荐明彻。画成,随官船北行。到京师,拜访钦天监监正。得其传授,学问大进。回到广东,因为澳门为外国人士会集之处,通晓翻译的人多,于是到澳门与欧洲人研究天文、地理。著有《圜天图说》及《续编》五卷,并为阮元版《广东通志》绘图,阮元称为张宝、傅仁均之后一人,并打破今人不入史的传统,将《圜天图说》破格入《广东通志》艺文略。晚年于漱珠岗(今广州市海珠区)创建纯阳观,终老于此。道光十二年(年)卒。民国《番禺县续志》、陈伯陶《瓜庐文滕》有传。近期又入选名岭南先贤之一。《圜天图说》入《清史稿》艺文志,并被全文收入《藏外道书》及《四库未收书辑刊》。2所著地图   李明彻所著地图,流传下来的有两部分,分布在《圜天图说》和《广东通志》中。《圜天图说》下卷有地图21幅,包括地球正背两面全图,大清一统全图及盛京、直隶、江南、江西、浙江、福建、湖北、湖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四川、广东、广西、云南、贵州18省地图。其中最有名的是地球正、背两面全图,也就是东、西两半球图,经分析确定,这两幅图采用Lamber投影(横轴等面积方位投影。直至今天,绘制东、西半球图,仍有用Lamber投影的)。各国重要地方有文字标示及说明。地图用虚线绘出部分航海路线,用双直线绘出黄道并标明24节气。地图绘制达到较高的水准,被姚莹收录在《康酉纪行》卷十六中。   各省地图以通过北京的经线为起始经线,向东为东一、东二……,向西为西一、西二……。每一格都为半度,每一度两格。各图方向都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但根据实际情况又有竖排、横排之分。李明彻懂得运用不同的比例尺来编制地图,用他自己的话叫“格眼大小不一”。地图“经纬之线,有直有斜,不能方正”。距离起始经线越远,格眼越不能方正。李明彻采用梯形投影绘制中国分省图,在清朝当时绘制理论上是非常先进的。   李明彻在《广东通志》中的修志职名为“绘图”。经笔者统计,李明彻绘制的地图包括舆地图和海防图。舆地图共幅,包括省图1幅,府、直隶州、厅图16幅,散州县图89幅。《清史稿》地理志中嘉庆、道光年间广东行政区域划分与《通志》同,唯南澳厅属潮州府。经核实,《清史稿》有误。冼玉清的文章《天文家李明彻与漱珠冈》是研究李明彻的重要文献,但部分内容有误。   每介绍一个地方,先以文字说明,再绘之以图,最后再以文字解释。“图则作绘之名,经则载言之别。”“图中书以方格,总图经纬每度一格,府图直隶州图经纬每度二格,县图经纬每度十格。”经核实,厅、散州图经纬也每度十格,再次体现李明彻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比例尺。李明彻在《图说》和《通志》中的地图,均为天上一度,地上二百五十里,沿用了传统的天文小尺。   海防长图一幅,颜文广、关汉华在《论阮元与〈广东通志〉的编纂》一文中已有论述,认为:“在当时具有极高的军事实用价值,至今仍是了解鸦片战争前夕广东海防的重要史料”。唯《海防略》附后的澳门图,颜、关文没有论及。汤开建对郝玉麟版《广东通志》中的澳门图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笔者通过对比,发现李明彻绘制澳门图比郝《通志》澳门图更为精确。

  阮元版《广东通志》为学术界所推崇,而阮元本人尤以绘图为豪,说“古人不曰志而曰图经,故图最重”。李明彻的《通志》地图,有两个创新之处。其一,以经纬网绘图,如书中所言“北极高度及东西偏度,鲜有详列者”;其二,以往地方志,未绘制县级地图,如书中所言“旧志,未列县图”,“宋王中行等广州图经不可见矣,今则一县一州为一图,沿海洋汛又为长图,按册读之,粲然毕著矣”。李明彻修志,注重实地考察,漱珠岗就是明彻在考察中所得。

3时代背景   自明末利马窦以来,地球说传入中国。地球说虽在民间逐渐推广,但直到乾隆、嘉庆年间,仍未进入“权力中枢和知识阶层的视野”。官方文献中,“大地东西七万二千里,南北如之。中土居大地之中,瀛海四环。其源边滨海而居者,是谓之裔,海外中国亦谓之裔。裔之为言边也”。康熙、乾隆年间,曾组织大规模实地测量,绘制《皇舆全览图》、《乾隆内府舆图》,卓有成就。但“更令人遗憾的是,耗费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绘制成的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地图,却没有能发挥它们本该起的作用。当它们被献给皇帝以后,就基本上与尘世绝缘了,以至早已不知所终。铜板、木版印刷的地图数量也极少,只有为数不多的王公贵族和大臣才有幸获得赏赐”。   西方地图学知识传入后,中国的地图绘制有三种方法,第一种是传统绘制法,以“计里画方”法(方里网法)为主;第二种是西方经纬网法;第三种是双重网格法。“计里画方”法,实质是地图投影中的方格投影(正轴等距圆柱投影),当然它没有标明经纬度数。它主要适用于大比例尺和低纬地区地图,所以有严重的局限性。不过,传统制图法在当时“仍占据着中国地图绘制的主要舞台”。葛剑雄说:“多年间的地图测绘水平非但没有提高,反而倒退了。”   双重网格法,即在地图上同时标注经纬网和方里网的绘制法,由李兆洛在《皇朝一统舆地全图》中首次使用。有人称之为实用制图网络,并称“李兆洛出于制图和用图的双重考虑,出于测天和测地的双重需要而采用的实用制图网格,不是仅仅将新旧两种网格机械地套合,而是考虑到了两种方格的内在联系”。这种说法似乎有些牵强附会。双重网格法是地图绘制的一次新的尝试,某些方面可供借鉴。但它本身是先进理论和落后方法妥协的产物,它最终被历史淘汰的事实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正文内容可以多行编辑哟!结论   三种方法中,经纬制图法理论上最先进,实践中最优越。它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投影方式来满足不同的制图需要。经纬网法在大比例尺地图中,经纬直线正交,可“以方计里”,具有实用性。如《通志》所说,“布格虽殊,而积分求度,按度计里,其致一也”。邱新立说:“明末清初西方制图学传入中国以后,少数志书地图也有加绘经线和标示纬度的。但一直到清末,除个别志书外(如章学诚《湖北通志》、谢启昆《广西通志》),绝大部分志书地图仍然沿用以前的绘制方法。”李明彻的地图学成就,已处于当时中国的先进水平。   李明彻多才多艺,涉及天文、气象、地学、宗教、物理、数学等领域。明彻的天文学理论是中西方文化妥协的产物,而地图学成就真正摆脱了中国落后的传统思想束缚。所以说,李明彻虽以天文学闻名,实际上他的地图学成就高于天文学成就。由于种种原因,李明彻的科学成就未受到应有的重视,陈伯陶为其作传时颇不平。冼玉清进一步说:“难道我们广东地处海垂,中原看不到我们的书吗?”我们应当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对李明彻作出应有的、客观的评价。摘自《中国道教》年第二期,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宗教、科学与社会问题研究所。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

点击右上角按钮把文章加入收藏可随时查阅哦!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把它分享到朋友圈吧!

获取更多自助服务,请发送“道法自然”或“”查询。

新浪微博:

广州纯阳观

《恒道》投稿邮箱:hungdou

.







































白颠疯
白癜风能医治吗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enanshengzx.com/hnmt/623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