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90523/7160655.html

▲大河南北两岸舆地(图)

▲运河图

▲太华山全图

▲西湖全图(请横屏欣赏)

上面这些精彩的舆图作品,

以及更多独一无二的孤本、珍本舆图,

都收录在了上海书画出版社即将出版的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山川名胜舆图集成》中。

这是一套

将颠覆全世界对中国古代地图的

理解与定义的书。

书中包含学界最新研究成果。

舆图领域顶尖专家学者,

以独特视角观看流动的、可视的中华文明史。

全书采用高品质印刷工艺、人性化装帧设计,

更是一套艺术品级别的珍藏图书。

名词解释

舆图

即地图。舆的本意是车的底座,可用来承载物体。因为地图上载有山川、河流、城镇、四方地物,所以古人就把地图称为舆图。这些舆图,是与国家图书馆四大镇馆之宝——文津阁《四库全书》、敦煌遗书、《赵城金藏》和《永乐大典》一样的文化宝藏,且除了具备古籍的各类特性,舆图因其特殊的形式还兼具了艺术性。如今,在各大知名高等院校和国家图书馆等机构,都设有舆图相关专业或部门,专门研究这一珍稀典籍。

千里江山,万里图卷,历时五年编纂而成的十卷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山川名胜舆图集成》于年5月全球首发,这是首次大规模以山川名胜舆图为主题的集成性汇编图录,这也是第一次,从历史、文化和艺术性的角度甄选、集结出版如此大规模的山川名胜舆图。

这74种幅册特藏珍稀舆图,将从各个角度,以不同的表现形式,为你高清呈现真正的中华千里江山图景与中华千年文明史。

这是堪称具有填补空白意义的重大出版项目,不论是在各大售书平台、渠道的图书中,还是在各类旧书网的图书中,《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山川名胜舆图集成》(全十卷)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主编解读

山川名胜舆图产生于人们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在地理表现和空间信息之外,拥有独特的文化涵义,它们中折射出大量历史、地理、艺术、文学、政治、思想信息,且具有文字数据无法取代的学术价值,通过研究这些内涵丰富的地图,可以探究我国自然和历史的沧桑变迁。

——李孝聪

专业的历史研究者

如果你是各大研究机构、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以及学生,舆图所拥有的独特信息将为中国地图史、历史学、考古学、地理学、历史地理学以及美术史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极其珍贵的第一手图文并茂的资料。

艺术家

如果你是艺术家,尤其是山水画家、版画家,博物馆中、画册上,已有太多耳熟能详的画作,但这批新出现的舆图,尤其是以山水画形式绘制的舆图作品,对创作都具有不同于以往的参考意义。

家藏万卷的书香门第

如果你的藏书架中已有《四库全书》《石渠宝笈》等传统意义上的大部头藏书,恰好你正在寻觅充实书架的藏品,这将是一套艺术品级别的大部头收藏品。不论是其学术性,还是它的艺术性,都足以称得上是重量级的藏书。

如果你是这其中的一员,且听小编为你细细道来这套书的不一般之处吧!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山川名胜舆图集成》

(全十卷)

饶 权 李孝聪 主 编

张志清 钟 翀 副主编

定价.00元

上海书画出版社

ISBN:1

特别典藏版

全球限量发行50套

定制特别函套+总价值元仿真复制画三件+收藏证书

经典版全球限量发行套

经典版限时元一套!

仅限预售期5月3日-5月31日

6月1日预售期结束恢复8折元

彩蛋

转发+评论+在看这篇推文

(转发以活动期内朋友圈截图为准)

截止5月10日下午2点,评论点赞前3名的将获赠随机一件仿真复制品

八大特点

1.版本珍贵

首次大规模出版!孤本首次露面

中国国家图书馆是全球范围内中国古地图收藏的代表单位之一。迄今为止,馆藏年以前编制的中文地图近种,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不管是从纵向的时间脉络,还是横向的专题收藏来看,均在海内外均首屈一指。

为使这批资料公诸学界,精选了最珍贵、有代表性的74种幅册上起金代,下迄民国的舆图汇集成帙。

舆图的不可再生性,稀少性,不易保存等特点,使得它们中的大部分从未有机会与大家见面,这次大规模集成出版可谓史无前例!甚至可以说,这是目前唯一能够一次性看全这些作品的机会。

全书按主题分类编纂,分为川图卷、山图卷和名胜卷。其中川图卷包括长江、黄河、运河、湖泊及其他川图,共计25种31幅册;山图卷以五岳、佛教名山、道教名山及其他山岳为主,共计27种29幅册;名胜卷收录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以及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名胜古迹,共计22种40幅册。

▲74件舆图珍品的图例

这些曾深藏于皇家宝库,后进入国家图书馆的作品,皆为保存完好,但不轻易现世的珍品。

特别要说明的是,我们在书中选择了大量彩绘舆图,但事实上,彩绘舆图的存世量在舆图中更是少之又少。其中就有《长江名胜图》《大河南北两岸舆地(图)》《陕西舆图》《直隶长城分防险要关峪各口山水形势地舆城图》等世间仅有的孤本。

孤本一

▲长江名胜图

▲局部细节

超长画幅,仅图像部分就长达厘米,不仅详细描绘沿江景观,而且细致表现长江水道状况,有助于今人研究长江水域的景观演变与航道的历史变迁。

孤本二

▲陕西舆图

▲局部细节

此主题,此绘制手法,全球仅此一件。

孤本三

▲大河南北两岸舆地(图)

▲局部细节

装帧形式特殊,绘制时应是一张完整纸张。

绘制手法特别,中间用宽宽的黄色表示黄河水面,且采用对景画法,对折后正反两面就分别为南岸和北岸,且黄河都位于下方。

颠覆

你印象中的“地图”概念

2.内容丰富

主编解读

国家图书馆藏山川名胜舆图,不管是从纵向的时间脉络,还是横向的专题收藏来看,都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系统性,为同行业之翘楚,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中国古代山川名胜舆图的发展脉络,可以说是一个内容丰富、种类繁多的文献宝库,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文献挖掘和专题研究。从内容上看,国家图书馆藏山川名胜舆图涵盖了大量重要的名山大川;从载体形态来看,包含长卷、竖轴及册页等多种形式;从文本形态来看,包含了绘本、刻本、拓本等等;从作者身份上看,包括了宫廷画师、文人艺匠和民间画工等;从地图绘制方法上,既有工笔界画,也有渲染写意画,分景图与全景画皆备。这些舆图因其形制特异,保存和传承比书籍更为不易,因此传世的古代地图十分难得。

——李孝聪

01

同一主题,天壤之别的呈现

每一主题类目下的舆图,因侧重点各不相同,也因此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面貌,《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山川名胜舆图集成》十卷本在挑选图目时,希望不仅能以这些舆图作品呈现我国传统文化,还能借这些特殊的“艺术作品”传递各个时期、各地区的不同艺术风格,故而,收录了不少山水画、小景等类型的舆图。

比如,我们收录以西湖为主题的舆图:

由乾隆皇帝赏识重用的钱维城、裘曰修编绘的《西湖三十二景》,采用经折装,分别绘制了西湖各个景点细节,并附上景点相关的文字考证。

采用了道光年间传入我国的石印技术制作的山水导览图——《西子湖图》。图中对西湖全景的描绘可谓细致入微,还具体地绘制了入山的各条道路,并将山中各个景点串联起来,表现出名胜导览地图的特征。

除了石刻版,还有彩绘版的名胜导览地图,这张《西子湖图》便是其中之一。彩绘舆图在本就稀少的保存完好的舆图中,更是少之又少的珍稀品种!这件作品的装裱形式也非常特殊,采用了一幅分切四轴的装帧方式。

《西湖全景图》是十分罕见地以皮质为载体的画作,画面上隐约可见羊皮之间的接缝处。整件作品以金粉打底,更像是一幅青绿山水画。

《西湖全图》是一件少见的以纱为材质的画作。采用由东向西的视角,好似画者站在西湖东堤府城,眺望西湖全景。

同样更接近于山水画的还有这件《西湖胜景图》。清光绪三十年(一九〇四)一群执迷于篆刻的浙派篆刻家,在西湖孤山南麓西泠桥畔,建立西泠印社。《西湖胜景图》就是西泠印社的早期成员吴小楼女士的一时感怀之作。

02

舆图的功能,只有你想不到

这些舆图与我们今天的地图在功能性上并不完全相同,它们不仅是地图,有的甚至还兼顾了考证、纪实等重任。

历史考证

▲唐李白举杯问月处

▲霸王自刎处,有墓祠,内有大井,人不可观,观者即病。

▲晋陶渊明在此做县令

《长江大观全图》,考证了如项羽自刎处、李白举杯问月处、陶渊明做县令处等历史古迹。

军用舆图

《长江图》是记录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曾国藩的军队布局的舆图!

《长江图》,实为同治年间曾国藩的长江水师自江西九江至江苏江浦的布局详解。图中不仅记录了自然景致,更重点记录了各江段的水程数据、重要的江防设施,以及水师的汛地分布、驻防地点与管辖范围。对军事地图感兴趣的你,怎能错过这不可多得的研究曾国藩布局军队思路和我国古代军用地图的机会?

地理变迁实录

《山东黄河全图》记录了清代的一次黄河改道。

清朝咸丰五年()以前,黄河过河南,经山东曹县、单县,沿江苏北部运行,最后从江苏响水县云梯关入海。咸丰五年(),黄河在河南兰考铜瓦厢决口后,黄河改道。然而清政府忙着镇压起义,无暇顾及水患。直到光绪元年(),清政府才统一筑堤,形成了今天的黄河下游河道。这幅舆图绘制的,就是这次改道。

历史事件记录

《蓟门汤泉全图》记录了由名将戚继光重新修建的蓟门汤泉景象和修建过程。

隆庆元年(),明朝廷急调戚继光镇守蓟州、昌平、保定三镇。他看到昔日刻石如林的汤泉胜地废圮殆尽,为保戍边将士的健康,便动员兵役,集资修葺了汤泉胜地,并亲自撰写了与《蓟门汤泉全图》一同刻在碑上的《蓟门汤泉记》。

长城的功用与变迁见证

《直隶长城分防险要关峪各口山水形势地舆城图》记录了清长城的状况和功用。

图中绘制的直隶长城西起沙坡峪,东至山海关,其中的大小要塞,几乎全为明朝所修建,清代对长城基本没有新的布局。且相较于明朝,清朝在长城的经营上又出现了新的变化。清代长城设置了许多关卡,出边贸易的百姓需在此核实身份、领取票照,这里还肩负了征收贸易税的责任。

日记

《江山胜迹图》绘制者沈起鲸,为清朝时浙江海盐人,他遍游大江南北,并用四十五幅山水画配以题跋记录了自己所见所感,堪称“驴友”的旅行日记。

帝王行程图

为皇帝出行绘制的行程计划图

道教圣地武当山自唐代以后得到历代皇帝的重视,其地位至明代达到顶峰。热衷出巡的乾隆皇帝对武当山始终念念不忘,晚年曾打算前往武当山巡游。乾隆六十年(),官方专门组织人员为乾隆皇帝登临武当山勘测、调查、绘制了一幅出巡路线图,这就是《自谷城均州至武当拟建行宫道里图》。

全景“航拍图”

是不是很像之前很火的游戏“江南百景图”的画面?

《避暑山庄全图》忠实反映了避暑山庄全盛时期雄壮秀丽的景色,让我们可以看到不少早已湮灭的避暑山庄建筑的历史面貌,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同时也是一份极其珍贵的档案数据和绘画艺术品。

主编解读

中国传统的江山社稷历来是以标志性的山河湖海等自然风貌来体现的,这些极具形象的景致最便于用舆图来展现,因此历代传世的舆图中都不能缺少描绘名山大川、名胜古迹风貌的内容。“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山川名胜不仅是供人游览的风光胜境,更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意蕴,而被纳入强大的人文地理传统。五岳、四渎等标志性山川河流,作为华夏大地空间格局中的代表性地标,成为凝结华夏民族的重要象征。山川名胜的文化意义不断延伸,催生出品类丰富的山川名胜舆图,形成了历史悠久、特色鲜明、源远流长的山川名胜测绘传统。“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山川名胜舆图于咫尺之内囊括万里河山,读者亦可在方寸之间饱览卧游之趣,富含人文气息。

——李孝聪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山川名胜舆图集成》

(全十卷)

饶 权 李孝聪 主 编

张志清 钟 翀 副主编

定价元

上海书画出版社

ISBN:1

3.装帧面貌丰富

书中收入了采用卷轴装、经折装、册页装、书籍装等装帧形式的舆图,采用了如羊皮、纱等少见材质的舆图,它们对研究艺术、舆图的学者和爱好者,都是一次集成式的梳理。

长卷《武当山全图》

经折装《八省运河泉源水利情形图(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浙江、江苏、山东、直隶)》

线装《峨山图说》

册页《浙省名胜景亭图说》

放大局部后,还可以看到图上还绘制了等高线、图例等非常“现代”的地图元素。

当然,舆图并非只存在于我国古代,同时期的西方,也存在着各种形式的地图。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深入,在舆图领域,我们也看到了来自西方的影响,比如这件《江浙太湖全图》,就是一件中西合璧的舆图稿,图中采用西式的方位针表示方向,并标注图例。图上虽然没有比例尺,但有计里画方的方格,并标注“每方十里”。是一幅清代少见的,由传统制图与西方测绘制图方法相结合的产物。

4.绘制形式多样

在《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山川名胜舆图集成》十卷本中,我们囊括了尽可能多的舆图样式。比如采用线描稿、彩绘、水墨、描金等等绘制手法。

描金

《西湖胜景图》,采用了描金手法绘制的卷轴。

山水画彩绘

以山水画彩绘形式绘制的《闾山观音阁图》《五园三山及外三营图》《武当山全图》《西子湖图》。同为山水画彩绘,每一件舆图的风格也各不相同。

线描

《长江图》

石刻

《峡江图考》

石刻墨拓

《桂林十二景模本》

主编解读

表现山川名胜的舆图,是中国古代舆图中非常独特的一类,中国古地图,可以说是中国山水画的一个重要分支。中国传统山川名胜舆图的艺术性传承了中国独有的山水画艺术,擅长使用青绿、水墨、点彩、白描等多种绘图技法,古代绘画的用色、构图、用笔等等方面都在舆图中有充分的表现。从人文意蕴看,山水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中占有独特的地位,中国古代能够留存这么多表现山川名胜的舆图并非偶然现象,而是有其深层次的文化原因。纵览这些舆图,在表现山川地理之余,也传达出人们寄托于山水的精神和品格,许多图绘结合诗作、题识、钤印,书法与绘画融为一体,颇具文人意趣。

——李孝聪

5.市场价值高

与大量存世的书画作品相比,舆图的存世量只能用“稀少”来形容,其收藏者更是来自小众圈子,但在拍卖场上的价格却常常不输书画。

年北京翰海春拍,乾隆年间《大清台湾府地舆全图》,以万元成交。

年中国嘉德春拍,乾隆年间《金沙江全图》,以万元成交。

当然,最广为人知的还是曾出现在年春晚中的明代《丝路山水地图》,以1.33亿元人民币成交。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山川名胜舆图集成》收录的74件舆图,因其为国家图书馆珍藏,不会流入市场,无法以市场价估计。然而,我们也整理了与书中收录作品相类似的市场上同类作品的价格,以供参考。

《西湖全图》,同类作品市场价年达24.2万元。

《自谷城均州至武当拟建行宫道里图》,同类作品市场估价达30—50万元。

《武当山全图》,同类作品市场价达67.2万元。

故而,《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山川名胜舆图集成》也是一套珍贵的、具有收藏价值的艺术品。相比《四库全书》等广为人知的大部头珍藏版古籍,这套书在内容上更新奇也更小众,作为一套最新研究成果,在兼具艺术性的同时,其学术价值也不可估量。

不仅书中的作品在不断溢价,这套书本身也有极高的溢价空间,在比较了孔夫子旧书网上的同类绝版书后,我们发现,以同样是十卷本的《永乐大典》为例,这类书的溢价达到了12倍之多!

现价

原价元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山川名胜舆图集成》

(全十卷)

饶 权 李孝聪 主 编

张志清 钟 翀 副主编

定价元

上海书画出版社

ISBN:1

微店购书链接

彩蛋

转发+评论+在看这篇推文

(转发以活动期内朋友圈截图为准)

截止5月10日下午2点,评论点赞前3名的将获赠随机一件仿真复制品

6.强大的学术团队带领

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长饶权

著名历史地理专家、北京大学教授、上海师范大学特聘教授李孝聪

共同领衔主编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钟翀领衔承担的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山川名胜舆图

整理与研究”的成果之一

上海书画出版社

“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

联手再创高端专业学术出版佳绩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山川名胜舆图集成》不是简单对各件舆图进行影印,而是首次大规模以山川名胜舆图为研究视角进行整理研究,是该领域的最新一线学术研究成果,也是该领域迄今为止最大资料库集结性的重大出版项目。

项目的启动来之不易,作为国家图书馆古籍馆中极为珍贵的藏品,舆图的图像资源获取本就不易。经过与国家图书馆多次商洽,项目得到了国家图书馆馆长饶权和副馆长张志清的大力支持,正是在他们的支持下,这个珍贵的研究出版项目才有机会得以实施开展,获取了这些珍稀舆图的图片资料与研究资料。这对推动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舆图研究来说,功莫大焉!

项目启动后,力邀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中国古代史专业博士生导师、上海师范大学特聘教授、舆图研究领域权威专家李孝聪担任主编,由李孝聪教授与我社领导班子集体在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年以前编制的近种中文地图中,最终选定了现在书中的这74种最具版本、艺术、史料价值的珍贵代表性舆图。每一件单独取出都可说是意义非凡。

▲主编李孝聪教授在为本书选图目

▲本书执行主编陈红彦、白鸿叶,与出版工作小组组长王立翔一起甄选舆图资料

舆图选目确定后,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古籍整理研究所副所长钟翀教授与李孝聪教授、国家图书馆古籍部白红叶研究员等组织了一支实力在线老中青团队,极为全面、认真、专业地进行研究考证,绝不放过一处待考的信息与研究点。

▲副主编钟翀教授

本书对所有舆图的各项信息完整著录,并对每一幅珍贵舆图进行分析与研究,撰写专文,旨在多角度、全方位展现我国自然人文名胜的价值与意义。

学者的加入,保证了《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山川名胜舆图集成》严谨、深度和研究性的一面。

年,研究团队将定稿的图与文字交给出版社,由出版社进行图片、文字编辑加工,这个加工过程也耗时两年,直至年10月才全部确定。这期间,教授们仍在不断推敲书中涉及的释文断句和考证信息。

书中的每一篇作品介绍与释文,都经过了主编与研究团队的反复斟酌,才最终定稿。

▲主编李孝聪教授审稿意见,每一个“案”都是李孝聪教授经过文献考证后写出的

▲副主编钟翀教授审稿意见,满满一页都是对断句和释文的修改

直到印前,两位主编还在不断考证与交流。下面的这条截图的来自钟翀教授的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enanshengzx.com/hnmt/1477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