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1月8日,河南卫视《新闻联播》播放了台前县如何贯彻中宣部、中央文明办联合召开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全县各乡镇在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建设德美台前中贯彻落实的有关情况!

节目视频孙口镇

孙口镇1月6号召开“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建设德美台前”动员会,孙口镇九十六名干部职工参加此次会议,会上刘本更镇长传达了台前县文明办《台前县开展“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建设德美台前”系列活动宣传方案》(台文明3号)、刘建东主任传达了《中共孙口镇委员会孙口镇人民政府关于成立孙口镇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建设德美台前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孙文79号)、马兆军副书记传达了《孙口镇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建设德美台前实施方案》(孙文80号),并将台前县农村红白士标准参照指导意见印发给参会的每一位包村干部及村班子成员。

孙口镇借助“党员主题活动日”召开各村党员座谈会,就农村红白事规格进行讨论,并发放孙口镇移风易俗倡议书。

孙口镇在各村显要位置张贴“孙口镇移风易俗倡议书”供群众阅读

孙口镇借助学校发放份移风易俗倡议书,将移风易俗倡议书传达给千家万户。

孙口镇就红白事标准征求群众意见

侯庙镇

婚事新办,侯庙镇彩礼率先6万元

年1月7日,天气寒冷,但侯庙镇移风易俗工作进行的如火如荼。侯庙镇党委政府利用培训会、村广播喇叭、悬挂条幅、发放倡议书、党员活动日等多种形式,扎实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开展,取得良好效果。

对村两委成员、文化协管员、红白理事会会长及成员、民间媒人进行再动员

各村通过村广播、悬挂条幅、发放倡议书、召开党员活动日等方式积极宣传移风易俗工作。

悬挂条幅广泛宣传

利用党员活动日推动移风易俗工作

成立红白理事会

侯庙镇许集村率先执行6万元彩礼标准

群众乐开颜

河南电视台采访婚事新办的年轻人

侯庙镇许集村多年来一直保持红白事从简的良好村风

延伸阅读

彩礼呀彩礼1你有“一动不动”,我要“一动两不动”

“如今,结个婚真不容易,光彩礼就需要十几万块。”1月4日,濮阳台前县的小伙儿小赵向记者诉苦,现在村里谁家孩子娶媳妇,基本上就花掉了父母半辈子的积蓄,家庭条件不好的,还会欠下不少外债,父母为了还债平常省吃俭用,有个病也不舍得花钱买药,农闲时一家两代人还得外出打工,想法儿尽快挣钱还债。他表示,结婚是人生大喜,但这样的结婚方式,真的让人喜不起来。

据了解,在我省的不少地方,以前流行的“万里挑一”“N大件”等要彩礼的说法早已被“三斤三两”“万紫千红一片绿”“一动不动”代替,礼金数额直接翻了十多倍。

“三斤三两”“万紫千红一片绿”“一动不动”,这些词城里人听起来也许陌生,但是,在农村,它们就好比是适龄小伙儿的紧箍咒,随便念起来一个就足以让他们头皮发麻、叫苦不迭。

啥叫“一动不动”?“一动”就是一辆价值15万左右的汽车,“不动”就是城里一套至少两居室的房子。“三斤三两”,指的是面值元的人民币称足三斤三两,约合13万元。

在豫东个别地方,女方索要彩礼的标准是“万紫千红一片绿”,即1万张5元的、0张元的、一堆50元的钞票,加起来可达18.8万元。其他的定亲标准还有“一动两不动”,即一辆汽车,城里一套住房,乡下一套住房。有儿子的一般农村家庭,把媳妇娶进门,再加上办酒席的钱,爹娘就彻底成了贫困户。

2大儿子结婚花光积蓄,二儿子的未来老两口不知咋办

农村小伙儿结婚得花多少钱?以上文所述的小宋为例,从建房、提亲到结婚,小宋家总共花去了大约35万元,而这还不算结婚当天招待客人的烟酒和喜宴钱。此外,小宋在结婚当天还能“收回”小小的一部分资金,这个环节就是“客拜”:新郎新娘向长辈们磕头致敬,而长辈们则要掏出红包,最少元,多则元。

“在我们这一带,结婚之前第一步就是新建房屋或者在县城买房,这一般都要20多万元,其次最重要的就是彩礼,普遍的是6.6万元,有个别地方涨到了8.8万元。”胡洪涛说。

农户一家能收入多少钱?这个各家情况不一,但以前文所述的台前县小伙儿小赵为例,他和父母均在家务农,农闲时一家人都出去打零工,满打满算,一年能存3万元。

濮阳清丰县一个姓孟的村民告诉记者,一家人全在农村务农,农闲时去城里打点零工,一年到头结余的钱很有限,他的大儿子刚刚结完婚,订亲1.8万元,彩礼8.8万元,这在村里已经算比较少的了,媳妇还嫌没有面子,但这已经让自己的家庭负债累累。自己还有一个儿子快到结婚的年龄,不知道该怎么去给孩子挣彩礼钱了。

3天价彩礼成风,应该如何刹停?

彩礼飞涨让有儿子的家庭“压力山大”。但嫁女儿的家庭却自有一套说辞:“得要彩礼,彩礼要越多越好,要得越多,闺女以后在婆家越有地位;要得少了,说出去不好听,没有面子。”这种心理把彩礼标准越推越高,铺张浪费、攀比炫富之风愈演愈烈。“儿子的婚事”不仅无法让人高兴,反而成为不少农村家庭难以言说的痛。铺张浪费、攀比炫富,怎么刹住这个车?

4一场喜事能省两三万,村民拥护

记者在走访时看到,清丰县古城乡齐家村1户人家正在举办老人去世3周年纪念活动。一个灵棚旁,两个音响放着哀乐。与以往不同的是,过白事最常见的响器班却没有出现。“以前过白事请响器班,六七人需要0多元的费用。现在改为音响,如果在村里小卖铺购买烟酒,灵棚、音响等可免费提供。如自备烟酒,租赁灵棚和音响也就元,仅此一项就节省了0元。”村支书介绍。

据了解,清丰县早在年就把下属的高堡乡和古城乡作为试点,在这两个乡里大力提倡红白事简办,成立红白事理事会,进行引导。只要有人要结婚办喜事或老人去世办白事,村里的理事会成员就会去劝告及监督。一场喜事能省下两三万元,村民们都开始拥护,受益匪浅。

清丰县一村民告诉记者,现在女方攀比彩礼成风,条件好的家庭还好说,条件一般的家庭很难承受。政府下这个指导标准,很有必要,给村民们带来了福利,让百姓省了力,最重要的是省了钱。

5初衷是想因势利导,移风易俗

“家里的孩子要结婚,家长的压力瞬间就增大。‘万紫千红一点绿’‘一动不动’,看似简单的两个词,其实给家长带来的是巨大的负担。结合县里的具体情况,我们下发了指导标准。”清丰县文明办副主任闫志斌说,县政府之前下乡调研过多次,与各村村干部等有过详细的沟通,参照全县标准,深思熟虑,才制定了此指导文件。大多数人对此表示拥护。目前各乡镇已开始落实,各村设红白事理事会,把相关标准列入村规民约,引导村民参照执行。

对于村民拒不遵守的,理事会要介入制止,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负面曝光和集体不参与其红白事等灵活有效方式,对破坏村规民约、不按规矩行事,带坏风气行为进行惩戒。对于纳入低保户的村民,如若违反,将考虑取消其低保资格。

思考如何把政府善意转化为民众自觉?

信息由掌上濮阳综合整理自河南卫视、德美候庙、德美孙口、大河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enanshengzx.com/hnmt/1340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