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有一些家长不知道中了什么邪,总是喜欢打击、否定孩子,以为这样做是为了孩子好、激励孩子,实际“打击教育”所造成的伤害效果不止是当下,它能够影响孩子以后的人生。 01 小澈是好友的儿子,在他六七岁的时候,有次两家人一起在外面餐厅吃饭,他正在玩着有唐诗的小卡片,女儿因为从小喜欢认字,就从他手里拿两张读了一下上面的唐诗。 小澈很惊喜的说: “妹妹好厉害啊,居然能全部读出来呢!” 这时候小澈的妈妈说了一句话: “你看妹妹才两岁多就会看字读唐诗,你都上了一年级了,这么几首唐诗要背一个星期,太差劲了。” 话刚开头我就想打断,但已经来不及了,小澈眼里的光芒暗淡了,他怏怏不乐地坐回到自己的位置上,过一会又过来抢走了女儿手里的卡片,把她弄得大哭起来。 于是斥责声又响了起来: “这么不懂事,给妹妹玩一下怎么了!一点礼貌都没有!” 小澈眼里闪烁着委屈和愤怒的泪光,倔强地喊: “卡片是我的!” 我知道,他不是在乎这两张小卡片,是因为妈妈的话让他受伤了,但又没办法说出具体的感觉,不知道如何发泄情绪,只好做出攻击妹妹的行为,缓解自己的难堪和委屈。 我把他带到门外问他: “妈妈这样说让你很不高兴是吗?”他不说话,点点头。 “妈妈这样说不对,小澈在阿姨心中是很棒的,你也会很厉害的本领呀,对不对?” 可三言两语只能勉强安抚一下他的情绪,作用并不大,自此之后也许因为心里的隐隐抗拒,小澈都没有再来过我们家玩了。 02 来自父母的打击,所造成的伤害效果不止是当下,它能够贯穿岁月,像一根针一样深扎在孩子的心头。 微博有一网友讲述:初中时妈妈在KTV当众嘲笑打击她,让她感到无比羞辱,导致她至今都不愿开口唱歌。 然而这件在她心中留下很深刻印象的事,妈妈一开始却是否认,接着说不过是开个玩笑,当女儿表示让自己很受伤的时候,妈妈却指责她玻璃心。 孩子因为过往想声讨一番父母,不过是重回到那个委屈的时刻,替自己辩解一回,却发现还要再一次受伤——是你自己不够坚强,埋怨父母干什么。 孩子可能只是想得到一句“对不起,爸爸妈妈当时做得不够好,让你受伤”的类似句式,得以释怀,放下过去的委屈愤怒。然而左冲右突的情绪不但没有得以释放,又再次被填充,堵塞,回流。 这种感觉,光想想就让人难受得慌。 这条微博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并留下了一个个幼时或者直到现在依然被父母讽刺、嘲笑、打击、辱骂的故事,这一个个控诉后面,藏着多少人年少时暗暗流下的泪? 03 经常会看到一些新闻,很多孩子因为成年人眼里的“小事”就选择离家出走,吃安眠药,跳楼等,总是有人说现在的孩子过于娇生惯养,心理脆弱不过是因为经受的打击和挫折不够。 也经常有人说,原生家庭成为很多人逃避改变的借口,作为一个成年人,完全有足够的认知能力去分辨事情的对错,重新选择自己的路,不能再这么玻璃心。 在这里首先得强调,“玻璃心”一词是不适于应用到亲子关系上面去的。 亲子关系是本体,而其他关系都是客体。客体关系不过都是亲子关系模式的各种延伸,父母就像滋养输送养分的树干一样,其他东西不过只是枝叶,所以来自父母的打击,与他人给孩子伤害的程度是截然不同的。 那么,为什么中国的家长“喜欢”打击孩子呢? 1、越是亲近的人,越是肆无忌惮 其实“打击”不仅仅是父母对孩子,在其他的关系中,也存在这种现象!夫妻之间,朋友之间,越是亲近的人之间,越喜欢打击和否定! 大部分人会称呼他们为“毒舌”、“嘴巴厉害”、“刀子嘴”、“不饶人”等等。 2、不信任孩子,把他当成“破坏分子” 这种家长从不相信孩子,也不会给孩子学会“自律”的机会!当孩子关上房门,就总觉得他肯定在里面干坏事。 只要孩子脱离自己的视线,就觉得他会搞砸什么。所以,这类家长总是把“NO”、“STOP”挂在嘴上! 3、我那么爱你,你凭什么做不好 中国家长夸奖孩子时候,多半是这样的场景:宝贝真漂亮、宝贝真乖、宝贝真厉害。往往孩子得到夸奖的,都是一些无关紧要的事。 这个时候家长心里就会有一个想法:“我这么爱你,对你这么好,那你必须顺着我的意愿来!” 一旦孩子违背了你的意愿,那么你的内心就是崩溃的!然后就是劈头盖脸的责骂。然后你会发现,犯错的时候总是多于“乖”的时候! 4、总要和隔壁老王家的孩子比个高下 “我是看着别人家孩子长大的”这句话开始是个段子,但却很准确的反应出了中国家庭教育的现状! 别人的家的孩子永远都是那么好,而在自己孩子的身上却看不到一点光芒。为什么你的学习不如xx,业余爱好也不如xx,xx也不如xx…… 5、用自己的期望要求孩子 中国家长有一个习惯:“让孩子帮助你完成你儿时的梦想”!而且从不考虑孩子想不想! 很多孩子的“天赋”都是在出生时就决定好的!可能是他这辈子就不适合,也可能是暂时的不适合! 但是家长是get不到这些的,只要孩子达不到自己的要求,然后……(你们懂得) 6、孩子天性的表现,在你们的眼里就是错误 在许多时候,家长看到孩子的问题,往往是孩子天性的表现,不全是错误。 但是家长从不给孩子解释的机会,而是自己不停的说。哪怕孩子有满腹的话,但在这种情况下也说不出来。就算孩子说出一些,家长反以为是孩子狡辩。 孩子内心的坚强和力量来自真正的爱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童年常常是得到充足爱意的孩子,真正的爱,是把孩子当成了一个独立的生命体来尊重,并且给予正确的保护和必要的限制。 把孩子当成自己的延伸、附属品,通常就会产生家庭暴力、溺爱、否定。 有些父母打击否定孩子的时候,还要说:“我是为你好”。 当伤害戴着爱的面具出场,就会让孩子们长大后,认为亲密关系应该是互相挑刺的交流模式,不会正确表达感情和需求,再使用这种错误的方式去“爱”别人。 很多励志故事的主角也许在物质上吃尽苦头,但他们的精神世界非常富足,背后通常有深爱他们的父母或是引导者,他们坚强和内心的力量,并不是来自于外界的挫折和苦头。 孩子的内心坚强和自信,是明白父母是无条件爱着自己,接受自己的一切;是明白在外跌到多少次,背后都有稳定的能量支援;而不是在外受伤,还要受到来自父母的双重夹击。 真正的挫折教育,不是打击与否定 打击否定孩子,并不是许多父母口头上“让你成长的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是在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给予鼓励和建议,帮助孩子跨越困难,而不是人为地设置挖苦嘲笑。 打击教育会让孩子成长为固定心态,拥有不了成长心态,同时还会分裂成为两个自我: 孩子会感觉父母爱的只是那个优秀的自己,而那个不好的自己是不值得被爱的。 长大后,一旦做不到某些设定的标准,就会开始厌弃自己。 深度输送爱的链接,从孩子出生那一刻就已经开始,如果真的希望孩子坚强,请你无条件的接纳孩子、爱孩子,这份爱和这份接纳会成为他人生路上最大的作战盾牌。 赞赏 长按小孩得白癜风怎么治疗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