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盐业总公司与河南省盐业公司签署战略重组协议 11月18日,中国盐业总公司与河南省盐业公司在郑州正式签署战略重组协议,总资产达20亿元的“巨无霸”——中盐中部盐业股份有限公司正式亮相,此次重组标志着河南盐业改革实质性“破冰”。 当前,在中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食盐专营制度已经进入倒计时。根据国家盐改方案,从明年1月1日起,一方面将放开食盐出厂、批发和零售价格,取消食盐产销区域限制;另一方面,为确保食盐安全,改革并没有将原有体制推倒重来,对食盐生产、批发企业仍然实行行政许可制度。而盐业改革部分市场化的“保守疗法”,根本落脚点是在维护食盐安全和追求市场化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河南盐改实质性“破冰” 11月18日,中国盐业总公司与河南省盐业总公司战略重组及河南盐业产销联盟成立大会在郑州举行。河南盐业“大块头”——中盐中部盐业股份有限公司正式亮相,标志着河南盐改实质性“破冰”。 记者从大会上了解到,成立后中盐中部公司净资产超5亿元、总资产达20亿元,打包重组的对象也都是两家公司中的优质资产,包括中国盐业总公司控股的中盐皓龙盐化有限公司、中盐舞阳盐化有限公司、中盐长江盐化有限公司、中盐枣阳盐化有限公司、中盐新郑二〇六库等5家企业,以及河南省盐业总公司旗下的河南省卫群多品种盐有限公司、河南省卫群塑料制品销售有限公司、河南省卫华包装有限公司、中盐河南盐业物流配送有限公司、河南省盐产品技术开发中心、济源市盐业公司等6家企业。 一直以来,河南省市县三级盐业部门,只有批发企业,没有生产企业。我省范围内的3家国家食盐定点企业,一家属于民营,另外两家属于中盐总公司。此次战略重组后,将打破河南食盐产销脱节的现状。本次中盐公司拿出的5家重组企业中,有4家都是大型的食盐生产企业,将解决河南盐业“有销无产”的尴尬局面。 “通过兼并重组,实现产销一体发展是盐业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必然趋势,我们将与中盐总公司携手打造,以河南为中心、辐射全国、产销一体、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区域性龙头企业。”河南省盐务管理局局长、河南省盐业总公司总经理沈超在大会上表示。 此外,大会上还宣布成立河南盐业产销联盟。未来18个省辖市和10个省直管县(市)盐业公司将共同组建一个以资产为纽带的产销利益共同体,联盟成员之间在食盐产品、品牌、渠道、服务等方面展开全方位深度合作。 同时,在建立中盐中部公司和省内产销联盟基础上,中盐总公司与河南省盐业总公司还将开启“互联网+盐业”战略。古老的盐业怎样与现代化的互联网结合? 据了解,“互联网+盐业”将依托省工信委中小企业综合网络服务平台,利用我省盐业系统30万平方米的仓储、12万家销售网点和全省多人销售队伍的优势,与中国盐业总公司合作,拟成立中盐中部国际商品电子交易中心,打造中部最大、面向全国的盐行业全产业链大宗电子交易平台。 “未来我们将把工业盐的交易放到网上,建立网上工业盐交易中心。”省工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同时,单一的盐产品已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更多的快消品销售将通过网上平台充实到现有的销售渠道,直接供应到全省12万个网点。” 盐改大限进入倒计时 今年10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放开食盐价格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成为继4月国务院《盐业体制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之后,又一份推动盐业体制改革的重要文件。 根据《方案》和《通知》,自年1月1日起,食盐出厂、批发和零售价格将全面放开,改由企业根据生产经营成本、食盐品质、市场供求状况等因素自主确定。 同日起,一方面,盐改还将取消食盐定点生产企业只能销售给指定批发企业的规定,允许生产企业进入流通和销售领域以自有品牌开展跨区域经营实现产销一体,或者委托有食盐批发资质的企业代理销售;另一方面取消食盐批发企业只能在指定范围销售的规定,今后省级食盐批发企业可开展跨省经营,省级以下食盐批发企业可在本省范围内开展经营。 自古以来,食盐由国家专营,如果从东周时期管仲在齐国推行食盐官营算起,食盐专营制度在中国存在了多年。如今,两千多年食盐专营历史即将终结,最后一座计划经济“堡垒”——盐业专营的破除进入倒计时。 事实上,在我国现行盐业专营制度中,各地的盐务管理局和同级盐业公司通常是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合署办公。盐业管理者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造成盐业经营过程中,各级盐业公司作为批发企业,与制盐企业市场地位不平等,导致产销矛盾突出;同时,因盐业行政垄断,市场条块分割无法形成统一的全国市场,流通环节过多,整个行业经营效率低下。 受上述体制因素影响,我国盐业呈现出“多、小、散、弱”的局面,而在产品方面,则表现为食盐种类比较单一,中高端食盐等细分市场开发严重不足。 此次改革将解放食盐生产企业,使其对产品自行定价,并进入流通和销售领域。同时,区域分割将被打破,食盐企业可以在全国范围进行销售并展开市场竞争,过去因跨区域用盐被罚款的奇葩事不会再出现了。 “此次改革虽然是各方博弈的结果,但改革的步子已经实质性迈开!”知名财经评论人余丰慧认为,“现有的生产企业和销售公司都可以多元化经营,同时,行业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地域界限。这意味着盐改取得突破性进展,食盐市场已经实质性放开了。” 盐业改革采用“保守疗法” 大门打开,食盐生产企业、批发企业都将以平等的市场化关系在业内重新建立合作。但是,方案实施后,是否意味着国家对食盐如同酱油、醋、味精一样不再加以特别管制,或者说国家取消了食盐专营? 记者注意到,在国务院最终出台的《盐业体制改革方案》中旗帜鲜明地提出,“推进盐业体制改革,完善食盐专营制度”。而在方案中明确提出,对食盐生产、批发企业仍然实行行政许可制度,办理食盐生产许可证和批发许可证,并且不再核准食盐定点生产、批发企业,确保企业数量只减不增。 自年酝酿启动改革以来,盐业体制改革历经十几年,最终落定,而这场被赋予“终结两千余年盐业专营”的盐改在很多“市场派”人士来看,没有对原有体制“推倒重来”,只是采用了部分市场化的“保守疗法”。 对此,河南盐务局党办主任李灵航认为:“食盐作为生活必需品,其安全关系到国计民生,此次改革的关键就是在维护食盐安全和追求市场化之间找一个平衡点。” 近年来,毒盐流入市场的新闻让不少老百姓焦虑,年的“盐荒”也让我们记忆犹新。盐是维系生命的必需品,稳步推进盐业市场化改革,才可避免“一放就乱”的现象出现。 李灵航强调,食盐质量安全和供应安全是盐业主管部门监管的一条红线,去年我省全年共查处盐业违法案件起,而盐改后的市场仍然实行市场监管制度,对盐业违法案件仍会加强查处;同时改革要求各地根据本地食盐供需情况建立政府食盐储备体系,储备量不低于本地区1个月食盐消费量。 另一方面,目前各类盐业公司加起来盘子不小。据统计,年我国原盐产能万吨,消费量为万吨,其中食盐消费量仅为万吨左右。同时,我国食盐市场供应主体较多,登记注册的盐业生产企业有家左右,盐业流通企业有多家。就河南情况而言,据省盐务局统计,目前全省盐行业具备年生产能力万吨,年实际生产万吨(其中食盐53万吨),和全国一样处于产大于销的状况。 “在现有市场大盘子内,以资产为纽带,内引外联,构建股权多元、产销一体、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大型盐业集团公司,转换经营机制,盘活企业资产,增强市场生机和活力,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余丰慧说。 盐改实施方案初步完成 在近日国家发改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秘书长李朴民表示,目前国家发改委、工信部正在指导和督促各地加快制定盐业体制改革具体实施方案,并将采取强化市场监管、加强价格监测、完善食盐储备等措施,保障食盐安全稳定供应。 记者从省盐务局了解到,除了前面提到的“有销无产”外,当前我省盐业改革面临的突出问题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人员多。我省盐行业从业人员2.45万人,居全国第一,占全国盐业职工的1/4,而食盐销量仅占全国总销量的1/15;二是市场监管任务重。我省地处中原、交通便利,又处于全国7个产盐大省的包围圈中,市场监管任务十分繁重。近10年来,每年查处盐业违法案件都有几千起。 省盐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河南省盐业体制改革实施方案(送审稿)》已经完成,各项改革工作有序推进,将更好地保障盐业供应品质及市场稳定。 此外,在盐业市场端,河南地处中部,所谓商战中的“四战之地”,实施改革后,市场销售主体多元化,将对我省食盐企业生产经营造成极大冲击。 “食盐产品的差异化是盐业企业市场化改革的必然,除了稳定市场继续供货平价盐,中盐中部公司成立后将以提升‘品牌、品种、品质’为重点科研攻关方向,调整产品结构,细分盐业市场,满足不同层次人群消费需求。”沈超说。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除了差异化盐产品,中盐中部公司还将开发盐建材、盐工艺品、盐疗馆等以拉长盐产业链条。 (来源:大河报) 白癜风中医医院白癜风的中医疗法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enanshengzx.com/hnxw/495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