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理想的语文课堂教学 ——河南教师读书会第83期分享记录 书名:《文心》 作者:夏丏尊叶圣陶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一、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王志芳:《文心》是夏丏尊和叶圣陶两位老先生轮流执笔合作完成的一部教育经典之作,是两位老先生有感于中学国文教学存在的不少问题,围绕阅读和写作,用故事的体裁写关于国文的知识。结合本书和实践,大家来谈谈关于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郝海峰:文中谈到要养成课前预习、查工具书的习惯,养成专注听课、思考质疑的习惯,养成反馈课堂、学以致用的习惯。我现在比较注重培养孩子们的阅读习惯和书写习惯,每天至少读十页课外书,并有读书笔记,也可做旁批;周末五十页,写读书感悟。每天练一张字,还鼓动家长加入,对孩子们起到了督促作用。经过一段时间后,已经初见成效,那就是大部分同学开始对读书和练字感兴趣了 当期海报 姚晓静:语文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成为听、说、读、写的主人。听,不是接受服从,而是选择与质疑;说,不是人云亦云,而是个体生命的表达与传递;读,不是规训驯服,而是交流探索;写,不是八股宣传,而是生命与生活的认识、理解与创造。因此,帮助孩子逐步养成倾听的习惯,说话的习惯,读书的习惯,写字的习惯,将是语文老师永远的课题。 魏苗:我觉得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养成,也似学习知识一样是一种沉淀,同时是一种耳濡目染。教师的以身作则必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关于语文知识的学习 王志芳:《文心》中,32个小故事中包括了修辞、语法、词汇、诗词、小说、日记、书信、工具书、文学史等语文知识。大家可以结合实践谈谈对语文知识学习的看法。 周和香:我尤其感兴趣的是关于写作的知识,比如描写,就是要写出印象,传达感觉,富有画面感和感染力,《小石潭记》《敕勒歌》两例更是生动贴切。 郭向林:对于语文的学习,最后都要落实到写上去。写就包括字的书写和文章内容,就我所知道的,绝大多数学校和老师往往忽视写的锻炼和养成。 年第二季度共读次序 郝海峰:朗读亦是一门大学问。讲《黄河颂》一课时,孩子们的朗诵软绵无力,弄得我有些哭笑不得,真可惜了一首那么激情澎湃的好诗啊!于是,花费两节课的时间,运用《文心》一书中的关于朗读的方法,不厌其烦地讲解示范,终于让他们读得像模像样,铿锵有力了。 姚晓静:这周我和学生学习《文言文两则》,教学结束后让学生进行练笔,就是将自己带入故事,补充故事发生的环境,地点,人物的对话,神态等。结果孩子的文章让我读得一会儿惊心动魄,一会儿让我开怀大笑。知识的意义在于运用。 三、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王志芳:《文心》明确指出:为生活而写。作文同吃饭、说话、做工一样,是生活中间不可缺少的事情。生活中间包含许多项目,作文也是一个。大家根据本书和实践来谈谈自己是怎样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的。 郝海峰:《文心》重视写作教学,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本,对语文写作教学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作用。语文教师在进行作文命题时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生活,广泛积累写作素材;培养学生触发的功夫;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以读促写;重视修改指导,增强学生修改的意识和本领。 李文祥:《文心》中说:“题材虽已整备得很成熟很好了,如果他基本功夫没有打实在,文句未通顺,用辞多错误,那么即使写出来也是糟糕的。”基本功,这是我们小学语文老师重要任务,为了学生写作的可持续性发展,必须从低年级的说话写话开始,一砖一瓦,一步一个脚印打好基础,才好盖成大楼。 王彩霞:写作启蒙阶段,我还是赞成先说后写。生活就是写作之源。没有生活体验,就不会有长远的写作兴趣。据说叶圣陶先生在两个孩子刚上小学时,一到孩子放学,总是先和颜悦色地诱导孩子讲发生了什么事呀?老大你说,老二你说,很好奇地倾听。孩子言之有物,思维通畅,自然下笔成文。 今晚共读海报 黄春丽:读书是吸入,作文是呼出,读书写作就像呼吸一样自然。生活中处处都有写作资源,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就能找到写作素材。这本书真是很深刻,特别是对读书和写作的关系阐述得非常深刻。 姚晓静:叶圣陶先生的《创造宣言》曾这样写道:“创造主未完成之工作,让我们接过来,继续创造。”我想,理想的语文课堂教学,让我们接过来,继续创造。让我们追随大师的背影,汲取营养,燃起教育激情,做一个脚踏实地的教育人,做一个静心的读书人。 领读:焦作市修武县一中王志芳 整理:孟州市育新小学党玲芬 河南教师读书会 henanjiaoshidushuhui 河南教师读书会,由河南教育时报社发起,成立于年,目前有省内外会员余名。读书会倡导“读书为己、私享汇智”,一起读书与成长。是教师,爱读书,就可无门槛进入。目前,每周五晚8点在QQ群()共读一本书进行中。欢迎单位名+实名敲门加入,进去后或旁听、静思,或跟读、主讲。我们在书乡等你。 重要声明:本原创作品,著作权属《河南教师》北京看白癜风哪里看的好白癜风能看好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