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前,5万多名风华正茂的河南青年满怀豪情壮别故乡,从黄河岸边来到了人烟稀少的新疆。60年的岁月,“一腔热血斗严寒,坚忍不拔战风沙,让黄沙化为绿浪,让荒漠变成良田”“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河南支边青年在天山南北的戈壁荒漠上,用青春写下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军垦诗篇。 11月26日,河南省委宣传部组织的由新华社河南分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河南记者站、《河南日报》《东方今报》《河南商报》和河南电视台、河南映象网等河南省主要新闻媒体记者组成的采访团走进石河子,聚焦年进疆在石工作生活的部分河南人。 当采访团在兵团军垦博物馆参观时,解说员张楠指着一张庆祝河南支边青年50周年的合影照片对采访团的记者说:“看,这里面有我的爷爷奶奶,我也是河南人。” 河南电视台新闻中心记者张新昊充满敬佩地说:“张楠,你的爷爷奶奶真了不起!历史不会忘记他们,没有包括河南支边青年在内的广大军垦战士无私、无畏、无怨、无悔的奉献,就没有现在的石河子。” “他们不仅是中原文明的传播者,更是边疆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的实践者。我一定要把他们的事迹传播出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河南记者站记者汪宁激动地说。 当天,在师市党委宣传部、石河子河南商会的组织下,22位年来石河子的河南支边青年与采访团进行了座谈。 60年过去,青丝变白发,不变的是胸中的那份激情,未改的是满口的河南腔和对故土的无限思念。河南省委宣传部新闻处处长侯红路在座谈交流结束后表示,年5万多名中原儿女响应国家号召,不远千里从河南奔赴祖国的边疆,投身屯垦戍边的伟大事业。他们不畏艰难,把沙漠戈壁变成绿洲和良田,用自己的行动和满腔的热血,体现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精神。 侯红路说:“我们组织这次采访活动,就是想要深入挖掘和宣传这些老军垦献身边疆的宝贵精神,通过报道把这种精神宣扬出去,为建设美丽新疆和河南,与兵团各族职工群众一起努力奋斗。” 据了解,采访团将在八师、七师进行5天左右的采访。期间,他们将深入团场进行实地采访,了解兵团的发展史,宣传新疆及兵团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 来源:石河子新闻网 编辑:秦梦编审:罗剑 赞赏 长按头部白癜风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