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经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习不单单是将自己关在书斋里闭门苦学的一个过程,它还包括云游四方,用自己的实践来检验书本中的真理。行万里路很大程度是一个动态的学习过程,曾经出现在书本中的文史记载,建筑形态,壁画雕塑都能够以最直观的形态呈现在面前。更重要的是,游学的过程中会发生很多意外的事情,可能是惊喜也有可能是危机,学会处理旅途中形形色色的意外也是锻炼自己的一种方式。 第0天8月20日 8月20日这一天游学还没有正式开始,我和其他同学一样从各地出发赶往西安集合。从珠海到西安,大约公里的距离,这注定是一场漫长的旅行。累计长达八个小时左右的高铁车程让人不免有些疲倦。我一个人拖着行李,从西安高铁站坐地铁前往靠近西安火车站的酒店。在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如何能够在相对短期的旅游中尽量深入地体会当地人的生活与文化,其中一个答案提到坐一次当地的地铁。 从我自身的感受来看,西安地铁的拥挤程度和国内大多数城市相比别无二致。不过同行的同学也有提到,西安的地铁从北客站出发,就像是人肉沙丁鱼罐头一样,每过一站就不断有乘客涌进车厢,但是下车的人寥寥无几,直到北大街人群才蜂拥而出。 虽然早早就预定了酒店的房间,但是酒店的服务员告诉我由于当天是七夕,我预定好的房型早已经没有,他们现在只剩下最后两间标间。这种幸运的感觉仿佛是在飞机关闭舱门的最后一分钟登机或者是停车时抢到了最后一个车位。不过这也提醒我以后出门旅行必须要确切地保证自己能够住进酒店的房间。 第一天8月21日 游学第一天早起,是为了尝一尝西安的美食。我每每想起西安,脑子里就是小时候看中央二台为您服务的美食节目中出现的一碗碗羊肉泡馍,油泼面,臊子面,biangbiang面还有主持人呼啦呼啦吃面的抽气声。 早餐吃了一碗菠菜干拌面和半个肉夹馍。看到绿油油的菠菜干拌面端上来的时候,我也不免拍案惊奇。虽然食面无数,但这也是我第一次吃绿色的面。后来我上网搜菜谱才明白,面的色泽是由于厨师将菠菜切碎,使菠菜呈泥状,然后将菠菜泥放入面粉中,不断搅拌均匀。 吃完如此讲究的陕西面食之后,我和班上的同学汇合一起前往周原。周原为周人的发祥地、西周故都,是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位于宝鸡市的岐山与扶风,为周族之祖古公亶父率众迁居之处,姬姓部落也因地处周原而自称为周人。有关亶父率领部族定居周原的故事,诗经中《绵》有所记载,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来胥宇。周原膴膴,堇荼如饴。爰始爰谋,爰契我龟,曰止曰时,筑室于兹。 周原也被誉为“青铜器之乡”,出土了毛公鼎、大克鼎、墙盘等国宝级青铜器。 然而当我们一路颠簸,风尘仆仆地到达周原博物馆的时候,却被告知博物馆正在翻修,直到明年五月才能够开放。曾经的周人故都,早已寻不见当年的踪迹。只有一片一片的野草还在茂密地生长。李静老师也联想起《诗经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举目四望看到的不过是疏松平常的生长茂盛的农作物,然而庄稼生长的地方却曾是宗周的宗庙公室。沧海桑田,世事难料,不过就是这样一种感受吧。 下午大家一起前往乾陵。乾陵是唐高宗和武则天的陵寝,也是世界上都少有的两位皇帝合葬一处的陵寝。凝视着无字碑的时候我也在思考,为什么武则天能够成为一代女皇呢?在知无知的讲座中,陕西师范大学的于教授提到唐朝最大的特点就在于文化的开放与包容。唐朝人在对待女性的问题上也可以体现开放包容的气度,这从唐朝女性开放的穿衣风格也可见一斑。正是这样一种文化的氛围,增大了女性在政治上施以影响的可能性。 乾陵中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合葬墓没有对外开放,我们于是参观了永泰公主墓和懿德太子墓。懿德太子李重润之死是由于与永泰公主的丈夫一起议论二张兄弟因此被武则天杀害。永泰公主在哥哥和丈夫死去的第二天也难产而死。穿过墓道的途中,有各种精美的壁画,公主和太子含冤去世,但死后却极享哀荣。 晚上阴差阳错,和两位老师一众同学一起走回酒店,没想到看见了漫天星斗。这大概会是一个永生难忘的夜晚,明明是伸手不见五指的夜,但整个天空都是璀璨的。许多同学躺在地上看着一个一个的星星。我不免想起了杜牧笔下的七夕,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对着星图,我们看到了天蝎座,处女座,仙后座,北斗七星还有牛郎星与织女星。古人虽然没有高科技的设备但是却也能够在天文上做出如此成就,绘制出一套星图,让人不禁唏嘘。白天来到周原感受了人事的沧桑变幻,晚上观星却发现大自然意味着永恒。(原来这就是真正的看星星看月亮,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哲学) 第二天8月22日 第二天上午我们参观了法门寺。法门寺始建于东汉末年恒灵年间,法门寺因舍利而置塔,木塔4层,塔下设有地宫,地宫中存放着用紫檀香木做成的棺椁,内以金瓶盛放佛祖指骨舍利。木塔名叫“真身舍利宝塔”,因塔而建寺,原名阿育王寺。释迦牟尼佛灭度后,遗体火化结成舍利。公元前三世纪,阿育王统一印度后,为弘扬佛法,将佛的舍利分成八万四千份,使诸鬼神于南阎浮提,分送世界各国建塔供奉。中国有十九处,法门寺为第五处。 如今的法门寺景区,首先入人眼帘的是合十舍利塔这一巨大的现代化建筑。围绕着这个舍利塔也有不少的负面新闻,南方周末曾经报道过法门寺文化景区成为了闻名海内的销金之所。这里的每一个功德箱,都有创收指标;每一尊佛像,都有供养的明码标价。修习佛法之人本应该抛弃红尘中的种种欲念,对金钱,对名声或者其他欲望的执着。然而法门寺文化景区却打着法门寺的旗号敛财,不知在寺庙里诵经的和尚大师们会作何感想。 下午回到西安,参观了陕西省博物馆。由于没有讲解我们只能比较单一地看看文物,有时去蹭蹭别人的讲解。我和同学一起看一种三国时代的兵器时听着一位爸爸在给女儿做讲解,这种兵器呈三角状,那位爸爸解释道,这种兵器特别适合在打仗撤退的时候使用,这样敌军只要一追过来,战马踩在这种兵器上定会人仰马翻。生怕女儿太小听不懂,这位爸爸又解释道就像有的小偷为了防止失主或者警察追过来也会丢这种东西。听着幼儿版讲解,我也是觉得在博物馆里受益匪浅。 晚上自由活动和三个妹子一起去青曲社听相声。作为四人中唯一的南方人,我以为自己会难以接受相声这种表演形式,没有想到这次经历一下子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其中,“你爸爸相我,我士你爸爸”,“看你的教育程度应该是胎教”,“我游泳快得裤衩追不上”的各种梗让我们笑得根本停不下来。回到北京我应该也会时不时去听一次相声。 第三天8月23日 第三天我们来到兵马俑参观。在殷商时期,奴隶主常常以人作为陪葬品,我们最后一天去殷墟的时候也被大量人殉所震惊。到了春秋战国,人殉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俑。兵马俑即制成兵马(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然而孔子也曾说过,“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即便是将俑作为陪葬品,孔子也仍然认为这不符合“仁”的道理。 兵马俑的发现是一个意外,70年代一位农民在打井的时候无意间挖出一个兵马俑,从此世界第八大奇迹为世人所知。然而兵马俑其实是彩色的,由于俑坑被挖开,颜料脱落才变成现在这样的颜色。在科技还没有发达到一定程度时,有些文物还是没被发现比较好。 中午饭毕我们一行人来到秦始皇陵遗址公园散步。有关秦始皇陵,有非常多的传说,地宫里的水银河,毛骨悚然的万人坑,防止盗墓贼的各种机关……然而秦始皇陵至今还没有正式挖掘,所以这些传说也仍然是一个个的传说。 下午我们来到知无知文化艺术空间,陕西师范大学的于教授为我们带来了一场主题为隋唐长安的精彩讲座。从长安城的形态来看,呈棋盘状,横平竖直。从北到南分别是宫城,皇城,百姓居住区。从军事的角度来看,把宫城放置在城的最中间应该最安全,但是长安城的设计者没有这么做。宫城被放置在最北是因为“天人合一”的思想。皇帝对应紫微星,在古人看来紫微星在天的最北端所以皇帝应居住在最北端。除了长安城的设计之外,于教授的讲座让我了解了隋唐时期的开阔气度,唐朝是一个非常多元化的朝代,文化氛围包容,活泼,自由奔放,是一个令人神往的时代。 第四天8月24日 第四天我们已经来到了洛阳,另外一个古都。一大早我们就前往龙门石窟。龙门石窟始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历经东西魏、北齐、北周,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连续大规模营造达余年之久。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 雨中的龙门石窟更平添一丝烟雨朦胧的神秘感。一路拾级而上,观赏了各种各样形态的佛像。有“剪刀手佛像”,这尊雕像的右手原本是大拇指、食指、中指3个手指都朝上的,后来遭到了破坏,拇指断掉了1节,而食指和中指之间又有些距离,所以看起来像比了剪刀手。 北魏的佛像与唐朝的佛像有明显的区别。北魏的佛像形态瘦削,唐朝的佛像显得臃肿宽大,甚至脖子上都有几道痕迹。由此也可以看出不同时代审美的不同。 傍晚和妹子们结伴去老街。洛阳给地方起名还是非常直截了当的,街道不是新的就叫老街,城区是旧的就称为老城区。一路沿着老街,走在石泥板的路面,感受着一份历史的厚重感。四周是卖着各色小吃的店铺,也有坐在小板凳上画着牡丹的画家。老街的尽头是丽景门,一座始建于隋朝的城门,也是古代百官及万民祭祀的地点。在夕阳余晖的照耀下,历经沧桑的丽景门更显伟岸。 第五天8月25日 第五天是属于博物馆的一天。洛阳市博物馆,古墓博物馆和河南省博物馆构成了这样一个博物馆奇妙日。由于在洛阳市博物馆,我发现自己的身份证神秘失踪,满脑子都是要是找不到身份证我会不好滞留河南的想法,因此也没能够认真观赏文物。 古墓博物馆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博物馆,以墓穴作为主体。受到“事死如生”的思想影响,汉朝厚葬的风俗兴起,达官贵人的墓穴通常有很多墓室。到了魏晋南北朝,人们开始崇尚薄葬,墓室也只有一个。古墓博物馆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文物,称为龙洗。它呈脸盆状,实际上也起脸盆的作用,而且搓它两边的把手,就会溅起层层水花,可以直接用来洗脸了。 大约经历了两个小时车程我们来到了郑州。河南省博物馆的讲解员从仰韶文明的文物一直讲到了明清时期的中原文化。 晚上和妹子们出去感受郑州,吃到了发源自河南省的炒酸奶,三个人捧着炒酸奶有一种幸福的感觉。 第六天8月26日 第六天上午来到了郑州大学,教授讲座的主题是文化生态与中原文化特征的形成。教授主要的论点是文化的形成主要受到地理,经济以及制度的影响。其中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老师在经济的因素层面中提到饮食影响文化。由于中原人民长期食用植物性食物,所以科学研究表明中国人普遍盲肠短,不利于肉类的消化。这样的饮食结构使中原重视种植业但畜牧业发展较小。农耕文明简单重复,因此会比较容易地形成循环保守的民族个性。 中午很感谢由郑州本地的同学盛情款待我们一行人,我也如愿尝到了郑州有名的萧记烩面。 下午赶往安阳,可惜来到文字博物馆时已经临近闭馆的时间,所以只能匆匆掠过。文字博物馆设立在安阳是因为这里是第一片甲骨文被发现的地方。 第七日8月27日 游学的最后一天我们来到了殷墟遗址。殷墟是殷商晚期的都城遗址。殷墟博物馆中的镇馆之宝是司母辛鼎,它出土于殷墟宫殿宗庙区的妇好墓。妇好是商王武丁的配偶,同时也是征战沙场的女将军。有关妇好的生平后世主要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得以推断。甲骨文上写的是占卜,占卜之事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天气好不好,战事顺不顺利,王后将生男生女。令人惊奇的是通常占卜的结果与实际的结果是一样的,为什么占卜有如此惊人的可信度,这也是后世无法用科学给以解释的。 之后我们来到了殷墟王陵遗址。与秦始皇兵马俑不一样,殷墟王陵显得毛骨悚然。墓穴中多用人作为陪葬,其中作为陪葬品的奴隶很多都尸首异处或者被打断了骨头。在奴隶制的社会中,奴隶的地位甚至比不上牲畜,六个奴隶在价值上才等同一头牛。亲自进入王陵遗址,我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奴隶社会的残忍,人的价值得不到尊重,奴隶仿佛生如草芥。 这次游学结束了,这也将是我非常难忘的一段回忆。很感谢有这样美好的八天,和同学老师一起玩耍一起学习,也很惊异每天都能住进非常豪华的酒店里。大三马上要开始了,我们也要进入“读万卷书”的阶段了,新学期继续加油! 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看的好北京治疗白癜风去什么医院好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enanshengzx.com/hnly/647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