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小编公布了第四届研究生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优秀论文的名单,再一次恭喜获得优秀论文的各位同学!然而,收录论文集的论文只公布了数量,让很多投稿的同学非常急切地想知道结果。第四届研究生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收录名单今天发布啦,快来找找有没有你的同学! 第四届研究生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收录论文名单 序 号 论文题目 第一 作者 高校 1 “博洛尼亚进程”20年对中国研究生培养的启示 陈晨 上海师范大学 2 “导生关系”对他们意味着什么? 张展图 汕头大学 3 “多才多艺博士”的输出现状及影响因素——基于《Nature》全球博士生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侯延昭 南京农业大学 4 “煤气灯操纵”:恶劣导生关系中的行为控制及其发生条件 刘裕 南京大学 5 “问题导向”视阈下研究生能力素养在场雏议及路径延展 叶必成 华东师范大学 6 “质量”逻辑与学术逻辑之辩:基于高校研究生清退事件的学理探析 尚瑞茜 西南大学 7 案例开发、案例教学、案例研究“三位一体”式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以个人“CSR理论学习研究”为例 付雯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8 博士生导师视角下的申请考核制:实践与效果——基于对Y大学博导的混合研究 郭二榕 北京大学 9 博士生发表制度的“内卷化”:表征、机理与复归 赵祥辉 厦门大学 10 博士生非认知能力及其影响因素——基于Nature全球博士生调查的实证分析 郑玉燕 武汉大学 11 博士生培养环境:图景机理路径——基于年Nature博士生调查的注意力配置分析 樊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12 博士硕士论文抽检制度中的惩罚机制研究 肖杨 湘潭大学 13 博士生科研资助的粘性效应:比较优势还是能力分层——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例 张双志 天津大学 14 博士选择去哪些企业就业?——基于X大学-年毕业去向数据的实证研究 乔文琦 天津大学 15 博士学位授予标准的学理分析和法理逻辑 张微 北京理工大学 16 补葺与重构:名誉博士学位的历史沿革、发展特征与反思 师悦 南京大学 17 场域视角下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落实机制构建 曹媛媛 华中农业大学 18 从研究生角度研究大团队下的导师权责模式 王若璇 北京理工大学 19 导师-研究生对话共同体的本质逻辑与生成机理探究 许洋 同济大学 20 低年级直博生学术热情缘何消减:基于扎根理论的分析 洪茜 清华大学 21 高校制定授予学位细则的司法定性与权限边界——以《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第25条为中心 魏文松 东南大学 22 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制度化困境研究——基于新制度主义的视角 汪梦媛 南京大学 23 工业价值链对工程人才培养的嵌入性研究 张婷婷 大连理工大学 24 沟通行动理论视域下研究生导生有效沟通的策略研究 刘培军 广西大学 25 国际学术流动对博士生的影响研究 李宇航 大连理工大学 26 国外研究生教育研究述评:热点主题、理论前沿与启示 李保忠 华中农业大学 27 哈佛大学教育学PhD项目的跨学科特点及启示 薛李 山东师范大学 28 海归博导有助于提高博士研究生国际期刊论文产出吗?——基于某“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实证分析 王雅晶 南京大学 29 后疫情时代英国研究生教育的挑战、应对与启示 张靖佶 厦门大学 30 基于SNA的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田宛鑫 哈尔滨医科大学 31 基于设计的研究对当代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启示 李然 中央民族大学 32 基于同行评价视角的地方院校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研究 董宗旺 河北师范大学 33 加入一场缺席的游戏:在台就读博士生的学术幻象及其资本积累策略 秦启光 台湾师范大学 34 监测之于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合理性及其价值 杨旭婷 北京理工大学 35 科研兴趣对博士生培养质量的影响研究 李福林 清华大学 36 跨学科背景下研究生培养课程研究—以CSBI项目为例 张晓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37 跨学科视角下的“新文科”发展路径研究 倪秦 中国人民大学 38 理性选择制度主义视角下的研究生推荐免试政策研究 衣芳青 清华大学 39 立德树人视域下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目标研究 林铭涵 南京师范大学 40 论撤销不合格学位授权点的性质界定及其制度完善 杨杰 南开大学 41 论生态视域下一流学科的生长逻辑与建设方略 郑政捷 天津大学 42 论学位撤销制度的法治化进路 翁明杰 中国政法大学 43 论学位授予标准设定权——兼评柴丽杰诉上海大学不履行法定职责案 张颂昀 东南大学 44 迈向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开放40年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政策变迁与发展逻辑 杨茜 南京大学 45 美国生物医学博士生教育的职业开发实践——BEST计划的起因、措施与成效 陈尔东 南京农业大学 46 迷失与重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导学关系”的依恋样态表征——以N大学为个案实例的质性研究透析 陈林 南昌大学 47 墨尔本大学教育博士培养特色及启示 彭金玉 东南大学 48 女性读博满意度真的更低吗?——基于《自然》年全球博士生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汪卫平 复旦大学 49 群智交互:佐治亚大学人工智能硕士项目的经验与启示 马万里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50 人工智能时代研究生知识观的异化与重塑 罗琴 西南大学 51 如何适度布局博士生规模?导师指导规模总量与博士生科研产出的关系 吴嘉琦 北京大学 52 申请-考核制对博士生招生生源的影响 郝晓伟 北京大学 53 师生关系如何走向恶化——基于有真实经历研究生的访谈 任可欣 南京大学 54 实践逻辑审思:教育博士学术治理之研究——基于七届全国教育博士论坛论文集(-)的分析 马文飞 陕西师范大学 55 守正融合创新: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新文科式”培养路径的探索 李莎 中央民族大学 56 谁更愿意读博士?——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读博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牛晶晶 北京理工大学 57 谁愿意进入博士后流动站?——基于某“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实证分析 何家琪 南京大学 58 斯坦福大学学术型硕士在线教育的经验与启示 史文欣 东南大学 59 探究女性硕士生的科研状态——基于年中国研究生满意度调查的数据 张楠 北京理工大学 60 提高学术评价治理水平破除唯论文“SCI”至上 雷琨 北京理工大学 61 天道酬勤?不同培养模式下博士生时间投入与能力产出关系的实证分析 杨佳乐 清华大学 62 我国博士生导学关系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常海洋 河南大学 63 我国博士生教育分流机制的现实问题、设计理据与制度构想 闫淑情 天津大学 64 我国工程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实践探索与未来发展方向——基于多案例研究视角 王维军 华东理工大学 65 我国专业管理机制现行特征及其优化的阻力分析——基于中美比较的视角 施悦琪 北京师范大学 66 我国专业学位设置和授权机制、规模和结构分析 常琅 北京理工大学 67 新世纪以来中外交叉学科教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基于-年中外文献的比较分析 张卓 北京科技大学 68 学术逻辑为主、行政逻辑为辅:一流学科建设的应然逻辑及其回归路径 姜凡 上海交通大学 69 学位纠纷案件适用履行判决的障碍及其消解 侯嘉淳 东南大学 70 学位论文查重制度的本原、异化和回归路径 吉祥佩 安徽师范大学 71 学位评定委员会的职责定位及完善路径——以《学位条例》修订为中心 王由海 中国政法大学 72 研究生对给予导师决定其能否毕业自主权的态度与政策意蕴——基于个样本的调查分析 孙天慈 华东师范大学 73 研究生教育资源配置有效吗?——基于三阶段DEA及Malmquist指数的分析 徐玉胜 武汉大学 74 研究生师生矛盾事件的新闻报道及网络评论对研究生对师信任的影响 孙卉 南京师范大学 75 研究生推免制度的要素、困境及举措——基于社会学制度主义的理论视角 肖灿 武汉大学 76 研究生网络学习行为机制与评价策略研究——基于Rasch分析模型的探讨 古立春 西北师范大学 77 一流学科建设方案的政策聚焦——一项社会网络分析 谢静 浙江大学 78 因“志”施教:不同求学动机的博士生需要差异化培养吗?——来自中、美、英、德四国博士生调查的证据 谢鑫 南京大学 79 英国顶尖大学一年制课程制硕士培养研究——以牛津大学人文社科类学科为例 王雅鑫 北京理工大学 80 英国理工科一年制硕士培养实施研究——以牛津大学为例 冉雨萌 北京理工大学 81 优秀研究生线上学习小组合作特征研究 陈桢桢 华中科技大学 82 哲学社会科学博士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涵育——基于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视角 尚宇菲 天津大学 83 支持型教育环境对我国博士生专业社会化的影响研究 邵剑耀 江南大学 84 职业意愿能代表职业选择吗?——过程性视角下博士生学术职业选择的形成机制研究 韩霜 南京农业大学 85 中美比较视角下高等教育学硕士生课程设置研究 谢芷薇 湖南师范大学 86 专业学位研究生产教融合培养的回顾与反思 缪英洁 江苏大学 87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关系研究:基于长三角一体化的动态考察 王媛 浙江大学 88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现状分析及路径探索——基于云南省高校的调查 刘颂迪 云南师范大学 89 准硕士生是如何度过“空档期”的?——基于某“双一流”建设高校52名准硕士生的质性研究 袁粼 北京理工大学 90 自我决定理论视角下学术型硕士生学术志趣的转变机制 赵金敏 南京大学 由于疫情原因和会议规模的限制,投稿论文的第一作者可以报名参会。具体的会议安排和报名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