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大使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8%98%E4%BA%91%E6%B6%9B/21900249?fr=aladdin 电视新闻评论是一个媒体的灵魂和影响力所在,是一种以电视为载体传播意见性信息的话语方式,而话语方式又是与话语主体和话语内容紧密联系的。评论能否强台?如何强台?这要从我国电视新闻评论发展历程中寻找答案,要从电视新闻评论的演进路径中思考其话语构建与传播形态。 一、奇特的话语方式 我国电视新闻评论真正的发展不过二十年左右的时间。早期的电视新闻评论是从转载报刊评论开始的,这是一种文字改换成声画的传播形态与话语方式,其话语主体和内容均来自平面媒体。进入九十年代,电视开始“走自己的路”,逐步形成具有电视新闻传播特点的报道方式。然而,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人们仍然看不到电视新闻评论独立的身影。 年4月1日,一个被誉为电视新闻评论的标志性栏目出现了,它就是产生巨大影响的《焦点访谈》。然而,《焦点访谈》究竟是不是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却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它采用的是一种“用事实说话”的话语方式,这种传播事实性信息的话语方式怎么算新闻评论呢?而且,我们仔细分析还是可以发现在事实性信息的传播过程中,隐含着意见和观点,带有确定的立场和明显的倾向。简言之就是寓观点于新闻事实的报道之中。童兵教授认为:“用事实说话”指在忠实地报道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对事实的适当选择与表述,让经过精心选择的事实,运用事实的逻辑说服力,充分而含蓄地表现作者的倾向与观点,巧妙地表达传播者的立场与观点的一种报道原则与报道方法,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新闻的收受者,且具有说服力。[i]对于“用事实说话”是否符合新闻写作规律也展开了争论,陈力丹教授从词义上进行了分析,“用事实说话”是个带有介词的动宾结构短语,核心是“说话”,“用事实”是方法。既然“用事实说话”的核心词是“说话”,那么这是一种典型的宣传行为。因此“‘用事实说话’仍然是一种宣传话语”。[ii] 新闻也好,宣传也罢,“用事实说话”就是一种把观点隐藏在事实里的一种话语方式。电视新闻评论为什么要采用这种话语方式呢?这是跟当时的社会发展和舆论环境相适应的。孙玉胜回忆道:“还是在《焦点访谈》创办的初期,我就提出要‘多报道、少评论’,其实这就是一种选择中的平衡。我一直坚持一个观点:中国电视新闻还只是处于报道阶段。分析与评论的时代还没有完全到来。”由此可见,“用事实说话”实际上是一种为适应现实传播环境的策略选择。 然而,“用事实说话”这种话语方式还是有缺陷的,这种“隐性评论”除了隐蔽性,还有隐晦性,有可能会使一些观众错误理解其本意,有可能由于论证不严密而导致说服力不足。这种话语方式使评论内容和报道内容常常混淆在一起,节目随着制作者的事先的议程设置展开,声画的选择和处理都有明确目的性,这对其他不同声音的发出实际上采取一种隐性的屏蔽。 引入人际传播无疑是电视新闻评论话语方式的一大改变,而这种话语方式却源自一个境外电视媒体——凤凰卫视。《时事开讲》是一个时评节目,也是第一个以谈话节目形态出现的电视新闻评论栏目。接着,中央电视台创办了论坛式新闻评论栏目《央视论坛》,其节目形态是设立一名主持人,并每期邀请2到3名嘉宾参与评论。后来,央视又创办了《新闻1+1》,设立一名主持人和一名评论员,以评论员风格独特的评论为主,而主持人在评论中不时穿插一些意见和质疑,同时掌控节目的进行。此时,隐性评论变成了显性评论,评论员从幕后走到台前,旗帜鲜明地亮出观点。在这个电视谈话场中,主持人和评论员形成一种立体互动的评论形式,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形成了良好的结合,从而增强了传播力和影响力,有利于电视新闻舆论场的形成。“演播室或新闻现场里主持人与嘉宾、记者与访谈对象之间形成人际传播——在媒体构筑的这个特定话语方式里形成一个‘谈话场’——这个谈话透过荧屏传递到观众,它通过视听传播得到强化、通过大众传播得到放大,‘谈话场’由此升级为‘舆论场’。”[iii] 舆论监督和批评报道无疑是《焦点访谈》最出彩最有影响力的一个表现。因此,由于《焦点访谈》的影响力和典范作用也产生了一个误导,就是不少人由此把舆论监督等同于新闻评论。其实,舆论监督是新闻报道的主要传播功能,而舆论导向才是新闻评论的主要传播功能。随着谈话节目的出现,尽管电视新闻评论的话语方式有了很大改变,但话语主体和话语内容并无多大变化,主要还是国家意志和精英话语。作为社会精英的嘉宾或者主持人,能更有代表性和更准确地表达出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