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危害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6326476.html
“非连续性文本”来源于国际“PISA”阅读素养测试项目,自年起,由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每三年进行一次评估,旨在测试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15岁学生,在参与现代社会时所必备的关键知识和能力,核心测试领域有阅读素养、数学素养和科学素养。它是“相对于连续性文本而言的,不以句子为最小单位,而由表单、文字构成文本,表单具体包括清单、表格、图表、图示、广告、时间表、目录索引等”。它一般由多类型、多片段的材料组合而成,指向一个共同的主题。

角度

非连续性文本

连续性文本

构成元素

文字和表单(直接由文字构成的不连续片段例外)

文字

文本特点

不连续、直观、简明

连贯

阅读顺序

不连续的,自由跳跃而不确定

连续的从左到右,由上至下

表1:非连续性文本和连续性文本比较

第一部分全国视野下非连续性文本考查趋势

一、全国中考考查概况

1.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年版)》(下文简称“课标”)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明确提出:“第四学段(7~9年级):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的、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拆分解读,可以发现:

多种材料组合,包括以议论为主的道理、事实、数据、图表;以记叙为主的新闻;以说明为主的说明性文章或科技作品;

较为复杂,材料之间有内在联系,信息量较大,筛选材料中信息需要具备一定的综合阅读能力;

能领会文本意思,第一层,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二者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做出判断;第二层,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第三层,阅读科技作品能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得出有意义的结论,能对文本主要信息进行筛选,捕捉有用信息,提取要点,寻找并归纳总结出文本材料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2.近年中考考查概况

年浙江绍兴卷首次出现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年主要是江苏、浙江考查;从年开始扩展到北方省市,如北京;年增加的省市最多,如陕西、安徽。

分析~年全国中考试题发现,考查省市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年达32卷之多。

图1:~年全国中考考查卷数统计

自版课标提出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目标和要求以来,考查卷数逐年递增,课标指导中考命题的作用愈发明显。

二、高考考查概况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年版)》学习任务群7: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中明确提到“引导学生学习当代社会生活中的实用性语文,包括实用性文本的独立阅读与理解”。近年高考非连续性文本考查情况如下:

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考试说明和题型示例”中首次出现,同年北京卷考查;年选入全国卷实用类文本板块,替换了沿用多年的人物传记;年全国卷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选材形式更加多样,同年浙江卷也开始考查;年全国卷继续考查,主题更加丰富,涉及科技、文化遗产等。

从全国中考角度来看,非连续性文本在个别省市已连续考查9年,考查省市在逐年增加,试题命制已基本成熟。版课标、版高中课标都对学生独立阅读非连续性文本、获取信息、文意理解等方面提出了要求,课标指导试题命制,试题也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二部分非连续性文本特征

非连续性文本能够简洁系统地呈现文本的关键信息,内容上直观形象、精炼准确,具有客观性和实用性、跳跃性和非连续性的特点;阅读上呈现“短、简、快”,能够大大缩减读者的时间,提高阅读效率。

一、考查能力

近3年全国各省市中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试题主要为选择题和简答题,其中选择题考查对信息的筛选、提取和概括表达、选文内容的分析理解、对材料内容的印证辨析;简答题考查方向较为广泛,频率较高的有内容概括、原因探究、图表解答、分析比较、建议献策、方案设计等。从考查能力上,可以划分出3个层次,逐渐深入:

1.检索与归纳:指信息的检索与归纳,即提取信息、解释信息的能力,考查最多;

2.理解与推论:对检索的信息的理解,将所学的知识进行迁移应用,合理推测背后规律;

3.反思与评价:要求学生将获得的有效信息与原有的知识经验相结合,对信息做出判断、评价、反思,甚至提出改进建议。重在考查思考和判断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阐释明晰。

当前,中考考查以检索、归纳、理解能力为主,逐渐向更高阶的推论、反思、评价层面转变。

二、文体类型非连续性文本属于实用类文本,主要有说明性文本、议论性文本,分析全国近3年中考试题发现:1.单一文体说明性素材组合:近3年37考,属于主流考法。如陕西四则材料聚焦“睡眠”这一主题,均为说明性素材;2.多种文体复杂素材组合:近3年24考,如安徽三则材料包含说明性素材、叙述性素材和议论性素材;3.单一文体议论性素材组合:近3年11考,难度稍大,如山西四则素材都是议论性素材。

图2:~年全国中考考查文体类型占比统计

年全国中考试题中同样以单一文体说明性素材组合为主,考查占比接近50%,涉及省市有北京、重庆、广东、江苏等。

文体

考频

考查省市

单一文体说明性素材组合

15次

北京,重庆B卷,广东广州,江苏连云港、南通,浙江绍兴,陕西,湖南张家界、湘潭、益阳,福建,辽宁沈阳,广西百色,内蒙古赤峰,黑龙江大庆

多种文体复杂

素材组合

11次

浙江宁波、台州、湖州、嘉兴(舟山卷),安徽,四川眉山,湖南岳阳、邵阳、怀化、郴州,贵州遵义

单一文体议论性素材组合

6次

重庆A卷,江苏徐州,浙江杭州,山西,湖北荆州,湖南常德

表2:年全国中考考查文体类型统计注:其中重庆A卷、B卷选入河南省年《解析与检测》题型示例与检测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的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虽是课标要求,但考虑到文本阅读的难度,目前单一文体说明性素材组合,或在说明性素材组合中加入简单议论性素材的组合依然是中考考查主流。

三、主题类型

由于“非连续性文本”自身的特点和其在现实社会中的广泛应用,进入试卷的非连续性文本素材基本都能紧贴日常生活,聚焦时代热点。分析全国近3年中考试题发现:

1.非连续性文本的素材主要有热点话题、生活百科、读书学习、传统文化、先进科技等5类主题;

图3:~年全国中考考查主题类型统计

2.年主题考查以热点话题为主,考查频次达12次,如北京聚焦脱贫攻坚。

主题

考频

考查省市

热点话题

12次

北京,重庆A卷,江苏徐州,浙江杭州,湖州、嘉兴(舟山),湖北荆州,湖南怀化、邵阳、张家界,辽宁沈阳,广西百色

生活百科

7次

重庆B卷,浙江宁波、台州,陕西,四川眉山,湖南岳阳,贵州遵义

先进科技

8次

广东广州,江苏连云港、南通,浙江绍兴,安徽,福建,湖南湘潭、益阳

传统文化

3次

湖南常德,内蒙古赤峰,黑龙江大庆

读书学习

2次

山西,湖南郴州

表3:年中考考查主题类型统计

从近9年全国中考试题来看,热点话题与生活百科考查居多,并涉及读书学习、传统文化、先进科技。考查主题倾向于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enanshengzx.com/hnly/1322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