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白癜风知名专家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941698.html

入夏以来,天气逐渐变热。

难耐的高温天,让人忍不住想要到溪边、河边、湖边等水域避暑纳凉,过一段清凉的惬意时光。

殊不知,凉爽宜人的的野外水域,看似宁静祥和,实际上危机重重。

青少年儿童冒险玩水导致溺水身亡的惨痛事件时有发生。

5月16日下午,信阳潢川县来龙乡五名中学生溺亡。

当地救援队提供图片

5月16日14时许,信阳当地一救援队接到潢川县救援队求助,潢川县小潢河发现有人落水,但因救援装备不够,请求支援。

救援队队长立即组织三台车十一名队员前往救援,虽然下午6点已经出发,但因乡村道路难行,直至晚上11点左右才抵达现场。通过向现场人员和当地派出所了解得知,事故发生地为潢川县小潢河内一废弃沙坑,在现场发现了5双鞋子,4套衣服。

经过警方与救援队的现场判断,虽然小潢河水流湍急,但是有很多回流漩涡,溺水者应该就在这样的区域内。经过探查救援,5名溺水者全部找到,但不幸的是,已全部溺亡。

经初步了解,5名死者均为男性,其中陈某、权某新、陈某宇3人为来龙中学8年级学生,刘某、刘某心2人为来龙中学9年级学生。他们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

潢川县人民政府网站发布通报

无独有偶,就在同一天,陕西延安也发了一起溺亡悲剧。

16日15时20分,延安子长永坪路消防救援站接到报警称,位于子长市栾家坪中学对面河里有两名约十四五岁的少年溺水。

接警后,消防员立即赶赴现场处置并展开救援。

经过2个多小时的搜救,2名溺水少年都被救了上来,但最终都因溺水时间过长,经抢救无效死亡。

据了解,事发时,共五名少年相约游泳。其中一个男孩为了取眼镜,不慎滑入深水中,同学们去救,相继溺水。一个会游泳少年救出其中两个,另外两个少年还在水塘中。

天气转热,溺水已成为青少年安全的头号隐患。防溺水教育刻不容缓。

4月3日

国务院教育督导办

发布年1号预警:

强化防溺水工作,确保学生生命安全

进入溺水事故高发期,请广大家长一定要教育孩子如何做好自我保护。

年中小学生(幼儿)预防溺水专题教育家庭版(家长和学生一起观看)

现将有关知识提醒如下:

一、发生溺水的常见时段

1.下午放学后。

2.双休日。

3.节假日。

4.暑假期间。

二、发生溺水死亡的原因

1.在水边玩耍,下水摸鱼,捡落入水中的物品。

2.孩子擅自下河玩水。

3.三五成群结伴游泳。

三、“四个牢记”

1、天气再热,不到河塘去降温,

2、水景再美,不到水中去感受,

3、水性再好,没有保障别下水,

4、别人再劝,不用生命去逞能!

四、“四个知道”

1.知去向。

2.知同伴。

3.知归时。

4.知内容。

五、教育孩子做到:“六不准”

1.不私自下水游泳。

2.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3.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

4.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5.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6.不擅自下水施救。

六、正确施救

学会基本的应急自救、求助、报警方法;

同伴落水我不怕,立即报警和求救;

岸上船上莫惊慌,镇定自若找工具;

搭救伙伴靠智慧,自身安全最重要。

除了溺水,以下这些不起眼的设施和细节也可能危害孩子的人身安全。这些安全隐患,也要留意!

1.自动电梯

危险原因:乘坐自动电梯通常要避免孩子的手或小臂被卡在电梯门里。当传感器探测到物体时,大多数电梯门都会开。但由于孩子的手太小,传感器可能探测不到。

预防方法:尽量站在电梯后侧,不要让孩子接触、倚靠电梯门。

2.护栏

危险原因:商场里常有一些装在玻璃窗边的护栏,用来隔离楼梯、电梯或柜台,有可能成为导致孩子高空坠落的安全隐患。

预防方法:在经过这些护栏时,家长要拉住孩子的手。孩子在商场中的攀爬行为一定要严厉制止。

3.儿童衣物上的装饰品

危险原因:有些衣服上有小纽扣、小装饰品等,容易被小朋友不小心塞到嘴巴、鼻子、耳朵里。

预防方法:尽量去掉孩子衣服上的装饰品,如小装饰扣、装饰带等。

4.硬果壳、圆物

危险原因:这些食物容易卡住喉咙,造成事故。

预防方法:避免给幼儿吃花生米、黄豆、瓜子等硬、圆、带壳的食物或带刺的鱼肉等。

5.药物

危险原因:因为儿童不懂药和食物的区别,容易把药当零食误食。

预防方法:不管是口服药还是外用药,都应放在小朋友拿不到的地方,以防小朋友误服导致药物中毒。

6.尖锐物品

危险原因:很多孩子因为家人不在身边,独自使用剪刀等尖锐物件,使用不当会造成意外。

预防方法:家里的刀具、玻璃等尖锐器具都不能给小朋友玩耍,避免割伤刺伤。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希望各位家长积极履行孩子的监护人职责。

不论您有多忙,时刻把孩子的安全教育放到首位,认真做好安全教育工作。

本文综合自中国教育报(ID:Zhongguojiaoyubao)、学生安全教育平台(ID:xueanquan)、教师E家(ID:edu)、校园安全频道(ID:aimo)、中国教育报好老师(ID:edumedia)。本文中除标明来源的图片,其余均来自网络公开渠道,不能识别其来源,如有版权争议,请联系公号方。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enanshengzx.com/hnly/12277.html
------分隔线----------------------------